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人民币落地带给支付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2021-03-11包力维周东力
包力维 周东力
历经多年研究与探索,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推广应用渐行渐近。2020年10月,深圳市已率先进入试点阶段,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也紧随其后开展相应试点工作。
随着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的提速和试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下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营造良好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机构、商户都有能力受理数字人民币支付。这一过程不仅将为支付领域尤其是支付基础设施改造带来商业机遇,同时也将使其面临一些挑战。
DC/EP本质属性
使其天然具备推广优势
与条码支付推广相比,DC/EP在推广上有着先天的优良基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条码支付仅仅是改变了货币支付的方式,支付方式尚可选择,而DC/EP则是直接改变了货币存在的形式。从受理端来看,人民币的法偿性决定了DC/EP不会存在任何支付壁垒,只要支持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DC/EP。从支付端来看,只要没有支付壁垒,则没有消费者会拒绝使用任何形式的法定货币。
另外,在支付体验设计上,DC/EP的双离线支付又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使用门槛,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和纸币一样的功能,能够随时、随地、随需而付,并且更加方便,同时DC/EP的匿名性可以充分保护消费者支付的安全和隐私。
当然,在DC/EP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并非没有挑战。与纸币相比,DC/EP在受理端有門槛,现阶段商户要接受终端改造。尽管DC/EP的数字化属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现有的支付基础设施、支付终端相融合,但整体改造的量级十分庞大。
DC/EP推广过程
支付基础设施改造量大
从整个数字人民币发行流程来看,DC/EP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模式,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监管,商业银行负责面向全社会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流通服务。表面上看,商业银行并没有推动DC/EP受理环境改造工作的任务,实则不然。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商业银行向社会输出的数字人民币便无法真正流通起来,因此这个隐形的责任也需要由商业银行来承担。
在受理环境改造方面,商业银行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如此庞大体量的支付基础设施和终端改造工作,必须依靠第三方的力量,这就为支付基础设施运营商、支付终端运营商(目前多为支付机构)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另外,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如果商业银行要与第三方力量共同推动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的改造,还需要数字人民币相关技术和产品形态的改变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同时,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的数字钱包在运营模式上总体差异不大,支付链条更多基于目前的支付体系,运用部分区块链技术,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某些定向细分场景,形成商业模式可能还需依赖更大的技术突破。
数字人民币支付基础设施
改造的三大方面
数字人民币DC/EP的大规模落地,必然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乃至替换,特别是对支付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首先,在现金与DC/EP的兑换环节,将涉及各类ATM机、CRS(存取款一体机)等硬件升级改造。其次,在DC/EP消费、转账环节,互联网支付(PC端)的形式下,需要增加各类加密手段保证互联网支付的安全性,如USB Key、动态口令牌等辅助产品。最后,在移动支付环节,若采取NFC的技术路线,对于移动端、POS或相关支付终端均提出更新或改造需求;若采取扫码的技术路线,则POS或相关支付终端也存在更新或改造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支付基础设施运营商、支付终端提供商等相关企业都将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逐步获得收益。而现有的数字钱包、ATM、POS等终端必将迎来模块组件更新需求,支付终端行业有望出现一个全新的大体量市场。
此外,DC/EP的推出也将带动金融IT、加密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等行业的产品升级和应用场景扩展,相关行业有望迎来新增长点。基于DC/EP的运营模式,商业银行将承担货币具体发行和流通服务职能。作为加密货币,DC/EP还将拓展加密储存、资金追踪等功能,数据加密企业有望承接相关业务。在安全防护方面,数字人民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安全是核心重点,所以防火墙、态势感知等网络安防配套设施的升级必不可少,网络信息安全行业或将再添新应用场景。
有机遇也必有挑战。数字人民币的落地不仅是包括支付在内的众多行业迎来的新机遇,同时也必将带来对现行商业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只有顺应趋势、勇于创新、抓住机遇的企业,才能借助趋势实现新的增长。
作者供职于上海富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葛辛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