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兴趣班的社会学分析

2021-03-10何柳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学

摘要: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对社会发展水平及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艺术兴趣班的兴起提供了契机。本文从大众、培训机构、个体及家庭等角度,分析艺术兴趣班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艺术兴趣班;社会学;社会资本;集体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

1 提出问题

社会发展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对个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个体成长中极其重要的初级群体,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愈发重视,从而为各式各样的艺术兴趣班的兴起提供了商业契机,众多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艺术兴趣的培养愈来愈重视,由此出现了大批以培养学生艺术兴趣为目的的培训机构。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兴趣类教育机构对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特长等具有很大的作用,既能丰富孩子的审美感受,又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从这一意义而言,艺术兴趣班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不二之选。然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培训班,有的家长甚至会按照所谓的经验,送子女参与不合理的培训,而且这种家长为孩子选择和决定艺术课程的现象并不罕见。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艺术兴趣班究竟是谁的选择?培养的是谁的兴趣?所有孩子都能进入兴趣班吗?儿童艺术兴趣班的获得和选择现状如何?

基于此,本文从大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孩子自身的兴趣所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集体心理,教育机构与家庭资本的竞相追逐等角度出发,结合艺术兴趣班的功能,分析其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 儿童艺术兴趣班的获得及选择现状

2.1 社会资本与艺术兴趣班的获得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报名艺术兴趣班吗?“符号消费”论指出教育是消费,这种消费是否合适、能够接受什么样的质量及何种水平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经济资本及所处社会地位[1]。据此,有的孩子显然并没有成熟的经济条件支持其进入艺术培训班培训学习。比如,在一些经济和地理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地区,老百姓对教育的追求仅限于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观念大多仅停留在接受公立学校教育的层面上,大部分孩子有很少或没有机会参与艺术兴趣班培训。当然,也有极少数经济条件较好、教育观念较强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去参加艺术兴趣班,使孩子从小接触和感受各种艺术门类(如音乐、舞蹈、美术等)。而在城市里,多数家庭都有条件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孩子有较多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兴趣班。

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网络调动的资源和能力的总额。毋庸置疑,阶层和收入地位的不同,与其相匹配的社会资本及外延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也截然不同。在城乡、城市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由于占有和分配的教育资源不等,许多农村孩子或部分城市穷人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较少。此外,参加艺术兴趣班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本及隐形投资,很多农村家庭即使想让孩子参与艺术培训也无能为力。

2.2 艺术兴趣班的选择

除了有无机会参与艺术兴趣班,我们也必须考虑另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即使有机会进入兴趣班,但这类兴趣是家长的选择还是孩子的?培养的究竟是谁的兴趣?兴趣班的培养对象多是儿童,年龄尚小,他们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还不明确,更不能清晰地选择自己参与音乐类、美术类还是体育类等兴趣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现实中参与的兴趣班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换句话说,兴趣班的选择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选择。

现实中,家长为孩子选择艺术兴趣班已不足为奇。据调查,有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并没有考虑孩子的真实兴趣,将他们的偏好强加于孩子;有的家长随大流,给孩子报名时比较盲目,看别人报名就跟着报名;仅有少数家长报名时会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可见,孩子们并非能完全遵从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兴趣班,他们在上不上艺术兴趣班、上什么样的兴趣班等问题上只有很小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3 艺术兴趣班的功能

知识经济时代,艺术兴趣班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及教育观念的不足,比如算术方面不突出或较弱的孩子,可能在书法方面有异于常人的天赋;另一方面,现今社会,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艺术兴趣班对孩子艺术兴趣的培养与挖掘,有利于鼓励儿童表达和宣泄情绪,从而缓解压力,使其健康成长。而且,艺术兴趣班是集体学习的形式之一,这种集体学习的形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及互动能力,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兴趣小组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接触到老师、同学以外的多种角色,从而提高其社会化的能力。

当然,培训机构开办艺术兴趣班的意义远不止这些,父母送孩子进入兴趣班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于此,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艺术兴趣班能为培训机构和家庭创造相应的资本,获取更大的利益。

3.1 培训机构——经济资本再生产

布迪厄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四种,认为各资本之间能发生转换。所谓的经济资本指的是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文化资本主要包括非正式的人际交往技巧、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素质等,具有再生产性质,是人对文化资源的占有[2];社会资本,则是指具有相对稳定和制度化的联系及密切关系网的个人或群体调动和积累资源的能力的总和;符号资本即使用某种符号使占有的其他三种资本合法化[3]。

艺术兴趣班对于艺术培训机构而言,能够赚取利润,获取经济资本。一方面,艺术兴趣的培养在提升国民艺术素养的同时,能带来更多的艺术生生源,从而扩大艺术兴趣班的规模及影响力,以获得更大利益;另一方面,开办艺术兴趣班能负担起高昂的教师薪资待遇,这其实也是很多青年一代更愿意去私立教育机构入职的原因。教育机构追求资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家长提高孩子技能训练的要求,而忽视孩子自身的优势,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画画,这是孩子天真和单纯的天性使然,但上了兴趣班之后,老师长时间多培养,少挖掘,反而使其失去了绘画的兴趣,这会埋没孩子的潜能。

3.2 家庭——文化资本再生产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送孩子进入艺术兴趣班学习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积累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送孩子进入艺术兴趣班学习,能给家长的脸面增光。然而,文化资本是以时间投资为条件的,兴趣班会消耗家长赚钱和社交的时间,即要以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损耗为代价。同时,经济资本是文化资本的基础,要想购买别人的时间,首先得拥有足够的经济资本和接受教育的时间成本[4]。

参加艺术兴趣班需要一定的经济资本,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经济背景不同,学业成就也会有所不同。那些由父母投入经济资本送进班学习的孩子会有较优越的文化资本,而文化资本在一定条件之下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资本。现有的应试教育对艺术生愈发重视,每年艺术生的录取率与就业率均呈增长趋势,社会上艺术生更容易就业的言论,使家长对艺术兴趣班愈发青睐。

4 艺术兴趣班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从对艺术兴趣班功能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机构和家庭对资本再生产的追逐促进了艺术兴趣班的兴起和发展。但是,要探讨艺术兴趣班兴起及发展的原因,仅从其功能的角度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结合参与艺术兴趣班的主体——儿童本身,以及影响其生活的一些基础社会群体如家庭、大众等,进一步剖析。

4.1 儿童——兴趣所在

涂鸦是每个孩子的本性,在一定时期内,儿童会表现出对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强烈喜好。加之儿童本身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等特点。一些新奇的事物,能够激发其体验的欲望。艺术兴趣班可以凭借这一点,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艺术生生源,比如试课教学、预热体验课程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孩子的兴趣,挖掘其潜力。此外,人具有社会性,在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同龄群体对其选择和行为会有意无意地产生影响。儿童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见到别的小朋友参与各种兴趣班,学习很多本领,也容易受到影响,希望自己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到培训班学习。可见,艺术兴趣班的兴起与发展也基于儿童自身的兴趣。

4.2 大众——精神文化诉求高涨

随着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增长,人们普遍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对人实现整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艺术兴趣班产生的条件之一。古往今来,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因为只有在物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有余力发展精神文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对公众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开办艺术兴趣班的趋势不仅没有减退,反而愈演愈烈。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艺术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对于正处在成長和发展中的儿童来说,不仅能培养其艺术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孩子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使他们在艺术表现活动中抒发自我,从而全面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兴趣班的兴起和迅速发展顺应了大众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潮流。

4.3 家庭——“望子成龙”的集体社会心理

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希望能为子女创造优越的条件及教育环境,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艺术兴趣班,也会想方设法地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集体社会心理表现出更强化、更显著特征。此外,现有的公立学校班级人数多,且以传统的线下教学为主,无法照顾到每个孩子,可能会忽视其个体差异性,致使学校的艺术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这就为艺术兴趣班的开办带来了商机,从而打开了艺术培训市场,且艺术兴趣班在内容和形式上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丰富与多样,进入这种比较专业的兴趣班,既能满足孩子的艺术培养需求,又能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带来心灵上的满足感。在这样的集体社会心理的影响下,艺术兴趣班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是可以预见的。

5 结语

应试教育中,艺术生的招生规模扩大,且由于较其他非艺术类专业而言,艺术类专业的针对性更强,在就业市场中占一定优势,大多数父母也会接受子女报名参加艺术兴趣班,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激发其艺术潜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日益强烈的诉求。此外,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艺术素养逐渐成为衡量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部分,而积极健康的艺术教育是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途径。倘若艺术兴趣班把重心放在真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兴趣上,为提升国民艺术素养添砖加瓦,那就是成功的。

然而,艺术兴趣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并兴起,在激发儿童艺术兴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现实中孩子对艺术的真实兴趣能否真正得到培养和挖掘,兴趣班对儿童文化鉴赏和艺术辨别能力的培养程度如何。另外,父母持有的文化资源总量,即家庭文化背景会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使子女拥有和掌握的文化资本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持有的经济文化资本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艺术道路。如此循环,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层,即阶级再生产。

因此,对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组织开办艺术兴趣班这一现象,应该理性看待,尤其是作为个体生存的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在注重孩子艺术兴趣培养的同时,也应尊重其个体差异。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集体心理不足为奇,但要指出的是,如果艺术兴趣班偏离了儿童的艺术兴趣培养轨道,我们就要理性反思,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引导子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光发,傅淳.特长教育火热的社会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0(13):3-5.

[2] [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69-472.

[3][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2.

[4] 王维维.布尔迪厄资本理论的四个维度[J].林区教学,2008(08):1-3.

作者简介:何柳(1996—),女,贵州盘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法律论证:一种社会学进路的阐释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21世纪早期英国的“变脸”①——一个社会学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