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设计探究
2021-03-13宋佳
宋佳
摘要:我国教育部 2017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是学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密切相关。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本基于该模式,以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为例设计了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旨在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識。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型;高中英语
一、引言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国内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属于基础文化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意识。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高中英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新修订的各类教材,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都强调了文化因素,突出文化意识,旨在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型(彭仁忠,2020)将跨文化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本文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基于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型,以人教版(2019年)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为例,探讨如何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目标。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模型介绍
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型是由彭仁忠等学者(2020)提出的新时代背景下适用于各类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型,分为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实践模型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六个层面,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的提出本意为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笔者认为,该模型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与《课标》内涵不谋而合,笔者认为可以将此模型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教材内容分析
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选自人教版(2019年)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阅读文章。文章话题为交际中的肢体语言,以“总-分”结构介绍了肢体语言的特点、作用及重要性,通过举例阐述了不同国家中肢体语言的相同或不同的意义,表达了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作者希望通过本文传达要尊重不同文化,在交流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属于非言语交际的一部分。非言语交际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杨全良,1990),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amovar(2000)认为,非言语交际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综合类别:由身体产生的和交际者的交际环境,每种类别还包含许多种类,常见的非言语交际有目光语、体态语、手势语、默语、空间距离等。
四、基于跨文化外语教学实践模型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阅读教学设计
结合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文本内容,本文将跨文化能力和外语语言能力两个层面融合设定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利用表格梳理和概括出主要内容和相关表达;2)基于文本和个人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的差异性和相似性;3)比较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一)发现体验文化
彭仁忠指出,学生接触体验外国文化,发现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敏感度(2020)。读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做好话题上的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1】Pre-reading
教师提供一些句子,如“Hello!”,“Goodbye!”,“OK!”,让学生在不说话的前提下表演出句子内容,其他学生猜测。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表演和猜测,可以直接体验肢体语言带来的表现力。
(二)对比分析文化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文化知识,在发现体验的基础上深化理解,为后面环节内化知识打好基础。本案例中,呈现了较多的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表层细节信息比较散乱,只有通过整合相关信息,才能建立信息结构图。
【教学活动设计2】While-reading: reading for details
1)学生尝试将文中所涉及的肢体语言分类,并制成表格。这一步学生利用图表的形式收集、整合信息,能更清晰地把握细节,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整理出相关表达,为后续输出做铺垫;同时在跨文化视角下,学生可以在阅读和梳理的过程中、适当总结,提高对非言语交际的认识,了解非言语交际的大致分类以及将其与文化联系在一起(Samovar,2000)。
2)学生根据个人经验,与小组成员讨论上述非言语行为在中国的意义,以及其他非言语行为中外的对比,并填入表格之中。这一环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比较中外非言语交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加深他们对非言语交际的认知和感悟。并以小组形式展示比较成果。
(三)批判反思文化
学生从不同文化视角评判思考问题,反省自身文化,客观理性地评价各种文化,促使其跨文化态度和批判文化意识发展。该环节不仅要深入语篇,更要超越语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和文化的理解,进行多元思维。
【教学活动设计3】Post-reading
联系文本内容和实际生活,以辩论的形式从不同文化角度讨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谁更可靠。基于这个辩题,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评价二者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以文化知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顺应时代的步伐,而且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型将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以文化人,教师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在体验、比较、反思文化的过程中,理解和包容文化差异,开阔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Samovar, Larry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彭仁忠,付容容,吴卫平. 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研究[J]. 外语界,2020(04):45-53.
[3]杨全良. 非言语交际简述[J]. 外语研究,1990(02):18-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05950190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