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现状分析*

2021-03-12邹向荣陈怀楚钟文峰刘聪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

邹向荣 陈怀楚 钟文峰 刘聪

摘   要:及时识别领域热点对于整体推进该领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一些研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和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并将成果发表在国内各种期刊。文章基于CNKI学术期刊平台提供的文献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研究工作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以期为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文献计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3-0001-07

一、引言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我国先后印发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部署。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从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1.0时代进入到以“信息化教育”为重点的2.0时代,核心目标是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1]。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及时、全面、有效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和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及前沿。例如:段春雨等人基于 2003—2013年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运用关键词词频分析、相异矩阵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绘制了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2];刘胜男等人采用基于知识图谱的词频分析方法,对国内八种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得出2010—2015年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3];韩雪婧等人以2006—2016 年 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为支撑,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以社会网络关系图、聚类分析图谱和战略坐标图三种可视化方法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4]。

国内的“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大都属于应用研究,即采用文献计量方法来发现教育信息化及其具体主题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较少有对“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工作方法开展研究。为了解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现状、工作方法以及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笔者基于CNKI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

以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源,以“教育信息化热点”为检索主题词,检索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文献资料,共检索出151篇文献。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去除投稿须知、新书推荐、公告等非学术文献,共获得与“教育信息化热点”密切相关的127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对上述文献按照统一格式导出并保存,供后续量化统计分析使用。

对采集到的有效文献逐一研读,从中提取文献的发表年份、研究学者、研究学者所属机构、下载量、被引次数等文献外部特征。分析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影响力,然后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热点研究工作中采用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分析工具等文献内容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并探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发文量分析

图1为CNK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主题的历年发文量分布图。“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部分。为方便与“教育信息化”主题进行比较分析,图1叠加了“教育信息化”主题的历年发文量(其中,图1中“教育信息化”主题的发文量缩小了100倍)。

从图1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早期,“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没有得到国内研究学者的足够关注。2001年,CNKI数据库中才发表了首篇以“教育信息化热点”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而此时,国内教育信息化已经跨过了前教育信息化阶段(1978—1999年),进入了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阶段(2000—2005年)[5]。

2001—2014年,每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篇数都很少,基本上是在0~5篇之间徘徊。从文献内容上看,研究方法以文献调研法为主。研究工作呈现零散的特征,表明在这段时间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足够关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对“教育信息化热点”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2019年,以“教育信息化热点”为研究主题的文献篇数快速增长。2019年文献篇数增长到29篇。研究学者规模不断扩大,研究机构数目持续增长,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分析工具更加专业。至此,“教育信息化热点”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研究主体分析

(1)研究学者分析

对所有文献的研究学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篇文献由207位研究学者完成,其中发文最多的研究学者共有2位,各发文3篇。发文2篇的研究学者有17位。另有188位研究学者发文1篇,占全部研究学者的90.82%。按照普賴斯定律的计算公式[6],核心研究学者最少发文量m=0.749*Nmax1/2,其中Nmax为发文量最多学者的发文数,在本领域内,Nmax=3,即m=2。发表2篇及2篇以上的研究学者共19位,发文总篇数为40篇,占总文献数的31.4%,远低于成熟领域所要求的至少50%的比例。这也说明“教育信息化热点”领域的研究尚未成熟,核心研究学者群体尚在形成过程中。

从合著率和合著强度两个方面对文献的研究学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合著率是指合著的文献数占全部文献数的比例,即多于1名研究学者的文献数占比。合著强度用来表征合作的程度[7],其计算公式是CI=■ki=1jfj/N,其中fj是合作人数为j的文献数量;k是合作人数的最大值;N为文献综述。表1是2013—2019年文献的研究学者人数分布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中,研究学者合著率高于50%、低于80%,并且合著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学者的合作强度也不高,处于2.0以下的强度。较低的合著率和合作强度,说明该领域研究学者之间的合作水平较低。

(2)研究学者所在机构分析

对文献研究学者所在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篇文献的研究学者来自101个机构,所在机构来源分散。其中81个机构属于高等院校,另外20个机构分别属于各级教育机构、教育研究机构、电化教育馆以及杂志社等。

对机构的发文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师范大学的发文量最多,达到9篇。发文量4篇及4篇以上的机构,大部分是师范大学。表2列出了“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领域的机构发文量分布情况。

从以上数据来看,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的研究主体在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从合著率和合著强度两个方面对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27篇文献中,合作机构数最多为3个,涉及2篇文献。另外有16篇文献的机构数为2个,有109篇文献为单一机构所发表的文献。计算得出机构合著率为14.17%、合著强度为1.16。机构合著率和合著强度较低,并且远低于研究学者合著率和合著强度,说明该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水平较低,并且研究学者之間的研究合作主要在本单位中完成,跨机构的研究合作较少。

(3)学科专业背景分析

为简化起见,将研究学者所在机构及所在二级单位的学科专业背景作为研究学者的学科专业背景。由于第一研究学者之外的其他合作者相关数据缺失较多,因此只统计了这些文献的第一研究学者。其中有30位第一研究学者不能从其所在机构及二级单位分析得出学科专业背景,最终获得97位第一研究学者的学科专业背景数据。图2是这97位(第一)研究学者的学科专业背景分布图。从图2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专业,包括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管理、传播、图书馆、经济等。这也表明“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中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是“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主要力量,占比超过66%。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学者较少,占比不到10%。“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践性很强的复杂工程,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学者少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背景的人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参与少,更可能是信息技术人员工作重心在IT实践上,对学术研究的关注度少。也就意味着,从期刊论文来研究和分析“教育信息化热点”,更多反映的是“教育信息化”在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3.研究方法和过程分析

(1)研究实施路径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关于教育信息化热点及其变化的研究,前期主要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热点,得出的研究结果不够客观,受研究学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随着文献计量学在国内各个研究领域的普遍应用,研究学者开始引入文献计量方法和文献计量工具,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热点研究实施路径。如图3所示,以CNKI、CSSCI、WOS等数据库为数据源,以检索出的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等文献为基础数据,以关键词/主题词(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的研究文献中,主要使用关键词,主题词使用较少,本文以下内容简述为关键词)或者被引频次为研究对象,以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引文分析为分析方法,以专用统计分析软件或者可视化分析软件为分析工具,提取关键词,并遴选高频关键词,生成共现矩阵,绘制共现图、聚类图、突变图、战略坐标图、时间线图谱等可视化知识图谱。然后对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行解读和分析,归纳并总结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

(2)数据源

系统、全面、可靠的数据为热点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在有效文献中,有101篇文献来源于CNKI数据库,占所有文献的79.5%。另有12篇和11篇文献分别采用CSSCI和WOS数据库作为数据源。

CNKI数据库、CSSCI数据库主要收录了国内的学术成果。经笔者验证,相同检索条件下,CSSC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记录数远少于CNKI数据库。另外,CNKI数据库检索工具在功能、界面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也强于CSSCI数据库,这可能是国内研究学者更多使用CNKI数据库的原因。

研究学者主要使用WOS数据库收集英文文献。在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国内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热点”,较少以其他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为研究主题。这可能是国内研究学者较少使用WOS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的原因。

(3)研究对象

除23篇文献未明确热点分析的研究对象外,在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中,有104篇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说明。其中99篇文献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占所有已知研究对象文献的95.2%。其他研究对象,包括学位论文、社科基金和网站的文献占比不超过5%。

(4)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中,研究学者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文献调研法,即在查阅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热点主题做出主观判断和解释。第二类是基于关键词,采用词频分析法,根据关键词词频的波动来判断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或者采用共词分析法,根据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现的关系,将高频关键词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以直观体现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第三类是基于引文,采用引文分析法,对文献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引文数量分析和共引分析,以发现研究热点,揭示发展过程并展望未来前景[8-12]。

对127篇“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文献的分析方法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初期,即2005年以前,研究学者唯一使用的方法是文献调研法;2006年首次引入词频分析法对“教育信息化热点”进行定量研究;2012年首次引入共词分析法对“教育信息化热点”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2013年首次引入引文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当前,基于关键词的分析方法是主流分析方法。2019年发表的29篇文献中,96.30%的文献采用了词频分析法,92.59%的文献采用了共词分析法。另外,2019年有2篇文献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有3篇文献采用了引文分析法。

(5)分析工具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前期,研究工作以定性分析为主,或者采用Excel等通用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统计。2012年后,研究学者开始先后引入一些专用分析软件进行研究。有了这些专业分析软件的帮助,热点研究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节省了研究学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中,研究学者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SPSS、Bibcomb、Ucinet、NetDraw、SATI以及CiteSpace等专业软件。SPSS 是一款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具有统计绘图、数据深入分析、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在统计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中,研究学者经常将SPSS与Bibcomb、Ucinet、NetDraw、SATI等软件工具联合使用。CiteSpace软件能够将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趋势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也是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领域使用最多的可视化软件[12]。其他使用过的软件还有Pajec、Noteexpress、ROST CM、HistCite、VOSviewer等。

4.影响力分析

2001年以来,国内研究学者使用文献调研、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等方法,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了大量热点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及其具体研究主题的热点和热点变化情况。CNKI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4月1日,有28篇文献的下载量超过1000次,其中最高的是熊才平、汪学均合著的《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及其思考》,下载量达到了6538次。有24篇文献的被引次数超过10次,其中最高的是王佑镁等人合著的《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被引次数达到了114次。

表3、表4分别列出了下载量和被引次数前十的文献情况。为了考察“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在“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相对地位,表3、表4还分别给出了相关文献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相应的下载量排名和被引次数排名。

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得到了业界的关注和认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与“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进行相对比较分析后发现,相关数据不甚理想。被引次数排名第一的文献,在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域排到第133名;被引次数排名第十的文献,在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域排到第881名。这说明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5.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

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主要在数据来源选取、研究主体结构、研究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1)数据来源选取的局限性

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95%以上)是期刊论文,还有少量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高校信息化既需要理论的探索研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同时也是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仅使用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作为分析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范围较窄,得出的分析结果仅仅反映了国内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能完全反映國内的政策导向和具体实践。如果能够增加对基金课题、会议论文、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将会有利于更完整地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另外,从时间周期上来考察,一篇文献的产生要经过研究、撰写、评审、发表等若干过程。研究学者基于这些文献数据得出的热点分析结果,经过又一轮出版周期,然后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整个过程使研究成果发布的时间相对滞后。滞后时间过长不利于业界及时获取最新的热点。教育信息化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等不断改革和优化的过程。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尽可能减少滞后时长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主体结构的局限性

统计结果表明,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学者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而且学科专业背景以教育和教育技术为主,其他学科专业背景,比如管理、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等背景的人员很少。研究成果更多反映“教育信息化”在学术圈的研究热点,是否能有效代表教育信息化管理圈和实践圈的热点尚有待论证。另一方面,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水平较低,尤其是跨机构、多机构的研究合作缺乏。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多领域协同、多群体参与的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学者的单一学科专业背景,以及较低水平的合作研究,很可能会影响到本领域的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从而影响到本领域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效率和质量。

(3)研究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文献统计结果表明,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献调研法、词频分析法、共词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等。邱均平等人在介绍上述方法的作用时,也对其优势和缺陷进行了分析[8-12],结果如表5所示。

梁丽等人对各种热点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热点分析方法可初步探测特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但由于个人选择的不同,以及文献的时滞性和重复性特征,会导致相关信息揭示的差异和不全面[13]。

笔者在考查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文献后,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表6列出了近几年以国内“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文献情况及热点分析结果。从表6可以看出,即使采用相同的数据源和分析方法,每篇文献的热点研究分析结果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研究学者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存在上述固有缺陷;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教育信息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学者对该领域的很多概念、现象、研究方法还处于探索和统一认识的过程。研究学者在关键词的设置、关键词的规范化处理、高频词的选取、聚类的减枝合并与选取、图谱的归纳与分析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通常由研究者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设置和处理。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得到了业界一定的关注和认可,但也存在数据来源选取单一、研究主体结构单一且主体之间研究合作水平较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各有不足等局限性。尤其是研究学者在参数的设置、算法的选择、阈值的选取、对复杂图谱的分析与解读等方面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代表性、普遍性和可靠性。建议结合使用专家咨询方法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热点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完备性。另外,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得出的热点分析结果滞后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反映“教育信息化”领域新近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

四、 结语

为了解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发文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始于2001年。在经历了14年的平淡期后,发文篇数自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主体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学者主要来自于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研究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水平较低,并且研究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主要在本单位完成,跨机构的研究合作较少。国内研究学者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热点研究,并逐渐形成了热点研究的实施路径,即以CNKI、CSSCI、WOS等数据库为数据源,以检索出的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等文献为基础数据,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以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引文分析为分析方法,以CiteSpace、SPSS、Ucinet等专用软件为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其研究工作得到了业界一定的关注和认可,但是还未进入国内“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流。

受数据源、分析方法、分析工具、研究学者个人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①丰富数据源。比如增加对基金课题、会议论文、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以更完整地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②建立热点的常态化监测机制。通过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相关应用軟件建设,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热点分析结果的滞后时间,提升热点分析的及时性、前瞻性。③改进工作方法。在现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专家咨询法,成立涵盖教育信息化决策圈、管理圈、学术圈和实践圈的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组,共同探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以提高分析结论的代表性、全面性和和可靠性。④借鉴Educause或者新媒体联盟等教育信息化领域专业性国际组织的经验,在跨地域乃至全国层面成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委员会。使国内“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工作从现有自发的、离散的个体工作模式转变为有计划、可持续的团队工作模式,并通过广泛的知识共享和传播,提高“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2]段春雨,蔡建东.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基于2003—2013年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29-131.

[3]刘胜男,张细呈,徐晓雄.近五年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国内八种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73-77.

[4]韩雪婧,安涛.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现状的可视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7(4):66-72.

[5]黄荣怀,王运武.教育信息化——中国教育改革40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0-26.

[6]冯涛.普赖斯定律的计算公式[J].教育评论,2007(4):69-72.

[7]Subramanyam K.Biblimetrics studies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Areview[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83(6):33-38.

[8]张勤.词频分析法在学科发展动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1(2):95-98.

[9]田丹,刘奕杉,王玉琳.热点分析类文章的文献计量分析——以词频分析方法为例[J].情报科学,2017(35):164-169.

[10]朱莎,杨浩,冯琳.国际“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兼论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7(3):82-93.

[1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12-313.

[12]钟伟金.共词分析法应用的规范化研究——主题词和关键词的聚类效果对比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114-118.

[13]梁丽,谢凤杰,池丽旭等.特定学科热点和前沿主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8(7):19-26.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热点研究
热点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热点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结合热点做演讲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