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环节

2021-03-11张盘山蒋芳文

学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张盘山 蒋芳文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制定颁布,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具体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中来,引发教育教学新的变革。如何将新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重新反思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环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解决了“育什么”的问题,留给教育“怎么育”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留给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以新教材为载体,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把“怎么教”和“怎么育”有机结合为“新教育”,成为教学工作的“新常态”。需要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优化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共同落实到教学环节中。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随着教育目标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备课的内容、目标也在变化。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传统“三备”,发展到备知识和能力、备过程和方法、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改“三备”,彻底摒弃了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入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学要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科必备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备课应转变为备素养、备能力、备发展的新“三备”。

(一)“备素养”就是确定素养目标

大纲教材的备课目标,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以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2003版新教材以全新的呈现方式,把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三维教学目标中;2014年的教学实践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2017版课程标准采用了“主线—主题—核心内容”的课程内容结构,设置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由主线定主题,主题定内容,组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备课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抓住数学本质,更重要的是明确教材重组体现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要达成怎样的育人目标。备课过程中理清这些问题,才能准确提炼出核心内容所表达的核心素养。依据素养的水平层次设计教学活动,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备教材的重点在备素养。

(二)“备能力”就是确定素养能力

高考走过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现在的素养立意,引领数学教学向能力和素养的方向发展,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变成了能力与素养的关系问题。数学能力是学生必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落实素养的过程也是提升能力的过程。备课要继承“备学生”的优良传统,在全面掌握学情的前提下,重点掌握学生课前的现有能力,预设课中的发展能力,围绕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紧扣数学能力设计教学。一条主线几个主题,一个主题几个课时,一个课时几个重点,一个重点几种能力,一种能力几步落实等等。特别是在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怎样的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备课的难点。所以备学生的关键是备能力。

(三)“备发展”就是促进素养发展

新教材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于强调过程设计和情境创设,使数学课的备课变成了备课件,教学设计变成了统一的问题引领,教师为中心变成了课件为中心,知识为中心变成了问题为中心,损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新课标,要求重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为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服务,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备发展”要重视以单元为主题的整体设计,理清主题在主线中的地位,抓牢核心内容的核心素养,按照课程教学的“时间表”,设计学生发展的“路線图”,这样学科素养的发展才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由教师为中心的备教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备学法,再到提升核心素养的备发展,备课内容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二、上课

经过长期情境化教学的实践,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学硬件是一流的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出精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教学设计,没有完不成的教学过程。

概念课教师、学生、多媒体紧紧围绕在概念周围,通过图形观察、数学抽象、动手实验、分析推导、运算验证、交流探讨多角度多方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习题课创设问题情境,师生运用分析、讲解、演算、训练等讲练结合的方法,达到熟练技能技巧、归纳方法规律、创新数学思维的目标。数学的本质不变,数学的能力要求就不会变,课型也不会变。

不论是“三新”课堂,还是高效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课堂笔记被淡化、合作交流形式化、教师示范课件化等弊端。没有课堂笔记学生收获了什么?课堂交流到底有益于哪种核心素养?课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记”是“看”的结果,“算”是“探”的过程。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变问题引领为素养引领、发展引领,消除原有教材和理念造成的弊端,规范数学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学,实实在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三、作业

高中数学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前、课后、课外都要纳入落实素养的设计中。课前教师采用过多种方法,如提供预习提纲,安排前置学习,设计课前检查等等,由于时间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可有可无。更普遍的现象是课后成为教师关注的盲点,一方面疏忽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加工完善,另一方面疏忽了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教学设计中布置作业一环往往被轻视。课本习题是新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又要最大限度减负增效。这就需要教师深挖习题的内涵,对作业进行分层精选,使其发挥以一當十的作用。认为课本习题是简单的,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来获得,这种理念会造成学生作业与课堂教学脱节,误导学生脱离课本,进入题海。而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在缺乏指导的环境里,学生得到的只是“习得性无奈”。

作业批改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判断对错打上等级是常见的做法,采用面批、自批、互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放松作业批改的要求,学生就会出现应付作业的现象。教师要站在落实素养、促进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作业。加强作业的检查力度,增加作业反馈的人数,追踪调查雷同作业,坚决杜绝抄袭作业,坚持规范潦草作业,及时讲评创新作业,重视训练技能的短作业,耐心指导创新思维的长作业。改变以次数做量化考核的弊端,突出以质量为优的评价方式,对难度大,方法多,运算巧的作业多记次数,把探究和创新引入作业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

四、辅导

(一)辅导中落实课堂要求

不论多么成功的课堂教学,多么简单的教学内容,多么整齐的数学水平,都需要教师再次走进学生。课外辅导要立足课本,落实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及时反馈作业信息,集中补救课堂疏漏。当面检查学习笔记和作业,督促纠错和反思,解答疑难问题。针对教情和学情,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留心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学生,肯定优点督促弱点指导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关注感、重视感,以此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辅导的过程中注意发现教学中的得失,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不断完善的课堂教学,会引发学生强烈的课堂期待,使教学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辅导中促进师生发展

核心素养理念就是全面发展理念,是全体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既包括学生各门学科协调发展,又包括科目学科素养的全面落实。师生之间的交流总会受时空的限制,生生之间的互动却及时方便。课后辅导注意创新学习方式,把“师教生”变成“生教生”,把大课堂变成小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生动活泼学习环境,这对落实素养意义深远。另一方面数学没有变老教师却会落伍,教师要紧紧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外,还要不断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课外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想在学生前面,站在发展的前列,才能有效疏导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引导学生走进学科中来,

五、考试

一说考试总让人们联想到应试教育,不论是全面发展目标,还是素质教育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考试是育人选人最公平的方法。教学过程重要,考试评价更重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考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教学环节中的考试,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通过学科素养的落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都有同感:“讲得好不一定学得好,学得好不一定考得好”。粗看前者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的指导,后者是以学习习惯为重,轻视了对考的指导。细想这是讲、学、考三者被割裂造成的后果,学科素养就是串联讲、学、考的红线。

高中数学课进度快,考试复习时间有限,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落实备考工作。通过单元检测、限时训练等多种方式来训练应试能力,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考什么、怎么考,以此来节约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带动复习进程。考后要做好试卷的讲评工作,对考点进行再次突破,甚至于对教学过程再度回顾,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养成反思纠错的习惯。教学给检测留时间,检测给学生理考点,考试给素养定方向。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