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万祥寺建筑空间布局与装饰文化考证研究

2021-03-10孙昭思李军苗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空间布局建筑

孙昭思 李军苗

摘要:辽宁地区历史悠久,佛教建筑众多,与佛教建筑同时发展的还有建筑装饰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辽宁寺院建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辽宁古建筑万祥寺进行考证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基本概况、建筑空間布局和建筑装饰。本文一方面对万祥寺做基础性的考证,反映辽宁地区寺院建筑的一些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对寺院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装饰文化进行探析,为后续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基本资料。

关键词:万祥寺;建筑;空间布局;装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万祥寺地处辽宁省凌源市七老图山脚下南坡(今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隶属于朝阳市,在辽、冀、蒙三省交汇处。《承德府志》附录记载:“帝谐盛京谒陵,途经郡王扎拉丰阿军营驻地驻,遵清‘潜龙勿用礼制,遂辟为藏传皇家佛门净域。”万祥寺是清朝入关后在关外修建的较早的辽西为数不多的藏汉民族建筑风格融于一体的皇家寺院。据《凌源县志》所记,万祥寺修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寺庙依山据势,建筑疏密有致,殿宇气势恢宏。历史上清高宗(乾隆)到盛京(今沈阳市)祭祖曾两次驻跸于此地,赐名“万祥寺”,并亲手提下匾额[1]。曾有多位活佛喇嘛在寺住锡,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驻寺僧人多达300余人。1982年至1983年两年间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8年,万祥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万祥寺的基本概况

万祥寺建在村落尽头群山环抱的山腰上,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院落呈阶梯状,整体布局庄严、宏伟、肃穆,超俗而独特。

万祥寺建筑自建寺以来,经历坍塌、修缮和重建,目前保留比较完好的一共有五重殿宇,分别是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及配殿、藏经阁和阎王殿。除了这些殿宇外,还有钟鼓楼、配殿和配房等附属建筑。万祥寺继承了各民族优秀的建筑传统和技艺,藏汉混合风格喇嘛庙寺院建筑。

万祥寺自下而上,前为汉式格调,后为藏式结构。这种前汉后藏式也是汉藏混合寺庙大多采用的方式[1]。寺院主体为汉式建筑风格,装饰部分则为藏式色彩。在东北寺庙建筑史上属于比较罕见的风格。

万祥寺建筑主体采用了红、白两色,红为主,白为辅,是藏式寺院建筑的基本色彩。尚白是藏族的传统文化,以白为美,白色寓意喜庆吉祥。这种传统也是受苯教白石崇拜的影响,藏族尊白石为神,屋顶、山头、门檐处堆放白石驱邪避灾,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装饰文化。红色在藏族文化中象征苯教赞神居住的城堡,代表庄严和尊敬。在民间,红色则代表了辟邪、吉运等含义。《旧唐书》中曾记载吐蕃人有面涂红色的习俗,藏文典籍中也经常用“红脸藏人”等词语来表现勇猛和凶悍。寺院建筑中,红色运用于墙体颜色,象征了建筑的威严和庄重。

2 万祥寺空间结构和布局特点

佛教建筑功能主要是祭神、讲经说法和修行[2]。寺院建筑一般都遵循一定的秩序修造,这种秩序和义理是三界空间观:寺院建筑要高于民居、主殿规模和高度要大于偏殿、僧舍要低于殿堂。这种组织逻辑结构支配了寺院的空间布局和高低错落关系,即由大门到佛殿的渐高布局,这种布局强调了佛殿的尊贵地位。

万祥寺的修造基本遵循这种义理,按照“伽蓝七堂”结构而建。这种形制模式产生于汉代,“伽蓝”指“僧园”,“七堂”指建筑的单元,主要指山门、佛殿、法殿、僧堂、厨库、西净(厕所)。万祥寺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将汉式结构与藏式建筑格局和色彩相结合,建筑风格上有创新,也有汉化藏式佛教风格,并呈现出辽宁本土特色。

万祥寺建筑布局很好地利用了地形和地貌的特点,寺院前半部分建于山谷之间,后半部分依山就势建于山丘之上,整体呈现若隐若现的上升感,十分巧妙。万祥寺建筑基本采用的是砖石木架结构,建筑风格为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和悬山式等结合,庑殿式为主。庑殿式属于我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一种屋顶建筑样式之一,庄严、宏伟,一般只能用于皇宫及皇家寺院。

自下而上最前部是彩砖广场,广场的北侧为青砖金刚墙,墙正面看过去两边“之”字形石阶,石阶共48级台阶,象征着48个祝愿。石阶中部墙体上是石雕浮雕图案,图案主要由7个梵文和日月莲花10个符号组成,这10种符号包含了非常复杂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图符,代表了最高的教义,被称为“十相自在图”。这种图案在很多关于佛教的装饰上都能看到。

登上台阶,即是重新修建的藏式三孔券式山门。藏式门一般尺寸偏小,色彩也更丰富。山门即寺院正面的楼门,古时候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曰“山门”,又作“三门”。

中轴线第一进为天王殿。此天王殿是于1999年在原坍塌的殿宇基础上修葺的,天王殿是佛教院内的第一重殿,供四大天王。天王殿左右为钟楼与鼓楼,于2007年重建,两层,上层有廊,外围有檐柱。各钟楼顶部置一兽纽,名曰“蒲牢”。蒲牢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龙九子之一,好音好吼,人们根据其特点遂设为钟纽。寺庙设有佛钟,佛钟是佛教活动的重要法器,有警示和吉祥的意思。

第二进是观音殿,属于单檐庑殿式,供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手拿法器,脚踏莲花。

继续向上15级石阶之后即是平台。平台两侧有一对石狮,石狮是佛教中的护法兽,传到中国后又成为护门神兽。母狮足抚幼狮,居右侧,雄狮足接绣球,居左侧,这种布置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平台后面是万祥寺主殿大雄宝殿,两边有配殿。大雄宝殿属于庑殿、歇山综合式。东西配殿都装饰有盲窗——藏式佛教建筑为了装饰外墙而做的假窗。中央是大雄宝殿,下面有一米高的奠基。大雄宝殿为两层建筑,第一层由前廊、经堂、佛殿组成。第二层屋顶饰井式天花,彩绘以龙和梵文六字真言(汉字音译为唵、嘛、呢、叭、咪、吽,没有字面意义,一种咒语,即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为主题,藏式佛教将六字箴言视为一切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大雄宝殿四周有转经筒,现在是复制品,之前毁于战火。大雄宝殿前还有3棵古松,为黑松、侧柏、云杉,经中国科学院专家考察研究鉴定,树龄约为760年,是朝阳地区最古老的云杉松。

大熊宝殿拾级而上,为藏经阁,双层硬山式,殿顶呈人字形,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藏经阁两侧有耳殿。

自藏经阁耳殿两侧登36级石阶,是万祥寺第五进金刚护法殿,两侧为重建耳殿,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黄财神殿。

西侧为生活区,建有客堂,客堂西侧为斋堂,客堂北侧为寮堂,另外,其他被毁建筑目前尚未复建。

3 万祥寺建筑装饰部位、内容和彩画的考证研究

寺庙建筑由于是宗教建筑,所以对装饰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中国古建筑装饰部位主要为屋顶装饰、梁柱装饰、门窗装饰和墙体装饰。装饰手法主要包括雕刻和彩画。装饰的内容除了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外,还有博古器物、人物和文字的装饰。

万祥寺建筑装饰的宗教特点和吉祥标志统一于寺庙建筑特点之内,宗教哲学和造型相结合。下面我们以砖雕石刻和彩画为主逐一探究。

3.1 砖雕石刻

万祥寺砖雕石刻不是很多,少部分是之前的保留,更多是复修之后或者是后建的作品。装饰图案主要来自藏汉民族的原始信仰、宗教和佛教的宗教图案,此外还有动植物的图案。这是民族融合与交流的产物,表达了众生和谐共处的思想,并运用平衡、和谐、统一等构图和审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砖雕石刻主要的装饰部位为屋顶装饰和墙体装饰。屋顶装饰有瓦当、滴水、正脊、正吻和山花,墙体上的装饰不多,主要为墀头和墙面,此外还有门枕石等。

屋顶是藏式宗教建筑极具标志性的部位,也是万祥寺主要的装饰部位之一。屋顶装饰主要有宝瓶、经幢、经幡、莲花宝塔等。万祥寺屋顶正脊中央装饰有小型佛塔和法轮等,法轮是藏式佛教建筑的标志性装饰,象征佛法生生不息,万物皆有佛性。细高的造型竖在高高的屋脊上,形象十分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兽听法”,由3个部件构成的一组屋顶装饰物,中间是法轮,左右各一个似羊似鹿的动物,跪卧在法轮的两边,公鹿在左,母鹿在右,双鹿侧伴的金轮是佛教的徽相,代表佛陀在野鹿苑初转法轮,是佛陀教义的象征。

万祥寺[1]建筑屋顶正脊两端施鸱吻,与正脊相连接的是4条垂脊和4条岔脊,每条脊上都有龙形鸱吻兽,龙头张着大嘴咬着正脊,头上有翻卷的龙尾,正脊两端各一个,垂脊4个,岔脊4个,故有“九脊十龙”的说法。除了装饰作用外,实用意义也很重要,它可以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3]。脊上有小兽,小兽最多是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等宫殿建筑的屋顶上,数目最多的有9个,由前至后分别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甲鱼、獬豸、斗牛,根据不同等级,数目不同,多用单数而不用双数。万祥寺小兽数目不固定,最多为5个,形状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小兽装饰前端为骑凤仙人,为遇难呈祥之意。

万祥寺墙体装饰不是特别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大熊宝殿大殿门厅外部墙上装饰,东侧为石刻“八宝图”,上面是砖雕“鱼龙变化图”。西侧为石刻“七珍图”,上面是砖雕“二龙戏珠”。八宝是佛教中的法器,分别是:法轮,具有传之久远的法力,万世不息;法螺,佛法之法音,妙音吉祥响彻世界;宝伞,张弛如伞,贯通无碍,荫护众生;金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广施慈悲,净一切事业,普惠众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引导众生脱离污垢;宝瓶,佛法深厚坚强,如宝瓶般无散无漏;金鱼,自由自在,解脱众生;盘肠,长承久传,一切通明。七珍分别为:轮宝,降伏四方恶魔,轮回不息;女宝,妙静和平,消除烦恼之意;象宝,佛法法力无边;将军宝,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摩尼宝,佛教端严殊妙,圆明光莹;臣宝,持守戒律,智慧理性的代表;马宝,驱驰四方,佛法传播广远。前廊东西山墙上,圆形砖雕“牡丹花”和“鹤莲”,生动新颖,别具一格。

万祥寺瓦当和滴水的装饰主要分两种,分别为兽面纹和莲花纹。两种的使用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能是因为很多建筑都是后修复的原因。

3.2 彩画

万祥寺彩画大部分也都是修复后的作品,原始的模糊掉色特别严重。

万祥寺彩画运用考究,装饰内容和色彩上融合了汉族和藏族两种庙宇建筑的传统风格。彩画一般兼具防虫、防腐和美观三重功能。藏式彩画多用于内装修,如额枋、柱头、柱身、雀替、椽头、椽枋等部位。

清代建筑彩画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画的窠臼,官式彩画发展为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又可详细地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大点金旋子、小点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黄玉、金琢黑苏画、金线苏画、海墁苏画等。同时,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姿多彩。

万祥寺的彩画均采用和玺彩画,主要是“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一般多用在与皇家有关的建筑和寺院建筑上,代表龙凤呈祥的意思,“龙草和玺”从形制上略低于前两种,用于较为次要的宫殿建筑。中为术心,两侧为藻头与箍头,颜色以金、青、绿、红、黄、紫、白为主,最后沥粉贴金,着色浓艳而不失宗教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屋顶椽头的位置被彩绘成万字纹,万字符号是佛教最根本的符号,象征佛界的法力、永动的力量。

4 结语

藏汉混合式建筑是一种有着独特魅力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历经几百年,至今仍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朝阳万祥寺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寺院建筑,实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万祥寺寺院建筑的空间布局、基本概况以及装饰图案,反映了佛教寺院文化和辽宁本土文化的融合。当我们面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时,如何传承和保护成为新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对民族珍貴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曹玉柱.万祥寺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8-9,36,40.

[2]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102.

[3] 楼庆西.砖雕石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3.

作者简介:孙昭思(1976—),女,辽宁沈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传统装饰艺术。

李军苗(197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装饰艺术、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空间布局建筑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听,建筑在诉说
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