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英语听力高效教学模式探究
2021-03-13余昱妮
余昱妮
[摘要]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开始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英语听力材料,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听力任务。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不仅无法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会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对所听的材料感到非常陌生,无法将听力中的信息与之前所储存相关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从而导致听力过程困难重重,也无法解决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掌握了预测策略,学生能够有效地较少听力时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能达到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听力教学;预测策略;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一、序言
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只是手段和路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才是目的。
我县远离沿海等发达地区,受教学资源的局限、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英语听力的教学水平普遍偏低。而听力的难点更在于它只能听到声音,不能看到文字,这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大大地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甚至产生厌听等情绪。很多学生在英语其他部分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在英语听力测试方面却极容易出现问题。这不仅体现在考试中也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中。英语听力逐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探索在当前条件下,如何高效地进行英语听力教学尤为重要。
二、听力预测策略的研究背景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就英语听力教学展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研究主体和方向的不同,现有调查研究并没有在理论层面达成一致,在听力教学研究尤其是区县和农村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方面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针对听力策略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预测策略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却很少,而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本论文将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研究和分析预测策略对初中生听力能力的影响,并且对之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将在研究的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收集和总结影响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同时研究预测策略在英语教学中作用的相关资料。对合理推测预测策略是否能提高听力能力进行详细地研究,希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三、听力预测策略的理论依据---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 概念由康德于1781 年提出,他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形式结构,是一个在创造过程中实施的规则。”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理学家Bartlett(1932)将图式理论进一步发展,他在著作《记忆》中提出“图式”是指每个人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与集合,对获得材料的重建和改造受听者经验的影响,对学习者学习新信息以及将信息丰富到知识库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Rumelhart(1980)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认为图式理论是关于人的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 怎样使知识的表征以特有的方式去应用知识的理论。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图式是“输入并存储在头脑中的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有知识”或者“背景知识”。
四、听力预测策略教学
本实验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听力测试;第二,对两个班级的听力教学采取对比教学;第三,进行听力后测。
(一)听力前测
此次听力测试内容是全区统一的初中七年级下册的期末考试试卷中的听力题型。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听力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确保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英语听力成绩无明显差异。
(二)对比教学
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是每周2节听力训练,对照班按照原来的听力训练模式进行训练,实验班教授“预测”的听力策略,并加以练习。 专家MaryUnderwood根据听力理论和记忆规律,将听力理解全部过程的思维活动分为三个步骤,即“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每个步骤都有其特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与之相对应的有不同的听力技巧和策略。所以,我们把预测策略的教学运用到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
1.听力测试前做到预测
在听力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以及相關的选项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相关背景进行预测。企图让学生在听前对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有一个“心理准备”,在听力过程中,难度会减少很多。这样就可以迅速界定初中生的问题思考范围,并大大提高目标性和准确性,减少听取杂乱信息或是无关信息导致的精力分散,避免学生遇到听力仿佛“无头苍蝇”,还能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减小,便于英语听力练习的开展。
2.听力进行时做到推测
(1)借助说话者身份及其关系进行推测。
听力测试中的对话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在某种环境下必然要传递的信息。我们推测出说话人的身份和关系,就很容易听懂相应的内容了。如在商店,售货员和顾客之间一般谈论货物与价格问题;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会谈论学习、作业、考试等问题。反之,知道了传递的信息也可以推测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和对话的环境,进一步对语篇的整体内容进行推测。
比如;对话 ——What’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 toothache.
我们通过对话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医生和患者,可以推测他们接下来可能要讨论病情以及如何治疗。
(2)抓主题句和关键词汇。
主题句和关键词,例如中心名词、主要动词、形容词以及某些副词可以揭示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有利于对听力材料的主题或者主要内容“成竹在胸”。
比如;对话 ——What’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 toothache.
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toothache确定整个对话是与牙痛有关,进而推测出后文说话人会谈及到的内容。
(3)注意关联词,把握全文重要信息。
在人们的话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是用来表示转折、过渡、序列、解释、因果、概括总体等含义的,我们可视其为信息词,信息词可分转折的but, however.yet等;表示顺序的first.second,then,finally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 because,as,for,as a result等:表示强调的indeed,in fact等。这些关联词语是英语语篇中常用的连接手段,借助它们的功能,听者能够准确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4)根据快速记录简要的笔记来进行推测。
因为听力材料在大脑里只是短暂记忆,很容易忘记,做一个简要的标记或者笔记,有助于排除错误的选项,或者听力结束之后的推测和检查。
(5)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养成果断答题的习惯。
对有把握的试题应该快速作答,对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在所听信息的基础上排除错误选项,做出回答,不要犹豫不决。一些不会作答的题目,应该立即搁置,准备听下面的题目,千万不要因为局部放弃整体,影响下题的作答。
3 .听力结束后的整理归纳
在英语听力课堂中,在听完录音后,学生应该做到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对前面信息当中存在有疑问和漏听的内容进行补充,并要对听前的预测,听中的推测加以核实,推理,分析和修正,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听力教材进行改编,在听力细节方面加大一定的难度,以提高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使用“预测策略”的能力。
(三)听力测试(后)
听力测试采用的是全区统一的期末测试中八年级(上)的听力题型。同样对两个班级的听力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研究实验班的听力成绩是否有提高。
五、听力预测策略的教学反馈及反思
(一)教学效果
实验前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听力前测,两个班级学生均全員参加了该测试,且由于本次测试是学期期末考试,测试时间和听音设备等都一致的,且均由监考老师监督,成绩真实有效。将前测的结果数据录入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AU project(2020)中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按照α=0.10水准,还不能认为两组总体方差不等(F=0.038,P=0.847),因此选择假设两总体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两样本t检验,按照α=0.05水准,不认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17班19.969±6.4383 VS18班20.11±6.45),P=0.914。证明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英语听力成绩接近,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学生的听力水平无差异,可以进行实验。
随后,作者在对实验班进行为期19周的听力策略教学之后,再次对两个班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测试的时间在学生完成了本学期所有的新课之后,同样也是期末考试。将后测的数据录入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AU project(2020)中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按照α=0.10水准,两组总体方差不等(F=7.385,P=0.008),因此选择假设两总体方差不相等时的t检验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两样本t检验,按照α=0.05水准,认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17班 23.72±4.27 VS18班20.82±5.85),P=0.006。
综合前后两次的测试结果可见,预测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二)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预测策略对提升初中生听力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该策略运用到平常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听力教学中。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结论,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启示:
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过程,是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协同作用的结果。听者需要对听到的语言信号进行复杂力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积极、活跃的过程。预测策略有别于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它不是通过语音反复听辨来让学生被动接受听力训练,而是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借助已有的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正确理解听力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六、结语
教师应该在听力教学中有效组织听前,听中,听后的活动。听力前,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利用插图或者关键单词或者短语等手段去预测听力材料的大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听力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猜测,例如材料信息的中心事件、说话人物的职业,对话的场景等,为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做好准备。While - listening是听力课堂的主要内容,在此阶段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猜测来达到对材料内容细节及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听力课堂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回顾和知识点的巩固,查漏补缺,将学到的知识再次通过听力复习得到巩固和提高。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不好的听力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听力水平,初中学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参考文献
[1]谢秀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应用研究 [J].英语教师,2015,15(24):21-22.
[2]朱秀芝,曹妍,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J]. 现代交际,2012,(8): 40-41.
3900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