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留守儿童劳动品质的培养途径
2021-03-11刘红军
【摘要】我国本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而热爱劳动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在留守儿童劳动品质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学校以及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积极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留守儿童劳动品质的培养,学校应该切实对此承担起引导职责。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和进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通过探索留守儿童劳动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帮助孩子们产生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立德树人;留守儿童;劳动品质;培养
引言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进入了转型中,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生活以及成长的环境,导致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健康等等都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这一群体,我们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积极地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品质,引导他们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意识,使孩子们爱劳动、会劳动,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概述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留守儿童”在当下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学校教育的窘迫,隔代教育的危害,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都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价值观以及行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极其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侵蚀。小学德育教育要将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实施,以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为主要目的,立德树人要从小学阶段的教育开始做起,要进行有计划的、有目标的、有实施过程的“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教育导向。而小学教师在这其中肩负着培养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任,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崇高的道德修养。人无德不立,立德是育人的根本所在。少年强则国强,关于留守儿童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对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6—12岁间的年龄,他们自身还都比较缺乏是非观念,身心都尚未健全,所以在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践行立德树人德育教育,非常有助于帮助他们健全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同时对于他们以后的成才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留守儿童劳动品质的意义
心理学家贝克曾经提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构建三大关系——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良好的劳动品质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探索世界、发现世界,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立德树人的良好品德思想。劳动品质的培养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劳动,因此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亲与母亲的陪伴,又处于不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生活环境,要想克服这些困难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的就是通过劳动来使他们的世界得以拓展,使他们可以与他人以及自我的关系也得到有效拓展。
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以及兴奋性,还可以改善人大脑的调节能力,阿德勒曾经指出:儿童没有与人合作的实践,会大大地提高他们长大后患神经症的风险。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学会生活”以及“自主能力”,这些都紧紧围绕着劳动品质,劳动本身就是让留守儿童可以进行合作互动的一个机会。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品质可以提高人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改善人类的脑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脑功能,使记忆和思维可以得到发展。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有祖辈来养育的,身边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这就容易在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缺乏安全感的现象,会使他们一直处于一个焦虑的心理状态,很多留守儿童甚至会出现敏感、偏执、叛逆以及孤僻的不良情绪,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品质,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满足感和充实感,从而有效地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留守儿童劳动品质培养途径
(一)课堂中加强劳动品质培养
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课程中,需要加强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品质,引导他们尊重劳动,使他们可以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劳动态度。在此基础上,小学教师也需要转变自己的德育教育思想,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积极地提倡留守儿童的立德树人德育教育,而不是为了教而教。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遵循留守儿童的实际原则,明确授课目标,使这些孩子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感觉,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们的道德品质以及劳动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这些孩子们走出课堂,可以在户外开展劳动教学活动,像带孩子们在草地上使用小铲子或者剪刀这些活动,带领着孩子们一丝不苟地去做,并且做好,做到会。使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让孩子们感受劳动快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品质和道德品质。
(二)增加实践活动
自然界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大自然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很多。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开心农场”劳动教育活动,找一块空地让孩子们自己开垦,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种子,让孩子们自己种植,亲身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例如可以种植蔬菜类,土豆、胡萝卜、红薯等等,学校还可以将孩子们成熟的蔬菜按市场价格进行回收,然后让食堂为孩子们用这些自己劳动的果实来烹饪,这样的活动不仅保护了环境,又为孩子们带来了创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这群孩子们的劳动品质,使孩子们充分地懂得集体的重要性,懂得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在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同时,还帮助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使孩子们爱上劳动,体验劳动的光荣和伟大。
(三)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家庭是对孩子们影响最大的一个场所,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家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父母的陪伴缺失,导致孩子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应该加强与孩子家庭间的联系,建立关于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档案,认真记录好这些孩子的基本情况。另外学校还要积极地进行家访活动,以此来让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思想状况对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重视与这些孩子家长的沟通,与家长一起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例如要让孩子们学会饭后主动收拾碗筷,自己的红领巾要自己洗,帮助家长晾晒衣物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却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还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家长的不易,明白感恩,从而帮助这些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劳动品质。
(四)组建劳动小组
学校在培养留守儿童劳动品质的同时,让孩子们懂得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学校可以将各年级分成几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平时可以由教师带队,由小组长带领小组内学生去进行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的劳动。比如可以去田间进行劳动比赛等,让孩子们在认识农作物的同时,明白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思想,锻炼孩子们的劳动能力,提高这群孩子的劳动品质,不仅可以在感性上认识劳动,还可以从理性的角度上喜欢上劳动。通过这种劳动活动一定会让孩子们有所收获,不管是劳动技能还是劳动习惯,还是劳动品质上,都会有一定的进步,这群孩子还可以充分地体会到集体合作劳动的荣誉感,以此来让这些留守儿童充分地感受到主人翁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让这些孩子形成可以帮助他们一生发展的良好品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当前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问题,其中涵盖了心理、教育、法律、社会以及经济等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积极地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思想以及勞动品质,充分地给予这些孩子帮助和关爱,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教育设备,引导社会大家庭自觉自发地承担起这份紧迫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为这些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这些留守儿童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教育体制。积极地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品质教育和德育教育。而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久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担当起这份重任,积极地与社会以及家长进行沟通联系,深入地了解和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使孩子们的身心、人格以及情感都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探析: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模式出发[J].法制与社会,2018(27).
[2]李洪中.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及问题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8(3).
[3]梁大钧.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4]陈碧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
作者简介:刘红军,1978年生,江苏如皋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