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阅读如何解
2021-03-11吴扣香
【摘要】教材编写的导线之一就是让“1+x”的阅读贯穿始终,并且达一定的阅读量,形成“1+x”的阅读链推进阅读。学生如果要想积淀一定的阅读量,激发更大的阅读兴趣,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习得一定的阅读策略,提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必须真正去落实“1+x”的阅读。“x”和“1”的共同点在哪里?可以如何去寻找生长点?可以如何去推进“1+x”的阅读?是同体裁、同作者,还是同主题、同人物?这些共同点决定了“1+x”阅读的生长点。
【关键词】“1+x”的阅读;统编教材;语文要素
“阅读链接”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大特色,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如明珠散落,随处可见。“快乐读书吧”更是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文章统一契合。课文与这些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构成了“1+x”的阅读模式。
以四下教材为例,《琥珀》阅读链接《琥珀物语》,诗歌《绿》阅读链接了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片段,《猫》阅读链接了夏丏尊和周而复的《猫》,《白鹅》阅读链接了俄国的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诺曼底号”遇难记》阅读链接了冯骥才的《挑山工》,《黄继光》阅读链接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四下第二单元结合单元课文在“快乐读书吧”里推荐了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不难发现,教材编写的导线之一就是让“1+x”的阅读贯穿始终,并且达一定的阅读量,形成“1+x”的阅读链推进阅读。学生如果要想积淀一定的阅读量,激发更大的阅读兴趣,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习得一定的阅读策略,提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必须真正去落实“1+x”的阅读。那么,“x”和“1”的共同点在哪里?可以如何去寻找生长点?可以如何去推进“1+x”的阅读?是同体裁、同作者,还是同主题、同人物?这些共同点决定了“1+x”阅读的生长点。
一、“x”与“1”同体裁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 《现代诗二首》为例,教材分别选入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 徐志摩的《花牛哥》,这两首诗画面优美,诗意悠然又不乏童真童趣,教学中,可以“读想自然之画,读感自然之美,读感诗趣之乐”为阅读抓手,那么,两首诗之间就有了阅读桥梁,学生感受两首短诗描摹的画面,在此基础上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到此阅读并未止步,可以选择相关同体裁选文,组建“1+x”阅读模式。例如短诗《自鹭鸶》《荷花池》《我想》《大海睡了》等等,一边阅读一边感受现代短诗的特点——节奏感强和语言表达形式独特。由一篇课文的体裁,扩展阅读相似体裁,这样,既与统编教材的编排思路紧密呼应,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诗歌的心灵窗户,为学生在私下学习名家冰心的《繁星》、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等奠下基础,同时为综合性学习诗歌手册的编写烙下印记。
又如五下第七单元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两篇课文都运用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展示了异国多姿多彩的画卷。单元课文涉及风土人情,风格多样,写法相似,读来既能拓宽视野,也能带来美的熏陶。《威尼斯的小艇》之后还链接了朱自清的《威尼斯》片段,法国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片段,比较中阅读,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教学时可让学生先阅读3篇课内文章、2篇课外文章,获得对静态和动态的感性认识,再带着理性重读课文,完成各课学习任务;最后5篇文章进行比较,发现《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独特的构思,发现《牧场之国》和《威尼斯的小艇》不同的选材,发现同写威尼斯,不同作家角度不同,语言特点不同,因而带来的别致的感受……这样用阅读“量”的投入带动阅读“质”的提升。
二、“x”为“1”的同体裁同作者
“1+x”的阅读目的为体会作者的文章特点或语言风格等。如六上第一单元中宗璞的《丁香结》,这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全文散落着淡淡的丁香结,弥漫着绵绵的丁香情。让散文的情思继续延伸,可以让学生去读作家的《紫藤萝瀑布》《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西湖漫笔》等,可以试着去比一比,想一想: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那么,《丁香结》这篇课文无疑就是打开宗璞散文的一扇窗,将每一篇宗璞散文与单元目标进行对接,就不难发现,宗璞的写景状物散文的大致特点:景中有情,写作上运用联想与想象、比喻和拟人。从两篇课外阅读中找到例证,这也是在“求同比较”中让学生掌握文章特点。
又如四下第四单元同时选入了老舍的《猫》和《母鸡》。老舍先生善于运用北京口语,明明只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娓娓道来,却如话家常。同样是写小动物,同一作家的笔下的小动物写来却又有异同。《猫》明贬实褒,视猫为孩童,信笔拈来,均是流露爱意。《母鸡》则情感起伏较大,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反差极大,欲扬先抑,对母爱的赞美溢于言表。之后再找老舍先生的《小麻雀》细细品读,再去体会作者口语化的语言。在这样1+x的阅读中,学生自然体会老舍先生朴实又不乏趣味的语言,阅读乐在其中。
三、“x”为1的一本书甚至一丛书
“1+x”的阅读从部分走向整体,整本书的推荐让学生更加领略到这类丛书的奥妙,从而视野拓宽,认知深刻。如四下“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米伊林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学生单本阅读完后,可拓展比较阅读,中国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等寻找知识类书籍在写作思路、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激发学生对知识类书籍持续阅读的兴趣。同时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学生畅读了系列的知识读物,无论从阅读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更为后面的习作创作奇思妙想打开了一扇窗。
再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写作手法多样,如果细细在阅读中探究,一部名著就有无数的学问,学术会也是探究不完的。教师这时无须面面俱到,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一个撬动名著的支点,渐次拓展,由此及彼,使初步的阅读层层向原著纵深处漫溯。如五下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由《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其实不难发现,教材在安排阅读链接时已经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节选”引向“长篇原著”,因为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就是原著片段,这也是启动对原著链接的一个绝佳点。这时候教师需要设计一个支点来撬动学生对长篇作品阅读的兴趣,需要递给学生一个抓手来维持长篇作品的阅读耐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可以从课文中提取焦点人物——“诸葛亮”和“周瑜”,以此二人来点燃阅读兴趣,可以去寻找二人的相似处、不同处,将二人的智谋、胆略进行对比,辐射到庞统、徐庶等,再建构阅读主题“三国谋士我评说”,以此话题自然而然地切入长篇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试着引导学生交叉互读相关人物和相关主题的《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以人物为主线,纵向挖掘,横向拓展,引导学生去发现归纳主题研讨,可以是选取“三国主公篇”,可以是选取“三国大将篇”,可以选取“三国谋士篇”等不同主题,多角度整合阅读。将长长的名著、繁多的人物进行规整,形成“三国群英汇”。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节选文放入原著中,逆推前文阅读,预测后文发展,在读一读、猜一猜中继续使兴趣爆燃。
四、“x”为“1”的同话题
这样的1+x可以形成横向比较,同中求异。
例如四下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在学完老舍的《猫》一课后,链接了夏丏尊和周而复的《猫》片段,要求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同一对象——猫的喜爱之情。《白鹅》之后的链接《白公鹅》要求学生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这些小动物的题材和学生的生活甚至平时的习作关联较多,就可以让学生试着从习作的角度进行阅读:把它们当成习作范文学习,比较,你更喜欢哪篇,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写,你可能怎么写,试着从作者列举典型事件、细节描写、语言特色去揣摩妙趣。课外阅读“x”就是课内“1”的训练场。
五、“x”为与“1”相关图文类资料
在这里,“x”是“1”的辐射面,“1+x”的阅读功能多样,重在综合。如四上第四单元《精卫填海》、快乐读书吧推荐《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等。课外翻阅青少年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精卫”“陆吾”“九尾狐”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长啥样,有啥特异功能。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之下,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中国经典的古文,也觉得兴趣盎然。
总之,落实了“1”,扎實推进了“+x”,“1+x”的阅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去思考和实践,“1+x”的阅读才有无限可能发生美妙的收获。
作者简介:吴扣香,女,1979年生,江苏丹徒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