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观应:非关富贵逼人来

2021-03-12夏双刃

名作欣赏 2021年3期
关键词:招商局澳门

夏双刃

澳门曾出过不少人才,生于澳门者有冼玉清女士,定居者有汪兆镛、汪宗衍父子,曾在澳门长居者前有郑观应,后有曹聚仁。据香港掌故家方寬烈先生《澳门当代诗词纪事》,曾在澳门留下诗词鸿爪的名人,有康有为、丘逢甲、黄节、钱振鍠、商衍鎏、邓尔雅、叶恭绰、章士钊、朱希祖、闻一多、饶宗颐、陈蝶衣等,确不能与香港相比。不过此书只录“当代”,故未收录郑观应的诗作。

1884 年,郑观应被两件经济纠纷案弄得心力交瘁。一是上海机器织布局案。他曾身兼织布局、电报局、轮船招商局三大官企的总办,因他一番大手笔运作,织布局招股成功。但不久中法战争导致股价大跌,织布局应收未收之账款过多而巨额浮亏。朝廷派经元善清理局务,发现翰林出身的另一位总办龚寿图挪用公款,龚则攀诬郑观应经营不善,郑只得自掏两万金了结此案。二是太古公司索赔案。郑观应还曾任太古轮船公司总办,他离任后,自己培养的接班人杨桂轩经营不善,挪用公款,致使太古公司损失十万余元,有关方面依连带责任将郑观应扣留于香港追索赔款。处理完这两桩案子,他心灰意冷,宁可远走澳门。在此,他沉下心闭门著书六年,完成了《盛世危言》这样一部理想蓝图式的鸿著。至今,他的故居“郑家老屋”仍挺立在澳门,为澳门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大宅院。

这所宅邸刚建好时,他写了两首七绝《题澳门新居》:

群山环抱水朝宗,云影波光满目浓。

楼阁新营临海镜,记曾梦里一相逢。

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

侬家正住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

书斋奋笔之余,他也会举目流连一下澳门这个中国最独特的角落。如《澳门感事》:

澳门上古名莲峰,鹊巢鸠占谁折冲。

海镜波平涵电火,山屏烟起若云龙。

华人神诞喜燃炮,葡人礼拜例敲钟。

华葡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

外埠俱谓逋逃薮,各街频闻卖菜佣。

商务鱼栏与鸦片,饷源以赌为大宗。

历查富贵无三代,风俗浇漓官势匈。

屋价千金抽八十,公钞不纳被官封。

昔有葡督极暴虐,竟为义士诛其凶。

自谓文明实昏聩,不识公法受愚蠢。

请问深知西律者,试思此事可曲从。

晚清号称“睡狮”,那些睁眼看世界的少数精英,也并非千人一面。最早的徐继畲固然能消弭夷夏之防的观念,甚至极力赞美美国总统华盛顿;但后来的魏源、冯桂芬、张之洞、王韬等都达不到他的境界,皆以儒家理想中的上古三代文明为出发点,而以西方文明为器用之胜,此所谓“中体西用”也,解决方案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便一代宗师康有为,也须托古改制,用夏变夷;不要说附会公羊之“张三世”,就连主张穿西式服装,也能找出一大堆古代典籍的依据:

夫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大冠似箕,为汉世士夫之遗。革舄为楚灵之制,短衣为齐桓之服。发尚武之风,趋尚同之俗,上法泰伯、主父、齐桓、魏文之英风,外取俄彼得、日明治之变法。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

与同侪相比,郑观应算是走得较远的一位,或者说是最“国际化”“市场化”的一位。他自小经商,“财务自由”后才捐官入仕,但一直兼跨政商两途。他未登科第,却毫无惭怍,反而颇为自得,在《五十自述》诗中写道:

忧患原自读书始,争名必朝利必市。

缅怀端木真英雄,货殖犹能师孔氏。

乃弃毛锥作浪游,南极诸番渡海艘。

只恐空囊诮酸腐,何须射策求封侯。

……

不费大官三寸牍,未縻朝廷一钱俸。

我官自致非钻营,巧宦只堪刀笔用。

吁嗟乎。好官不过多得钱,以钱得官官愈贤。

觉来参彻浮生理,得失荣枯一任天。

如此轻视科举、赞美捐官的态度,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这必定是“财务自由”给他的底气。不过他的《盛世危言》,有时还是会像侪辈士大夫一样,要给观点找一个上古三代的老祖宗。比如他写道:“自《大学》亡《格致》一篇,《周礼》阙《冬宫》一册,古人名物象术之学,流徙而入于泰西,其工艺之精,遂远非中国所及。盖我务其本,彼逐其末;我晰其精,彼得其粗;我穷事务之理,彼研万物之质。……夫博者何,西人之所惊格致诸门,如一切汽车、光学、化学、数学、重学、天学、地学、电学,而皆不能无所依据,器者是也。”意思是咱们老祖宗的两篇重要文章辗转流失到西方,使西方人掌握了器用之学,所以才有如今强大的工业制造。这种“护短”的逻辑,我们做历史回眸,只可付之一笑了。

不过郑观应纵横上海、香港商界多年,通英文,多与洋人交往,因此他比一般的开明士大夫更了解西方,也更务实,更能看到中西方差异的本质。《盛世危言》是一部理想蓝图式的巨著,对中央的礼、吏、刑、户、兵、工六部之政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连太监问题都没漏过。但此书值得重视之处有三:一是提出议院的制度设计,要以议院凝聚民心;二是提出公法,要求中国应循国际公法与各国相处;三是提出商战,要以竞争性的工商业富国强兵。此书完成于戊戌变法之前,得到光绪皇帝的大力褒扬,御批印制两千部,分发中央地方大员,结果举国盗版翻刻,竟印至十余万部之多。他对此书踌躇满志,在付印时有诗:

清夜焚香叩上苍,危言十万播遐荒。

平戎未遂班生志,上策还同贾傅狂。

内患外忧萦绻绻,天时人事感茫茫。

中书粉饰今应变,请诵绸缪未雨章。

以他这样长袖善舞的商界巨子,怎么会接连在两起经济案件上栽了跟头?这应当便是“官本位”与“市场化”难以调和的固有矛盾使然了。李鸿章派他和龚寿图同到招商局,他专办“商务”,而龚专办“官务”,这种和稀泥的机制设计和人事安排,貌似是制衡,实际是掣肘,必然是“官务”掣“商务”之肘,掣“市场化”之肘,必然导致织布局举步维艰。果不其然,织布局创办仅仅十多年,就经历了重大“审计”事件和数次重大人事更迭,最终毁灭于一场大火。是天灾还是人祸,就像清宫的武英殿起火一样,只能令读史者会心一笑了。

在织布局这个失败的案例中,可知若官僚不能尊重资本,则官僚资本这个怪物根本无以存活,更不要说谋求发展了。轮船招商局也是如此,1873 年成立后,不到十年,就已无法维持。郑观应便是此时应李鸿章之聘第一次加盟招商局的,此后他三出二进,对招商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招商局成功持续运营,成为一百多年屹立不倒的老字号,总结其初期可称道之处,我认为要点有三:一是唐廷枢改组招商局,在公开发行股票时实行高管持股,此举将风险和利益一并绑定,为企业注入了弹性和黏度。二是对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等企业的收购,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三是1909 年招商局实行“商办”,得以进一步摆脱“官办”种种反市场的羁绊。毕竟招商局早已有一个按照西方企业精神制订的《章程》和《局规》,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明确局务管理和实施者是商总和商董阶层,以董事会为核心进行经营。有这些制度保障,招商局后来虽不断与各类政权发生博弈,总还是得以持续运营,直至一百多年后的今日。

在中国,大环境对工商业的影响,往往躐等于市场本身之上。我们当然也会联想,如果华为不是创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的深圳,还可能成为华为吗?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不会!所以,华为已经足够幸运了,而招商局一百五十年的历程,比华为更艰难更坎坷。但活着就是幸运,看看洋务运动时代的其他企业,全部都已成为历史的灰烬。从企业的成败看去,无处不是国家、时代和人心、物欲的投影。

中国自古商人居“四民之末”,无论财富多雄厚,社会地位都不高。郑观应却生当洋务运动,因商事之能得到醇亲王(光绪生父)、彭玉麟、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等大人物的赏识,无疑是幸运的。他最感戴的老领导是彭玉麟,1884 年彭调他到广东襄办军务,他从上海启程前有诗:

迅电飞书万里催,嵚崎自愧斗筲才。

军中韩范纡筹策,海上鲸鲵未弭灾。

自是搜罗邀激赏,非关富贵逼人来。

乘风破浪寻常事,寄语闲鸥莫忌猜。

在粤亲炙彭的治军风采,又有诗颂扬之:

尚书秉钺镇南邦,手绘梅花笔似杠。

黄石阴符神变化,绿林铜马率归降。

牙门旧献绥边策,玉笛新繙出塞腔。

不犯秋毫军令肃,一时威德遍珠江

彭玉麟本是“中兴四大名臣”(另三人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中最风雅的一位,他率湘军水师血战太平军夺取小孤山后,在阵前写了一首诗:

书生笑率战船来,江上旌旗耀日开。

十万貔貅齐奏凯,彭郎夺得小姑回。

他一生痴恋梅姑一人,为其画了十万幅梅花,每幅都题有梅花诗。他晚年隐居杭州西湖,守着梅姑的墓,在墓畔种了数百株梅花。他用的印都题作“一生知己是梅花”,实乃儿女心肠、英雄肝胆、剑胆琴心。郑观应对彭玉麟极为倾倒,也写有题画的梅花诗:

琼树经霜色更新,冷香入座四时春。

冰魄玉颊旧相识,我是当年踏雪人。

(《題潘兰史画梅次韵》)

彭玉麟有《秋兴》七律二十四首,郑观应恭恭敬敬、一首一首地和了一遍,这在他的《罗浮偫鹤山人诗草》中是孤例。待彭玉麟逝世后,郑观应的挽诗感情极为真挚,结尾云:

在公不负为良臣,史笔纪载勋炳麟。

嗟我夹袋名徒预,犹是天涯蹭蹬身。

从此哭公泪如水,斯世滔滔吾安倚。

我总觉得,最理想的领导和前辈,应该如《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用本事说话便自带权威,用真心待人便必有回响,让人感戴一辈子。大概郑观应对彭玉麟,就像令狐冲对风清扬那样吧。他对李鸿章就客气得多了,有《上合肥傅相七排四十二韵》,都是歌功颂德的客套话。结尾云:

有容始称胸襟大,不伐原知学术醇。

此日圣明方侧席,待公燮理转洪钧。

李鸿章虽享有崇高声誉,但身为北洋大臣,在办企业时,并未解决“官务”“商务”的天然矛盾,或者他本人就是这种“操蛋”机制的炮制者之一。常有人对比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而这些微观具体的细节,也是值得对比分析的。郑观应在粤襄办彭玉麟营务时,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后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聘郑观应为汉阳铁厂总办。但郑对张也只是客客气气,祝寿诗云:

品范共钦文潞国,忠勤克继武乡侯。

腾讴唱轶赤鹰曲,纪德诗编黄鹤楼。

郑观应诗风质朴,为了祝寿,居然如此卖力敷陈,就是官场逢迎了。其“文潞国”“武乡侯”的对仗,应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他诗中有“正气歌怀文信国,小心景仰武乡侯”之句,居然用了两次。

不过他还为另一位重要的大人物写过一首诗,其可读性远在以上诸公之上。《赠日本伊藤侯相三十六韵》诗云:

七雄纵横如战国,胜败原难审曲直。

中国因循不发愤,上下交蒙情否隔。

泰西公法重富强,往往干戈易玉帛。

溯从英法犯中华,重关难冀丸泥塞。

船坚炮利彼所恃,我军御之辄不敌。

长驱直入无人当,可叹疆臣犹粉饰。

朝廷洪度重怀柔,海口通商任需索。

六州聚铁铸一错,铤而走险不暇择。

内地传教最失计,煽惑人心尤叵测。

痛深创巨若无事,率由旧章甘自画。

文人八股猎科名,武士弓刀判黜陟。

贪婪只顾身家肥,度支谁问朝廷瘠。

暗中元气久朘削,天下莠民多反侧。

图新守旧两不宜,大局竟同孤注掷。

痛哉列国议瓜分,虎视眈眈伺我隙。

俄人阴谋更恣肆,直欲包举如卷席。

非特得陇还望蜀,不啻假途先灭虢。

各国纷纷竞效尤,要求不得肆恫吓。

杞人之忧何能释,忍见铜驼卧荆棘。

革故鼎新不容缓,无人更正匡时策。

中国最与东瀛近,形势相联共休戚。

君侯天生王佐才,经文纬武奠社稷。

燮理新政二十年,上行下效究货殖。

救时同德协同人,练兵群策屈群力。

运用之妙存一心,国中富强日裨益。

急流勇退师留侯,踏遍青山访黄石。

去秋乘槎海上来,得瞻颜范语温克。

翩然一掉赴燕京,陛见深宫礼如客。

正值朝政大变更,仓卒东归泛海舶。

近闻朝廷远庽书,敦请名贤共辅翼。

楚才晋用借维持,和衷共济劳兴革。

会同列国议和平,保护吾华免荡析。

本固邦宁无近忧,唇亡齿寒鉴陈迹。

须念黄种共支流,深期赤手援饥溺。

非常人建不世功,四亿苍生戴君德。

于戏,四亿苍生戴君德。

此诗作于“庚子之变”后,回忆了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提出聘请伊藤博文为大清首相的往事,当时郑观应也曾与伊藤有晤面之谈。而伊藤任相之议,正是杨崇伊等人向慈禧举报维新党的重要罪状之一,此议也早已随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告寝。而郑观应在“庚子”后居然仍在坚持这一设想,足可见其对日本变法成功之钦羡,也可见他对中国政治家的失望。

于是,他的诗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尚有希望的针砭鞭策,从国体、政体、主权、义和团等大事,到人种、中医、鸦片、酷刑、缠足等具体问题,无不以诗作论,皆能切中肯綮,发时人所不及道者;后部则为他晚年失望于中国现状,除继续担任招商局董事,以及尽心尽力兴办招商局公学外,一门心思都在求仙访道,采药炼丹,幻想着用道术拯救全人类,所作诗也全为游仙诗,非其道友读不下去,诗集亦单列一本,名《罗浮待鹤山房谈玄诗草》。民国十一年(1922)他逝世于上海,却遗命归葬澳门,这说明他至死对当时中国的现状都深感失望。

猜你喜欢

招商局澳门
遇见澳门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澳门回归日
苏新刚任招商轮船董事长
招商局辉煌的根源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