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转化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2021-03-11董俊谋党继英王天成

学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转化中学生途径

董俊谋 党继英 王天成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均可得到有效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对非智力学困生这一群体给予关注,对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引导非智力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转化;途径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最为核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要重视学习好的学生,更要重视学困生,促使每一个学生均可得到发展。就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学困生,这是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关注农村非智力学困生这一群体,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转化措施,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成绩。

一、非智力型学困生

就学困生这一群体来说,主要包括两大类:智力型学困生、非智力型学困生。其中,非智力型学困生主要是指非智力因素的学生,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等。通常情况下,非智力型学困生主要是指感官、智力都正常的学生,因为非智力因素所引起的学习困难。

具体来说,非智力型学困生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动力型:这一群体的学生比较好动,头脑灵活、反应灵敏,但是学习动机、学习的情感意志则存在问题,导致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具体来说,这一类学生的学困现象,集中体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低下、自控能力差、耐挫力差等。(2)学习不得法型:通常情况下,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不太好,在日常学习中,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并未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类学困生虽然学习非常用功,但是效率比较低、成绩比较差,学习付出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3)外因型:主要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障碍、不良情绪等,使得学生无心学习,产生厌学、学习懒散等形象。(4)身心发展障碍型:这一类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体态、相貌等所产生的苦闷、烦恼、自卑等心理障碍现象。同时,受到青春期发育的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1]。

二、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中表明:在人才的成功中,智力因素仅仅是其中一个基本的因素,而非智力型因素则在人才的成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农村中学生中的非智力学困生来说,基本上是由于“心理错位”的现象所引起。因此,加强其产生学困现象的原因分析,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转化的基础。具体来说,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同时,农村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受到了游戏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家庭原因:农村中学生的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父母一方、双方外出务工,而将孩子委托给爷爷奶奶代为照顾,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本身文化素质就偏低,常常无力辅导孩子功课;甚至还有个别的家庭,由于过分溺爱孩子,以至于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3)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父母离异等情况,就会使其心理受到创伤,进而致使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偏差的现象,并对学习产生影响。(4)教师方面:在当前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等,都比较死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学困生[2]。

(二)主观原因

(1)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这部分学困生常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无心学习。(2)学习意志不强,具有极强的依赖心理。这部分学困生学习毅力、耐力比较差,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同时,一旦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常常将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具有极强的依赖心理。(3)自卑强烈:农村中学的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太理想,在其内心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没有出路,很少有学困生会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4)学习方法不合适,知识结构不够系统。农村中学非智力学困生并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习惯,以至于学习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够系统等[3]。

三、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分析

结合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教师应结合一定的教育规律,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非智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真诚的关爱,春风化雨

教师在中学教育中,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偏爱。这就如同育苗一样,针对弱苗,唯有给予更多的关爱、保护,才能使其与其他的幼苗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开展:首先,真诚地关爱学困生。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自尊心较为脆弱,从其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教师只有对其给予真诚的关爱、平等对待,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才能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其次,细心观察学困生,捕捉其闪光点。著名的皮克马利翁的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语言,会对其智慧成就进行决定。根据这一效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学困生进行吸引观察,捕捉其閃光点,并通过表扬、积极的暗示等途径,引导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充分发挥教师的耐心,通过反复教育和引导,促使学困生不断转化。针对学困生来说,由于其缺乏毅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因此,教师必须要用十二分的耐心,与学困生进行沟通,耐心引导和教育,在反复教育、反复引导的过程中,完成学困生的转化[4]。

(二)优化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

在促使非智力型学困生的转化时,教师应充分借助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促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一方面,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教育内容,使得学困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不是为了升学,而是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另一方面,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困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形成充分的感知,并促使学困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应切实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加强学法指导,促使学困生转化

在促使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针对部分学困生常常面临学习不得法的现状,教师应全面加强学法指导。学困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提升其学习成绩。具体来说,在加强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时候,教师应充分结合各个学科的规律、学科特点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引导学困生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并指导学困生学会有效的预习、复习、总结等,不断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技巧。

(四)增强学困生学习“四力”,以促使学困生转化

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鉴于学困生常常面临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1)增强学习吸引力。针对学困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等形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困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提升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由于学困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在促进其转化的过程中,应切实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与其相适应的内驱力,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激发学困生内驱力的时候,应避免借助金钱等物质形式,这种内驱力的激发方式不够长久,且缺乏科学性。(3)培养学困生情动力:非智力型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受到来自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促使其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应对其心理情感进行了解,并引导其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使其能够荣辱不惊、脚踏实地,不断取得进步。(4)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力。在对非智力型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应强化其挫折教育,逐渐培养其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其在学习中,能够排除万难、迎难而上,最终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動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结合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非智力型学困生这一群体给予足够的关注,了解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非智力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进而全面提升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迪.对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最近发展区”问题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2(S1):85.

[2]许秋燕.浅谈数学非智力“学困生”的治“困”策略[J].好家长,2017(51):240.

[3]石聚华,张需.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6(7):51.

[4]周筱秋.重视非智力因素,提升学困生学习效率[J].教育界,2015(34):94.

猜你喜欢

转化中学生途径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