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文艺创作探析

2021-03-10石丹丹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艺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本文分析文艺对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作用,同时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风向标对文艺创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艺创作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创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I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1]文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繁荣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形式,其具有审美、认知和教育的作用,对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同样,文艺创作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之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前进。

1 文艺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 文艺创作: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文艺有审美、认知和教育三大功能,其在弘扬和传播主流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文艺审美功能的优势。文艺作品不仅揭示了生活现象,还能培养人的审美感,打动心灵,给予欣赏者审美享受和情感上的吸引。艺术所表现的美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引导欣赏者追求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生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情感塑造是审美功能的重要体现,发挥文艺的审美作用关键在于对欣赏者情感的塑造上,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于文艺创作中,创作的形象一定要“典型”,代表性越强,其价值越高[2]。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美的享受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塑造高尚的人格。

二是发挥文艺认识功能的优势。文艺作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欣赏者通过文艺作品能够认识和把握人类自身、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文艺作品,人们不仅能认识当下的世界,还能认识过去和想象未来的世界,这就是文艺的认识作用。例如,通过观看《伟大的转折》,观众能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不易,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发挥文艺的认识作用,将主流价值融入文艺作品之中,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进一步认识到哪些是社会所倡导的,哪些是人们所唾弃的。

三是发挥文艺教育功能的优势。文艺的教育作用是指文艺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中渗透着是非判断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对欣赏者有启迪、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能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还对观众起着教育的作用,且作品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往往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优秀作品的教育作用,使人们在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创作的价值风向标

文艺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是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文艺创作也有立场和方向要求,在不同性质的国家中,文艺创作的价值和立场是不一样的。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要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当前,我国文艺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趋势和倾向。一是错误思潮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些错误思潮涌入国内,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它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诋毁和污蔑英雄人物,危害至深。历史虚无主义反映到文艺领域,表现在通过夸张的手法和轻蔑调侃的方式来虚构历史、扭曲历史,恶搞英雄人物,颠覆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扰乱了人们的正确认知。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很难辨析信息的真假,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这些错误观念的传播更加肆虐,混淆人们的视听,无形中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二是艺术市场化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艺术市场化成为当下艺术创作的趋向。部分文艺工作者受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影响,在作品创作中出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的现象,经济利益成为文艺创作者衡量作品价值的主要标准。市场的运作方式和物质利益的吸引使得许多文艺工作者急功近利,不惜牺牲作品的社会效益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文艺作品“泛娱乐化”现象严重。艺术市场化逐渐消解了文艺作品的学术性,导致许多作品机械地重复,缺乏创新,远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艺创作在市场运行中迷失方向。因此,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文艺创作,筑牢核心价值观“硬核”,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在多元文化冲击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方向。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艺创作的基本路径

2.1 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才能吸引和感染群众,增强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要推动文艺作品融入大众化,引起广大民众的情感共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这就决定了文艺创作也要遵循群众路线,文艺从群众来,最终也要回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其价值。

一是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作为精神食粮,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要引领和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提升文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满足群众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二是文艺需要人民。文艺与人民群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民需要文艺,而文艺也离不开人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从文艺起源来看,人民是文艺的真正创造者,体现在创作主体,即文艺工作者来自人民群众,还有创作的素材也是来自群众的实际生活。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那么文艺作品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从文艺的发展来看,人民的需求是文艺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文艺工作者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努力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其价值。文艺作品只有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心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焕发活力与生机。

三是推进文艺创作大众化。文艺创作欣赏和评判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那么文艺创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主体来创作,推进文艺创作大众化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出发,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便于人们理解和把握,给予人们更多的精神力量。例如,《平凡的世界》影视作品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出发呈现特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况,深受人们的喜爱,给予人们精神鼓舞。

2.2 文艺创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打底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传统文化,又体现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凝结和升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以文艺创作来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文艺既是傳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支撑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精神源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所以,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必须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吸取养分,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文化没有得到传承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上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更需要文艺工作者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注入文艺作品中,提升作品的质量和水平,给欣赏者更多有内涵、有深度的文艺作品。而对于那些好的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文化,要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艺要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打底子”,如果抛弃了这个“文化基因”,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3 文艺创作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具有审美、认知和教育的作用。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文艺的优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占领思想高地,在宣传上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灌输方式,还应发挥文艺的功能,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中,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受到其价值观念的教育和熏陶。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包含了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融入自身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因此,要在作品中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人们的精神,对创作者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创作出又有欣赏性又能对主流价值观起到宣传作用的文艺作品,要求文艺工作者转变观念,承担社会责任,因为创作的作品不仅代表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选择,还承担着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所以,文艺工作者更应该把“养德”与“修艺”作为目标来激励自己前行。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创作过程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筛选哪些是符合主旋律要求,哪些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只有甄别清楚,才能创作出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高质作品。同时,还要求创作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内心深入认可核心价值观并付诸实践,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和渗透在文艺作品中,增强宣传和教育的效果,保证创作方向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一致。

2.4 文艺创作要以创新为动力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在文艺创作中,一味地模仿和机械地重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且作品的质量和水平不高,没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和发展的要求[4]。

文艺创作要以创新为动力,一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文艺源于生活,只有深入实践和深入人民群众,不断进行文艺积累,才能使文艺作品保持新颖,增强作品的原创力。同时,还要创新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随着科技和网络的普及,迫切需要转变和创新文艺作品的表现方式,借助科技和网络的力量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宽文艺传播的路径。

二是正确处理“内”与“外”的关系。对“内”而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推动传统文化的“双创”转化,为文艺创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创作素材,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对“外”而言,要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创作灵感,在文化的对比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启发创作思维,从而推陈出新。

三是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原创性人才是文艺创新的关键。文艺创新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思维,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他们是文艺发展的后备力量,能快速适应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激发文艺创作的活力,是文艺创新的推动者。

四是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为文艺创作提供良好的氛围。实行艺术民主,要允许批评和反批评的现象存在。文艺批评与文艺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艺批评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评判文艺作品的价值,守住原则底线,不为利益所驱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文艺批评风气,才能推动文艺的创新和发展。

3 结语

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将文艺创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范围,有利于增强其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价值导向,使文艺创作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一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为动力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努力创作出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

[2] 郑承军,陈伟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历史溯源与当代阐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4):117-127+164.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

[4] 范益民,臧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文艺创作论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6(06):69-71.

作者简介:石丹丹(1996—),女,贵州贞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社会理论。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国文化如何真正为国家形象代言
以人民为本位与当代文艺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