APP下载

叶脊架构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2021-03-13

邮电设计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交换机虚拟化数据中心

0 前言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政府将它视作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的支撑点;运营商把它作为超越管道的转型引擎;企业和行业把它看成是构建智能和敏捷的现代化企业征程中一场新工业革命。

从产品与应用视角来看,需要建设大量的数据中心(IDC),通过数据中心对资源集中部署和共享,实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发展目的。通过数据中心开放性生态平台提供丰富的ICT 业务,以此促进各个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互联网+”、新基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激发出更多新增需求。

1 传统数据中心胖树架构

目前数据中心大多采用胖树(Fat-Tree)架构,使用大量的高、中、低性能交换机,构建出大规模的无阻塞网络。胖树架构中,网络带宽不收敛,保障在任意的通信模式下,通信带宽达到网卡带宽。采用胖树架构搭建数据中心之后,数据中心实质是一种传统的三层硬件架构(见图1)。

接入层:用于连接所有的计算节点。通常以机柜交换机(TOR)的形式存在。

图1 传统三层架构示意图

汇聚层:用于接入层的互联,并作为该汇聚区域二层和三层网络的分界点。同时提供防火墙、SSL offload、入侵检测、网络分析等其他服务。

核心层:为进出数据中心的包提供高速的转发,用于汇聚层的互联,同时实现整个数据中心与外部网络的三层通信。

表1示出的是传统架构交换机结构。

表1 传统架构交换机结构

这种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备独立,单台设备部署单项功能并单独管理,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等设备可由不同厂商提供。数据中心企业在部署内部机架连接,特别是短距离连接时,大多数都是使用铜缆布线连接。目前6 类、6A 类万兆铜缆系统仍然是数据中心铜缆布线系统的首要选择。在这种架构中,铜缆布线使用率达到87%,而光缆使用率只占13%。

但这种传统的三层架构有如下明显的缺陷。

a)硬件资源利用率极低,硬件投资成本大,管理维护难。

b)采用生成树协议(STP),实际承载流量的只有一条,其他上行链路只用于备份,是被阻塞的,带宽资源浪费明显。

c)故障域大、排障难,STP 协议由于其本身的算法,在网络拓扑发生变更时需要重新收敛,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整个VLAN网络。

d)随着数据中心机房中网络设备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铜缆布线带宽及高密度未来模块化升级难度大,在数据中心布线中光纤逐步成为主导地位。

e)数据中心当前大量使用的铜缆介质,不符合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要求。

f)最为重要一点,随着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技术和微服务架构后,平级设备之间的数据量大幅增加,传统三层架构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的端口和性能将遭遇瓶颈。

2 新型叶脊架构在数据中心应用

从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上“云”、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越发庞大,数据中心带宽需求正在以每年25%到35%的速度飞速增长,2020年,带宽容量会将翻倍,达到50G至100G。

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数据流,云计算数据中心数据流主要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之间内部流动,是一种东西向流动。这种东西走向的大量数据的交换要求数据中心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架构,这种新型“胖树”架构能够实现无阻塞、低延迟、快速交换,也促使网络布线结构做相应的改变。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一种改进型胖树架构即叶脊网络架构,和传统数据中心胖树架构一样,这种新型胖树架构同属于CLOS 网络模型,但不同的是,叶脊架构采用大二层网络架构,扁平化为骨干和分支两层(见图2)。

图2 叶脊架构示意图

叶脊网络大二层架构可以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性、易用性、灵活性、可用性,二层和三层的分界在脊交换机,主要利用大二层中的叶交换机搭建整个数据中心,部署独立的二层广播域。叶脊架构中,所有横向的服务器在网络位置上是平行的,网络效率高,传输通道完全独立,非常适合高性能计算集群和高频流量通信环境。

叶交换机,相当于传统三层架构中的接入交换机,作为机柜交换机直接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负载平衡器、边界路由器等终端设备。叶交换机之间的服务器的通信,需要经由脊交换机进行转发。

脊交换机,相当于传统三层架构中的核心交换机,叶和脊交换机之间通过等价多路径路由协议(ECMP)动态选择多条路径与叶交换机层的各个交换机连接。

表2示出的是叶脊架构交换机结构。

表2 叶脊架构交换机结构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一项重头,有必要考虑部署40G 及以上高带宽网络。随着标准的成熟和技术的提升,200/400G 高速率光模块的商用,为叶脊网络在数据中心的部署提供了可行性。叶脊架构相比传统三层硬件架构,更能符合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其优势体现在:

a)均衡分担负载,每个叶交换机的上行链路以负载均衡方式工作,充分利用了带宽。

b)预估延迟值,叶交换机之间的连通路径的条数可确定,均只需经过一个脊交换机,东西向网络延时可预测。

c)扩展性好,大多数支持25G/100G 的交换机都能向后兼容10G/40G,为交换机的端口提供更高的灵活性,网络扩容更加灵活。

d)降低交换机的性能要求,南北向流量,可以从叶节点出去,也可从脊节点出去。东西向流量,分布在多条路径上。这样一来,不需要昂贵的高性能高带宽交换机。

e)高安全性和可用性,叶脊架构中,一台设备故障时,不需重新收敛,流量继续在其他正常路径上通过,网络连通性不受影响,带宽也只减少一条路径的带宽,性能影响微乎其微。

在叶脊架构下进行设计时,中小型数据中心超过90%的光纤链路长度小于100 m,采用多模光纤为主的链路部署方案,光模块部署以40/100G 为主。大型数据中心超过70%的光纤链路长度小于100 m,超过85%的长度小于150 m,也是考虑采用多模光纤为主的链路部署方案,可以前瞻性地考虑部署200/400G 光模块。

以一个中小型数据中心为例,叶脊网络的支撑能力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叶脊网络支撑能力设计

目前,主流厂商已经提供一系列的叶交换机和脊交换机,为有需要的数据中心用户搭建叶脊网络架构提供设备支持,表4示出的是一些相关产品参数。

表4 40/100G叶脊交换机产品

数据中心服务器通过VMware、KVM、Xen、Virtual Box 等Hypervisor 工具虚拟化之后,东西流量将达到总带宽的77%,跨数据中心为9%,南北流量仅占总带宽的14%。因此,还需要OpenStack 这类虚拟化管理平台,在大二层的网络连接中,将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功能全部虚拟化,融合在一套虚拟化管理软件平台中,对用户提供虚拟存储、网络、计算资源等友好的交互界面。

另外,虚拟化技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Docker 技术,配合K8S、Compose、Marathon、Swarm、Me⁃sos等容器管理平台,达到上述“超融合”平台。

3 叶脊架构对数据中心带来的挑战

叶脊网络架构允许终端之间以最高万兆每秒的速度在任意的通信模式下进行通信,这种新型“胖树”能够很好应对数据中心激增的数据量(尤其是东西向流量),满足数据中心内部高速互连的需求。但这种扁平化的大二层叶脊架构同时给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叶脊网络架构对光模块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相比传统三层硬件架构,差别最高可达到30 倍之多(见表5)。

表5 2种架构下光模块对比

2 种架构下,数据中心光模块在10G 光模块需求下差别不大,在40G 或者100G 光模块需求下出现明显差别,尤其是在40G 光模块需求下,差别需求达到30倍。

其次,叶脊网络大二层架构如何在虚拟化的技术背景下,实现用户良好感知的虚机迁移。

再者,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二层链路层数据报文也将明显增加,如何保障正常的网络流量,也是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4 结束语

虽然传统的三层网络架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了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心,但是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90%以上云数据中心流量和计算任务会通过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基于南北流量设计的传统三层硬件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趋势,企业将面临成本和可扩展性的战略困境。

新的叶脊网络采用扁平化的大二层架构,扩大了接入和汇聚层,大大提高了网络效率,而且不需要采购高性能的核心交换机,由相对较小规模的中低端交换机组网,以40G/100G 带宽部署为主(大型数据中心可以考虑前瞻性部署200/400G 带宽),支持全速东西向流量,同时可以减少企业部署和维护的费用,为数据中心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交换机虚拟化数据中心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局域网交换机管理IP的规划与配置方案的探讨
基于地铁交换机电源设计思考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浅谈交换机CAN基本配置
服务器虚拟化的安全威胁及防范分析
浅谈虚拟化工作原理
用户怎样选择虚拟化解决方案
虚拟化整合之势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