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速览

2021-03-12

当代党员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建设发展

2021年1月21日上午,重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总结了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的工作成绩,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并安排了2021年工作。报告都划了哪些重点?重庆“十四五”时期如何干?一起来看!

看! “十三五”时期重庆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

五年年均增长7.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

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7%。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脱贫攻坚

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

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污染防治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

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33天。

PM2.5平均浓度五年下降42.1%。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八项行动计划”

三年任务总体完成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进展明显

成功举办三届智博会,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7000余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780个。

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扎实推进

71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

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

21个重点专项完成投资3890亿元。

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取得积极进展

10个专项和32项重点任务全面铺开。

内陸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取得突破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行动计划稳步实施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左右,生态环保领域28项重点工程和119项具体任务总体完成,重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进一步彰显。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创新主体加快集聚。

区域创新活力增强。

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

绿色低碳转型提速。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开放发展呈现新气象

开放通道持续拓展。

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增强。

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

以开放促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共享发展取得新成效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重庆2020年成绩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

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增长: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进出口总值增长:12.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4元、增长6.6%。

八个方面主要工作

1.全力应对大战大考。

2.抓双城经济圈建设。

3.抓“六保”促“六稳”。

4.抓产业转型升级。

5.抓改革开放创新。

6.抓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

7.抓生态保护。

8.抓社会民生。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重庆“三个作用”发挥更加突出,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成渝地区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

3.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4.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5.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6.在更高起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8.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9.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10.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11.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2021年工作安排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进出口总值增长5%。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2%以内。

粮食产量稳定在108亿公斤。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

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实施“金凤凰”人才支持政策,推动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项目开工;为科学城植入更多科技、人文、绿色元素,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提速建设31个重大项目;大力推动川渝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持续发展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等先进制造业;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集聚“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塑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提升南向、西向、东向、北向、空中、线上开放通道能级;提升开放平台引领功能,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高质量发展,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支持两江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门户,统筹高新区、经开区及各类园区开放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严格落实“米袋子”责任制和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千年良田”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持续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

持续实施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新建5G基站2.1萬个;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启动30个城市老旧功能片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实施832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万户棚户区改造;建设山城步道80公里。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30万亩,完成8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和4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严防疫情外部输入。坚持“人”“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横向联防、社会谨防;严把境外输入、市外输入、货物输入关口。落实内防反弹措施。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