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的“立体地图”
2021-03-12船舷
船舷
读者朋友们,你们知道地球上什么候鸟的迁徙距离最长吗?答案是北极燕鸥,它的迁徙距离有1万多千米。在自然界中,鸟类、两栖动物,甚至哺乳动物的导航技能似乎都依赖一系列复杂的感觉线索,这些线索包括磁场、视觉图形、声音甚至气味,它们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才成就了它们非凡的导航能力,让它们在上千千米的旅途中总是移动在最精确、最经济、最省力的路线上。
然而,磁场只能为鸟类指明前进的大方向,要想找到最精确的路线回家,鸟类还需要运用包括自然日光偏振在内的许多非磁性方法来校准自己的磁力方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肯尼斯·安伯尔博士发现,栖息在美国南部腹地与墨西哥之间的草原百灵不仅在白天能看见偏振图形,而且能运用这些图形的定位作为磁力方向感的导航辅助手段。肯尼斯·安伯尔首次提出,鸟类本身不受太阳位置的影响,而是受偏振光的影响。
漂亮的北极燕鸥
肯尼斯·安伯尔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片放在鸟笼上方,从而排除鸟儿所能感受到的偏振光。在鸟笼移动的实验过程中,肯尼斯·安伯尔发现,在无法感知偏振光的情况下,接受实验的鸟儿再也不能把看见的天空作为导航线索了,从而使得它们变得躁动不安。在去掉塑料片恢复偏振光后,鸟儿们才安静下来,并重新调整自己的朝向。
在现实世界中,不仅是鸟类会利用偏振光作为自己前进的校正罗盘,包括金枪鱼和鲑鱼在内的许多鱼类,也是这方面的高手。但是偏振光会被流动的水体滤除,要想使用偏振光,必须游到距离水面很近的位置。之所以阿拉斯加洄游的鲑鱼总是不停地跃出水面,就是这个原因。
大多数迁徙中的鸟类是在夜间飞行的,它们辨识天象的本领胜过最优秀的宇航员。研究表明,80%的候鸟能够识别星座的形状,并能准确判断出作为其导航辅助手段的夜晚天空的倾斜度与旋转度。例如在北半球,指向北极星的北斗七星的勺口朝向很可能就是候鸟的重要路标。
每年北极燕鸥在夏末离开北方的居住地,飞往南极洲附近的海域,需时3个月。它们一般会越过太平洋,或是沿着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向南飞。据统计,其中有78%的北极燕鸥飞行90天,行程可达1.6万里。其他1/4的北极燕鸥会因各种原因掉队迷路,这其中又有7%的北极燕鸥会误打误撞地飞到印度洋,最惨的家伙竟取道澳洲后折返南极的目的地,多飞了6000多千米的冤枉路。
抵达七里海的天鹅
丹顶鹤也是长途迁徙的鸟类。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原来鸟儿也和我们一样,有一般聪明和绝顶聪明的,有一般笨拙和特别笨拙的。通过对北极燕鸥迁徙的观察研究,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鸟儿感受磁场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利用星象及偏振光等方法校正羅盘,却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