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1-03-10王凯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的思想经历了2000多年的传承与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依然受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价值的发挥也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本文在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儒家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

将儒家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推动儒家优秀文化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能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被更加有效地吸收,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发展。但在实践中,儒家优秀文化的价值并未完全得到体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亟须深入分析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寻找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对策。

1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础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基础。要深入理解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础,需要找到两者发展、融合过程中的逻辑和理论依据。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内涵概念、本质特征、发展演变,能够找到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儒家优秀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弘扬,从而使自身进一步得到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需要借鉴儒家优秀文化提供的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

从深层次来看,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体现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优秀文化具有相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取向。从根本上说,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互融合的基础是两者各自的本质内涵:儒学的精神内涵是引导人们用有限的生命创造超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关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与首要任务[1]。两者都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价值意义

第一,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三全育人”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其主要的教育活动除了课堂教育实践,还包括校园文化的构建。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师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了有效的规范,与此同时,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又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其次,儒家优秀文化的理念、内涵、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有相通之处,两者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更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第二,将儒家优秀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儒家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儒家优秀文化基因中的一些内容或需要赋予新的时代价值,或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分析和转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将儒家优秀文化的理论进行再创造并赋予时代内涵,将儒家思想中的优秀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工作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3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

3.1 两者融合的程度偏低

就教师而言,研究传统文化的教师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研究的内容和教授的课程并不相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少涉及儒家优秀文化的内容,两者的相通之处、两者融合的契合点没有得到明确。就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并不系统,对其精神内涵更是没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没有把握儒家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融合程度都非常低。

3.2 两者融合的方式较少

从开设的课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用的教材较少涉及儒家优秀文化的内容,高校开设的儒家文化课一般为选修课。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涉及班会、谈心谈话等等,但班会和谈话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和计划,很难通过几次班会或者谈话,将儒家优秀文化传输给学生。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学,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方式都存在不足。

3.3 两者融合的效果欠佳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未对儒家优秀文化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发掘,很多内容没有得到系统的规划和整理,更没有在时代内涵上得到准确的把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儒家优秀文化的内容不断增加,但很多思政教師只是对优秀内容进行简单搬运,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更没有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学生难以有效吸收儒家优秀文化的深层意蕴,儒家优秀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不明显。

4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出现问题的原因

4.1 学生缺乏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全面认知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之所以缺乏时效性,从根本上说在于学生。由于学生处在成长阶段,心智都不够成熟,知识储备也不丰富,对儒家文化很难做到去粗取精,没有客观的认知和评价。同时,在就业和学业的压力下,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容易忽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即使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也只为获得学分。随着网络媒介的增多,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侵染,很难沉下心来感悟儒家优秀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4.2 学校缺乏对儒家优秀文化的重视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缺乏相应的载体,同时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也需要不断提升。部分教师忽视了儒家优秀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理解对学生进行教育,创新意识不够,并没有探寻儒家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没有重视新媒体这一载体的运用,很难利用新鲜事物教授赋予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

4.3 社会缺乏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

社会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引导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该包括对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时常让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对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追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思想的了解、学习不够深入,而儒家文化当中很多优秀的思想,如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教育理念、生命价值,应该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宣传。

5 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对策

历史上,儒家优秀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儒家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依然会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活力、带来启迪。然而,在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好地推动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两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亟须我们寻找对策,将儒家优秀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大化,这是发现问题和探索成因的最终目的。

5.1 丰富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手段,形成教育手段的“1+N”路径

儒家文化能够注意到个体具有差异的存在,并因材施教,重视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提倡教学相长。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在将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儒家文化强调的启发式教育为主导手段,同时探索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大课堂教育的同时,开设多种社会实践、论坛、社团活动等,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通过新时代学生对网络媒体的青睐,拓展性地开设网络小班课、互动课堂、专题课堂等等,发现适合新时代学子自身特点的教育手段,并且根据不同的主题吸引不同的学生,逐渐摒弃“填鸭式”教学,进一步丰富教育手段,从而有效实现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5.2 完善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内容的“1+N”路径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积聚力,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儒家优秀文化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使它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3],随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4];提出的“仁民爱物”“因时制宜”等关于生态的箴言,至今仍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财富。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诚信等等,也有益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这样我们将拥有更加丰厚的收获。在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内容,同时吸收儒家优秀文化的元素,开拓出不同模块相结合的教育内容。

5.3 增强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效果,形成教育效果的“1+N”路径

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并没有得到高质量的培养。将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运用合理认知、情感共振、思想转型、心理调整、积累固化和行为认可6个环节构成的认同机制[5],通过课堂教学等各类显性学习,加强学生的内在思辨,以达到提升大学生修养的目的,从而将儒家优秀文化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自觉的道德实践、文化自信等多重教育效果。儒家优秀文化中蕴含的以开拓人文和实现人性为重点的管理和人文精神,自成一套卓然独立的管理体系,而这一套管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塑造人的方面均有一致性,都强调恒常的学习、反省,注重凭借内化动力实现目标的精神,重视身体力行和实践表率作用,注重互助、互信、忠诚的德行。两者都通过立德树人达到更加全面发展、更加自强不息、更加丰富的教育效果。

6 结语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的思想经历了2000多年的传承与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取向,这是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础。但在教育实践中,两者融合的程度偏低、方式较少、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全面认知、学校缺乏对儒家优秀文化的重视、社会缺乏对儒家优秀文化的宣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不断丰富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手段,完善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内容,增强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效果,形成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效果的3个“1+N”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3.

[2] 唐任伍.儒家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76-78.

[3] 郭齐勇.我的儒学观[J].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1(00):55-71.

[4] 郭墨兰.试论儒家有为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J].齐鲁文化研究,2013(00):187-193.

[5] 苏丽丽.心理认同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运用[J].领导科学论坛,2015(10):33-34.

作者简介:王凯(1988—),女,山东莒县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