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 显自制游戏棋魅力

2021-03-10潘少红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

潘少红

【摘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幼儿园应以自制游戏棋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游戏棋进行深度整合,帮助幼儿了解、继承和发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本土文化自信,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自制游戏棋;幼儿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校本研究课题“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9-910)的阶段研究成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反映特定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的重要资源。我园开展“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省课题研究,探索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游戏棋进行深度整合,引导幼儿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本土文化自信,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幼儿的心田,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塑造良好的棋风、棋德及棋品,促进幼儿感知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其素质全面提升。

一、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

幼儿园所在的三明地处福建省中西北部,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自然资源优越,人文资源独特。

第一,三明各种历史遗迹丰富,如史前人类遗址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南山遗址等。

第二,三明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众多的名山旅游资源,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森林、山峰众多,森林中富含的负氧离子构成了无处不在的“天然氧吧”。

第三,三明是一个相对封闭而保留了不少古老民俗的城市,由农耕社会产生和二十四个节气演变而成的岁时节日在三明保留至今。在广大乡间地区,遇到中国传统节日仍然会比较隆重地庆祝,展示着三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如正月新春舞龙灯与唱方言戏,元霄闹花灯,端午划龙舟。舞灯有古老的“稻草龙”和始于宋代的“矮子龙”,花灯亦有独特的“采茶灯”和“莲花灯”,还有放河灯等。

第四,三明有丰富的特产美食,竹、木、菇、闽笋、建莲、金桔、猕猴桃、花柰、天然宝石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饮食文化深厚,民间有很多风味独特、做工精细、品种繁多的传统特色小吃美食,如熏鸭、碧玉卷、米粿、糍粑等等。

第五,三明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中央苏区的核心区,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三明从事过革命实践,留下眾多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遗迹。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进行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和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基于这样的优质资源,我园省课题“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所研究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三明本土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美食小吃、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等。

二、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积极创设浓厚的三明本土游戏棋文化的环境,一是渗透到墙面装饰中。幼儿园以三明本土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美食小吃、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图片、相关美术作品、教师家长精心自制的三明本土幼儿游戏棋谱为主,把楼梯、走廊布置成展区,增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使孩子体验家乡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二是渗透到班级区域环境中。每个班级设有一个棋艺区,教师选用了三明本土的自然资源和民间传统用品对棋艺区进行了有本土特色的布置,如:中一班以竹子为主线,将自制的“三元笋竹游戏棋”,以实物做成立体棋谱展示在棋艺区中,让孩子们直观认识和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大一班以红军战斗故事为版本,在操场一角布置了封锁线、碉堡、独木桥……打造“轿顶山战役”户外军事体育活动场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犹如进入了战场。

三、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研究活动

(一)乐学善思,“棋”聚一堂

1.教师研讨活动。我园将三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中,在追随幼儿兴趣、经验、需要的基础上,分别从“绿色三明”“红色三明”“美食三明”这三个主题出发分年段设计游戏棋,课题组组织小、中、大三个年级段教师分别围绕“三明本土自然景观”“三明本土美食小吃”“三明本土红色故事”的主题进行教师自制本土游戏棋的研讨活动。活动以“世界咖啡”的教研模式展开,实际操作,分享交流,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了“三元十八寨游戏棋”“熏鸭诞生记游戏棋”“轿顶山之战游戏棋”这三幅棋的设计思路和研讨观点。

课题组以“辩论式”“诊断式”的教研形式进行三明本土自制棋集体研讨,课题组教师针对如何选取适宜的内容设计本土游戏棋,组织幼儿学习新棋,以及如何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等方面,在研讨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收获颇多。课题组教师在研究学习中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教研新模式,提高了课题实践能力。

2.幼儿区域活动。我们将初具雏形的棋谱投放至棋艺区,观察幼儿游戏情况,根据幼儿游戏反馈进行多次调整,最终形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积极性,并促进幼儿德、智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三明本土文化游戏棋,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师自制本土棋的能力。

3.幼儿主题活动。我们围绕“红色、绿色、美食”主题定期开展了“三明本土幼儿游戏棋”观摩研讨活动,对三明本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推敲和反复研究,力求通过教学,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使幼儿明棋理、守棋道、树棋德,真正让幼儿“学在棋中,乐在棋中,成长棋中”,让本土游戏棋课程更丰富、更完整。

(二)线上欢“研”,“棋”遇美好

为了更深入进行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研究,课题组组织教师们通过线上相聚,进行三明本土文化游戏棋的系列研讨活动。

1.分享棋谱,集思广益。各年龄段以“绿色三明”“红色三明”“美食三明”这三个主题设计出新的三明本土文化游戏棋:小班的“绿色三明·绿色行游戏棋”,中班的“米粿诞生记游戏棋”,大班的“红色名人旧居”“三明‘中央红军村故事游戏棋”。

2.畅所欲言,智慧碰撞。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围绕三明本土自然景观、美食小吃以及红色文化等方面进行棋谱交流、讨论。立足于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除了考虑棋谱内容的趣味性、规则的适用性和玩法的多变性,还对遵从幼儿年龄特点及重在支持激励幼儿在棋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展开深入讨论。

(三)家长参与,共享“棋”乐

为推动省课题研究工作,幼儿园搭建家园携手共育的桥梁,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积极参加三明本土自制游戏棋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活动,为三明本土游戏棋设计注入新动力。

小班开展了“绿道骑行游戏棋”“端午习俗棋”“三元笋竹游戏棋”“环游三明游戏棋”等三明本土自制棋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感受三明本土文化的魅力;中班开展了以“三明本土美食”为主题的亲子自制棋活动,分别为“熏鸭诞生记游戏棋”“米果诞生记游戏棋”“酸枣糕诞生记游戏棋”“米花糕诞生记游戏棋”,丰富了家长与幼儿对三明本土美食文化的了解;大班开展了“重走三明红色基地游戏棋”“小红军出行记游戏棋”等三明本土自制户外棋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历史,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四)童年“弈”事,“棋”乐无穷

1.棋王争霸,谁与争锋。幼儿园开展了幼儿“传承经典,‘棋乐无比——棋王争霸赛”活动,活动本着“以赛激趣,以赛养情,以赛促能,以赛成品”的宗旨,让幼儿在两两对弈中感受棋游戏的快乐,提高幼儿的棋艺兴趣和水平,培养幼儿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2.大手牵小手,快乐“棋”步走。幼儿园组织中班带小班的“以大带小混龄活动”,打破了年龄和班级的界限,重在提高幼儿参与自制游戏棋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自制棋游戏的互动交往中,小班幼儿加深了对棋内容的认知,提升了其遵守棋规则和下棋的能力;中班幼儿实现了社会性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所进步,尽情享受自制游戏棋带来的快乐。混龄活动推进了自制游戏棋的广泛开展和深入研究,丰富了幼儿对三明本土優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了以棋育人、以棋促智、以棋养德及全面发展的目的。

3.童言稚语,与“棋”相伴。教师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童言稚语向大家讲述自制“红色文化”游戏棋谱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开创了自制游戏棋谱学习的新形式,以寓三明本土文化于智力运动为出发点,达到知识、智力和趣味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传播和学习三明本土游戏棋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4.入户关爱,“棋”乐融融。教师们将自制的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三明本土文化自制游戏棋谱送至幼儿手中,让幼儿在居家的日子里与爸爸妈妈共享“棋”乐。

我们将继续推进省课题“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实践研究”,深入挖掘三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增加自制游戏棋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的深度与广度,开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本土文化游戏棋与棋课程,使幼儿充分感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及自制游戏棋所带来的魅力,为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31-35.

庄子明.闽南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观察,2019(06):36-37.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