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安甬城”,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2021-03-12胡珊通讯员朱文蔚王昉

宁波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订餐学校食堂宁波市

文/本刊记者 胡珊 通讯员 朱文蔚 王昉

(上图/刘怡然)在韩岭,游客使用手机扫码,就能通过店铺门口的“食安码”得知店铺的很多信息,包括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环境卫生以及最新的检查信息等。

2021年元旦期间,市民张女士陪着家人到东钱湖镇的韩岭老街游玩。午餐时间,面对鳞次栉比的餐厅,一家人正为难如何选择时,张女士在每个餐厅的门口都发现了一个“食安码”。扫描进去后,她可以看到这家店铺的很多信息,包括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环境卫生以及最新的检查信息等,由此一家人很快就确定好了就餐餐厅。

类似的“食安码”已在宁波多地餐饮行业推行。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加强对餐饮业精准化监管,赋予餐饮店“健康码”,让市民消费得放心、吃得安心,是宁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缩影,也是众多“密钥”之一。

宁波连续11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对于幸福感,吃得放不放心、安不安全,是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为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幸福”,近几年,宁波面对复杂多样的监管环境,抓责任破难点,以民生为最大落脚点,深化社会共治,不断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落实党政同责回应民生关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全民受益的民生工程,这意味着它也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

2014 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行动。2015 年,宁波被列入第二批创建试点城市。2016年,浙江省部署开展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县(市、区)创建,自此宁波正式推进“两城联创”工作。

2019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工作清单》,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行业或领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落实党委主要负责人、政府主要负责人、党委常委会其他委员、政府分管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政府班子其他成员等五类责任人的食品安全具体职责,涉及26个部门共72条责任。各区县(市)和功能区均出台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相关工作清单,全市全域共同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

图为宁波市出台的《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工作清单》。

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宁波积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通过源头治理、全程监管、严格执法、社会共治,在食品违法犯罪打击、放心肉菜超市创建、“阳光厨房”建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食品失信联合惩戒、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20年,全市共实施57116批次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抽检监测量超过6.5批次/千人,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在省食安办的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中,宁波为85.69,较2019年增长3个点。2020年,宁波在10个区县(市)分批全部获得“浙江省食品安全县(市、区)”称号的基础上,成功获评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并且即将迎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验收。

然而,各种测评和创建只是契机,让百姓感受到看得见的放心才是食品安全工作的真正落脚点。在加快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宁波始终重视民生需求,一直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左图)2020年12月28日,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在超市开展进口冷链食品“三证一码”检查。

(右图)2019年12月25日,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检查学校食堂,并对食堂员工的手进行清洁度检测。

(左图)学生们排队取餐时,后厨情况可以一览无遗。

(右图)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正在查看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推送的执法线索。

最近,海曙区在42所试点学校食堂的各个区域安装了24小时运作的智慧摄像头,启动智能“阳光厨房”建设。这些摄像头不仅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监控,同时,依托AI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还可以实时对厨房内未合规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未规范佩戴口罩等违规行为进行自动抓拍,并同步反馈至该校负责人的手机App。海曙区的校园智能“阳光厨房”建设是宁波积极构筑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防护墙的一个侧影。为了保障全市百万师生的饮食安全,近年来,宁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完成800余个学校食堂的改造提升,并通过“阳光厨房”建设,实现校园食品安全的公开透明。目前全市学校食堂粮、油等大宗食材采购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达到100%,共有省、市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83家,浙江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421家。

创新监管举措实现风险智控

“滴滴!”伴随着手机发出的一条消息提示音,市场监管所的一名执法人员接到了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发过来的一条执法线索。半小时后,他来到一家餐饮店,对平台监控到的违规信息进行现场核查。类似“无缝对接”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在宁波市市场监管系统执法部门上演。这正是宁波在全国首创的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所带来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日常。

2017年,宁波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自主研发,在全国率先运用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这一“神器”可24小时自动采集、保存和识别网络订餐平台所有目标商户的经营信息,并自动与监管部门证照许可信息进行比对,精准、快速地抓取具有缺证照、假证照、超范围经营等违规情况的“漏网之鱼”。

“宁波共有8万多家持证的各类餐饮店,单靠监管人员一家一户去核对,会耗费大量精力。而通过智慧网络平台监管,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网络订餐监控大数据抓取分析监管系统已升级到3.0版,监测覆盖全国近300个城市,并在近152个城市签约落地,有效破解了网络订餐监管的全国性难题。

网络订餐监管的智慧化正是宁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的生动实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监管举措,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打造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强大脑”,实现了食品安全风险的智控。除了网络订餐监管领域的“宁波模式”,宁波还在多个领域探索监管新做法。

2018年,宁波积极将掌上执法系统运用于“平安宁波”检查、文明城市执法检查等工作中,将过去执法过程中的纸质文书全部改为电子形式,执法人员准备文书的时间从原来的几个小时缩短为不到10分钟,大大节省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2019年,鄞州区将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平台建设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着力构建食品质量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的联动追溯体系,筑牢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目前,食品安全追溯联动平台建设已逐步在全市铺开。

借助“指尖上的监管”,依托“以网管网”的工作理念,宁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入“智能时代”。基层有限的监管力量被精准投入到食品安全高风险点上,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引导多方参与推进社会共治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食品安全不应该只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共治。尤其是企业和市民,他们不仅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宁波从2015年就开始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的多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以下简称“食责险”),并逐步探索出食责险“共保体+风险基金”“公益+商业”“服务+防控”的“宁波模式”。

宁波成立由5家保险公司共同组建的食责险“共保体”,创立全国首家民办非企业组织——宁波市公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运营服务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工作。自主开发宁波市食责险风控系统,组建协管队伍定期对投保单位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巡查。并设立食责险风险基金,将历年公益食责险保费盈余部分全额计入,专项用于重大理赔准备金等工作。

针对高风险民生领域,宁波实现政府食品安全公益险全覆盖,累计投入保费7393 万元,提供保障35.5亿元。同时,引导重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主投保商业险,创新“1+X”食责险商业保险体系(“1”为一个主险,“X”为定制附加险),按需定制保险产品。目前,全市商业险投保单位达7789家,累计缴纳保费1685万元,保额达310 亿元。

针对疫情防控,宁波为全市1813 家投保餐饮企业累计减免保费43.7 万元,提供保障3000 万元;向1.6万名外卖骑手赠送约9.6 亿元保障的法定传染疾病“守护安心”保险,助力尽快复工复产。宁波在全国首创进口冷链防疫综合保险,财政出资70万元为公共中转仓企业提供了复工防疫营业中断、法定传染病危重症及食品质量安全等三个方面共计4800万元的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食责险累计投入保费9078 万元,保额达345.6 亿元,规模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食责险“宁波模式”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复制推广。

此外,2018年以来,宁波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通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阶梯式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提高广大市民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知晓度、支持率,并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市民对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参与度。在餐饮行业开展的“红黑榜”公示、食品抽检工作中的“你点我检”、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等工作都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猜你喜欢

订餐学校食堂宁波市
再来一碗
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宜尽快全覆盖
校有校规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动车订餐
学校食堂是黑暗料理的发源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