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2021-03-10徐长德翟玉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粉碎性肩袖肱骨

徐长德,翟玉斌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嘉峪关市735100)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位于肱骨头关节面至外科颈以远1~2 cm的骨折[1],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尤其以中老年患者为多,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因而极易发生骨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2],低能量的损伤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粉碎性骨折,一旦发生均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式主要有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但内固定术存在术中复位难度大、固定困难等诸多问题,术后易发生关节粘连、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为此,不同学者为了使患者获得一个活动自如、且无痛的肩关节,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3]。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优越性,现将本院收治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的34例患者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收治入院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4例。男性6例,女性28例,其中1例女性为双侧骨折;年龄62~81岁,平均(71.23±8.62)岁,按照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27例;致伤原因:29例为摔跌伤,5例为车祸伤。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摄肩关节正位、腋位及肩胛骨切线位X线片,肩关节CT确定骨折类型。评估患者一般身体状况,术前详细记录患者优势侧及患侧功能,全面评估患者健侧肩关节功能,术前应详细评估血管、神经损伤情况。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沙滩椅”体位,常规消毒后,患侧肩下垫高20°~30°,头偏向健侧,确保肩关节术中可被动活动。入路方式为肩前内侧切口,切口自喙突起,沿胸大肌-三角肌间隙,长15 cm。保护好头静脉,肩外展70°~90°,向上、向外牵开三角肌,显露大、小结节,肱骨头及盂肱关节,找到作为大、小结节之间及肩袖间隙标志的肱二头肌腱长头,将肩胛下肌及小结节牵向内侧。清理关节腔内的积血及骨块,将向后方移位的大结节拉向前方,沿岗上肌与肩胛下肌间隙切开,注意保护肱二头肌长头,保留肱骨大、小结节及附着的肌肉组织,显露肱骨近端,于大小结节与其上附着的肩袖界面处标记,并预留适量钢丝用于大小结节及肩袖重建[5]。截骨后取出肱骨头、逐步扩髓腔并冲洗,置入骨水泥,根据患者肱骨头大小按装合适人工肩关节假体柄(假体使用国产科太公司提供的水泥型假体),依据肱二头肌的长度确定假体的适当高度,保持假体肱骨头后倾约30°位,清除外渗骨水泥,复位大小结节、骨折块,复位肩关节并缝合修复肩袖,检测肩关节稳固性、活动范围,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6]。患肢前臂三角巾悬吊固定。

1.4 术后处理

术后前臂悬吊固定6周,视引流量多少,3 d内拔除负压引流管。术后2~3 d开始被动、轻柔的前屈、外展活动;10 d后,根据疼痛耐受情况,可进行摆动活动;术后6周,适度行主动活动训练;术后12周,可开始强化训练。

1.5 评价指标

依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评定手术疗效;对术前、采用Constant评分(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的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9.73±14.48) min、术中出血量 (325.46±49.53) ml、切口长度(16.27±2.92)cm,术后顺利拆线后出院。

2.2 随访结果

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18个月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段Nee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7%、91.4%、91.7%、91.7%。Constant评分如表2所示,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时间点,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肌力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均达到了无痛、稳定且活动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表2 术前与术后Constant评分的比较(±s)

表2 术前与术后Constant评分的比较(±s)

images/BZ_86_240_1695_577_1766.png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P值images/BZ_86_577_1695_957_1766.png3.22±0.85 12.39±1.92 13.89±2.35<0.001images/BZ_86_957_1695_1440_1766.png2.52±0.48 17.64±2.78 18.63±3.01<0.001images/BZ_86_1440_1695_1928_1766.png5.42±1.53 30.56±4.21 32.62±4.45<0.001images/BZ_86_1928_1695_2311_1766.pngimages/BZ_86_240_1837_577_1907.pngimages/BZ_86_577_1837_957_1907.pngimages/BZ_86_957_1837_1440_1907.pngimages/BZ_86_240_1982_577_2056.pngimages/BZ_86_577_1982_957_2056.pngimages/BZ_86_1440_1837_1928_1907.pngimages/BZ_86_1928_1837_2311_1907.pngimages/BZ_86_957_1982_1440_2056.pngimages/BZ_86_1440_1982_1928_2056.pngimages/BZ_86_1928_1982_2311_2056.png4.25±1.13 21.76±2.91 22.98±3.37<0.001

2.3 影像评估

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X线片评估,肱骨头假体的后倾角及假体的高度均良好,经18个月内的随访均无假体下沉、松动及脱位的发生,假体周围未发现异位骨化的情况。

图1 患者,女,74岁,外伤致右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脱位,Neer分型四部分 1a:术前X线片示右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脱位,Neer分型四部分 1b:术中取出肱骨头,显露肱骨上端 1c:术中假体安放后复位 1d: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

3 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较严重,易形成Neer分型的三、四部分骨折,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一般很难达到足够的稳定性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人工肩关节置换术避免了骨折复位不理想、再移位、固定不稳定及肱骨头坏死的风险,早期可进行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有效避免关节粘连、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较小,能极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与手术存在极大的关系,术中需注意:(1)大小结节牢固固定,肱骨大小结节需在解剖层面上重建,大结节上缘不能高出肱骨头假体,以防撞击,大结节骨折不稳定也可以直接导致手术失败[7];(2)注意肩袖的修复,肩袖的腱纤维和关节囊纤维层交织附着,止于肱骨解剖颈,以维持肩关节稳定,同时肩袖的完整重建对解剖复位具有重要意义[8];(3)假体安装的角度,一般假体的后倾角应控制在20°~40°,过大或过小的后倾角度都会带来肩袖张力的不平衡;(4)准确测定假体的高度,主要方法有:二头肌长头肌腱是标准,术中试复位后大小结节及肱骨头位置,最为准确。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大小结节异位、异位骨化、假体松动及肩袖损伤等。术后大结节骨块不愈合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0],主要是术中固定不稳、骨水泥渗入骨折间隙;肩关节的稳定需要假体有合适的后倾角及高度、良好的肩袖重建。假体过高会限制假体活动、引起肩峰撞击而诱发疼痛,假体过低会导致关节失稳[11]。术后肱盂关节不匹配,后期可出现结节移位,继发肩袖紊乱,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综上所述,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明显缓解疼痛的优势。但手术对医师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同时随着假体的不断革新、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操作越来越微创化,势必将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疗效。但对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仍需广大学者进行大样本、系统化的探讨。

猜你喜欢

粉碎性肩袖肱骨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