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结构优化之路

2021-03-10金莉敏

教育界·A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小学信息技术

金莉敏

【摘要】闵行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是一个跨“一校四区”的特殊教研组,其校本研修的组织形式与内容有自身独特的一面。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围绕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经历了初探结构、前移研究、正式研究和后续拓展四个环节,打造了学科特有的“前移后续”研修机制。文章以一个案例来呈现这一研究过程。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教学结构优化

闵行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是一个跨“一校四区”的特殊教研组,其特殊性在于,这是个平均年龄仅有30岁的年轻队伍,而且12人中近一半是随着办学规模激增而引进的新教师。他们不仅承担着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而且肩负着“一校四区”的信息保障任务。同时,为了便于日常研究,学校在“一校四区”大教研组的基础上,四个校区各设一个小教研组。

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在教学研究上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

一、初探结构:环节优化

在一次日常的自研自邀课后,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这样一种境况:一个班级接近50名学生,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操作。看似简单的课堂却有着诸多的问题,如学生有的时候不受教师控制,课堂导入不够精彩,课堂内容太复杂,教师缺乏把控力等等。面对这些信息技术教学的共性问题,大家展开了讨论。

姚老师针对自己的一堂输入法的课谈道:“课上下来,有以下问题。‘关卡设计不合理,关节不清晰,导致转换不顺畅:从全拼到简拼,从简拼到混拼,过渡环节是简拼,简拼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全拼后总结,还是混拼出现后引出?前期讨论大家意见不一。同时,目标不明晰,每一环节究竟确立什么目标?目标达成度到什么地方?不清晰。”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围绕游戏关卡设计,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信息技术教研组长针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及时的点评,并将研究的主题聚焦到课堂教学的结构上来,他引导大家反思自己的教学,梳理当前课堂结构设计的问题。经过研讨,大家总结了当前课堂教学结构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一,结构设计不合理,各环节之间逻辑关系待重塑;第二,环节设计存在散乱、孤立、不系统等问题;第三,课堂教学结构化未获得全体共识,有待加强研究。

二、前移研究:聚焦结构

通过这次教研,教研组确立了将“结构优化”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教研组长将“结构优化”融入到教研计划中,采用“大”与“小”相结合的方法。“大”即大教研备课要围绕核心主题展开集中研讨,教师共享教案,开展试教课与重建课的循环研究,尤其注重“梳理”与“重组”,即教师试教时自我先梳理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与环节设置,重建课教师在试教者基础上优化环节设计,突出育人目标。“小”即注重突出各校区小教研组的个性化教研,体现每个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和特色发挥,在小范围内先收集充分的前期经验,供后期大教研组教研做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储备。

通过设计菜单,调动全体组内教师的积极性。教研组长还细化“结构优化”这一主题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和开设“课型菜单”。“分层设计”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要求,1~2年新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结构化的意识,有清晰的结构设计,与教学目标有关联,其目的指向提升新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模仿中逐步个性化;3~5年教师要求课堂教学的结构要清晰,环节设置合理,且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师生活动充分,设计意图清晰,其目的是个性化的东西要逐步凸显,明确教学中的风格;5年以上的教师则要求课堂教学的结构清晰且有合理的过渡,有前后的关联,师生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设计意图清晰且有一定的提升,其目的是逐步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能共享自己的经验;骨干教师则要求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前后呼应,且有着内在关联,有着逻辑推进的关系,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新基础”开放课堂的特征,其目的是拿出成熟的课堂后,要有一定的辐射。“课型菜单”则深挖教材,针对不同的课展开指向性强的研究,力图使某一教学内容能够实现“结构化”。

同时,教研组长还对教师提出要求,即在某一位教师正式上研讨课之前,所有的教师都进入到角色之中,假设自己要上这节课,感受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理念。每个人都得拿出一份简要的教学设计,在组内初步试教之前,大家都做到积极交流、参与研讨,提升评课的质量,验证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回到校區的“小”教研活动时,每个人都试教一次;然后再拿到“大”教研活动之时充分研讨,思维碰撞。这样就做到了充分的“前移”:前移理念与实践,汇聚智慧,提升教学与教研的品质。

三、正式研讨:集中互动

进入正式研讨阶段,教研组为每一位教师创造了机会,由陆定鸿老师承担了一节“结构优化”的研讨课,在自己的班内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他努力将前期的思考融入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大家提供了真实的研讨案例。课后,大家进行了现场研讨,肯定了成功之处,又聚焦了课例所反映出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李老师:“在活动设计上缺乏趣味性,活动方式单一,学习内容看似简单,只要双击打开即可,但对学生而言,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播放器的特性,而且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缺乏建设性。”

宣老师:“课堂上就呈现了两种状况:一种是基本都会操作,但对知识要点并不了解的学生,开始无所事事,或是东张西望与其他同学说话;另一种是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根本没关注在上什么内容,该完成的任务也无法完成,最终造成课堂环节的混乱,主要的问题还是课堂结构不够优化导致。”

杜老师:“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还是课堂结构不够优化导致,这样整节课学生就不会意识到自己是有事要做、有事可做的,无所事事。”

姚老师:“某些课堂结构设置得简单化,并不是降低教学难度而是忽略专业术语去掉操作限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多样性、趣味性。这样的课堂结构优化看似弱化了教师的教,其实是提高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当然目前我的想法还停留在纸面上,可能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觉得只有去实践了,在实践中改变,在实践中提升,才是对我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有益的。”

通过每个成员前期充分、投入的前移学习与思考,正式研讨环节呈现出了大家对问题的聚焦,对课堂结构优化认识上的提升,以及对“前移研究、正式研讨”环节成效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形成了不同的后续跟进需求。

四、后续拓展:深化延伸

通过系列的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通过优化研究,正呈现出一点点的改变。在后续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还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了“新基础教育”关于《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的相关理念,使“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观一步步在课堂中呈现:加大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

在一次次不断反复地教研中,我们慢慢把“课堂结构优化”浸润到每个小教研组的日常教学中去,在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慢慢带动着新入职教师的后续跟进,我们拓展着自己的思路,慢慢在研究中得到了提升。

表1 “结构优化”研讨后一位新进教师的前后教学设计对比表

原设计 新设计

一、了解西亚特产

1.通过引入的“考考你”环节让学生理清亚洲内的区域分布。

2.学生带着问题“这3个国家的特产分别是什么?”进行任务一:寻找 “西亚”文件夹中的特产。

3.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查看文件的方法,提醒注意“后退”和“向上”的使用。 一、东亚——我们的家园

1.通过引入的“考考你”环节让学生理清亚洲内的区域分布。

2.任务一:找到家的位置(亚洲——东亚——中国——上海——实验小学)。

3.学生回答总结方法,提出“文件夹”按钮调出左侧“资源管理器”。

4.提问:老师为何不将“实验小学”文件夹放在最外面,大家不是更容易找了?

5.學生思考回答,引入下个环节。

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我们逐渐梳理出了信息科技教研组结构优化研究机制图(如图1)。

在后续的研讨中,有教师提到:有时我们为了“结构”而“结构”,容易走入僵化的死胡同。固化的结构易导致教师失去创新力,使学生的体验大打折扣。那么,后续我们如何拓展并深入开展结构化的研究呢?对此,教研组长又组织大家围绕“结构固定与不固定之争”展开讨论,这是小信息技术教研组又一轮新教研的开始。

【参考文献】

林伟.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教研效率提高实验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1):123-125.

李睿.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小学信息技术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