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前交叉韧带腋下胫骨定位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2021-03-10韦钊岚韦朝喜谢能峰管林冲彭伟秋李富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骨道定位器残端

韦钊岚,韦朝喜,于 波,谢能峰,管林冲,彭伟秋,李富明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关节骨病运动医学科,545000)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约占膝关节韧带损伤总数的38.3%[1];是膝关节重要的后向稳定结构,文献报道,膝关节PCLⅡ~Ⅲ度的损伤,手术干预比保守治疗的远期效果更好[2~7];PCL重建术中,胫骨骨道的解剖点定位直接影响膝关节后向及旋转稳定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然而,手术定位胫骨骨道过程中,由于后纵膈、PCL残束、板股韧带的阻挡,很容易出现骨道定位的偏差;笔者在关节镜下经(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保残重建PCL,能避开PCL残束的阻挡,精确的定位胫骨骨道,有效的保留韧带残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术前行MRI检查及膝关节应力位X片诊断为PCL 2~3度损伤。

1.2 麻醉体位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髋外展,患膝屈曲90°下垂置于床沿。患侧大腿上段放置气压止血带。

1.3 手术操作

取膝关节前内、外侧,后内侧入路作为镜下观察及术中操作入路。关节镜下常规探查:如有半月板损伤,视其损伤类型进行半月板成形或缝合术;如合并3°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则予以缝合修复或重建术。

取同侧股薄、半腱肌腱,4股对折后测量移植物直径,若直径<8 mm,则加取同侧前1/2腓骨长肌肌腱;将移植物编织后置于牵引器上进行预张处理,并在待移植的肌腱内加入一根对折的5号强生编织线作为增强减张线后备用。

经前外侧入路(较常规入路低0.5 cm),定位于股骨内髁外侧壁韧带残端处(距股骨髁顶部约1.2 cm,距远点关节软骨面约0.8 cm),从内向外钻入克氏针导针,并依次用4.5 mm空心钻钻通股骨骨隧道,测量股骨骨道长度后,再使用与移植物相同直径的空心钻转至合适深度的粗骨道,保证移植物进入骨道2 cm,用带袢钢板悬吊固定;

刨刀清理ACL、PCL残端及髁间窝顶的三角间隙、ACL腋下与股骨外髁内侧壁间隙;保留PCL股骨及胫骨止点残端及其残束、板股韧带。用蓝钳经ACL腋下与股骨外髁内侧壁间隙进入后关节囊,斜向内上方,在后纵膈处开一小口,用刨刀切除部分后纵膈组织,使ACL腋下的定位通道通畅;再从后内侧入路进入刨刀,顺此开口打开后纵膈中下部,显露PCL胫骨整个止点处残端纤维。屈膝45~60°,膝关节前抽屉位,PCL定位器经ACL腋下与股骨外髁内侧壁间间隙进入后关节间隙(图1a),穿后纵膈至PCL下止点后方(图1b)。定位器尖端置于胫骨平台关节面后缘,外侧半月板后角平面下1.0~1.5 cm,韧带胫骨止点中点偏外下定位;胫骨结节内侧面置入导针,直视下钻透胫骨后方骨皮质,并使用与移植物直径相同的空心钻钻取胫骨骨道。

用线环将重建移植物从胫骨骨道经后侧关节囊顺行牵拉入股骨骨道(图1c),并翻袢固定;胫骨骨道予以挤压螺钉屈膝70°,前抽屉位拉紧移植物,挤压固定于前内侧胫骨骨皮质处,并予以门形钉固定肌腱缝线。

1.4 术后处理

术后加压包扎4 d;活动支具固定8周,术后4周被动屈膝活动0~90°,8周屈膝达120°;术后8周脱拐完全负重行走;术后6~12个月逐渐恢复伤前运动。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8年11月在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单束保残重建PCL患者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平均(38.20±12.16)岁;合并内侧副韧带III度损伤2例,后外侧复合体III度损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0.2个月。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初步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活动,无自觉关节失稳症状,无关节肿痛及骨关节炎表现。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38.75±14.52)分显著增加至术后 1年的(93.70±4.23)分(P<0.05)。术后CT测量,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后缘冠状位(0.51±0.01)%(图1d),矢状位(0.78±0.08)%(图1e)。后向应力位片胫骨后移从术前(10.81±3.07)mm(图1f)减少至术后1年的(3.86±1.10)mm(图 1g)(P<0.05)。术后 2年 5例取内固定时二次镜检,提示韧带滑膜覆盖好,韧带张力好(图1h)。

图1 患者,女,19岁,右膝PCL损伤 1a:PCL定位器从前交叉韧带定位(A)腋下与股骨外侧髁(C)内侧壁之间穿过,进入胫骨平台后方行胫骨骨道定位 1b:PCL定位器于胫骨平台后关节面,韧带胫骨止点中点偏外下定位,保留PCL残束(R) 1c:用线环将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P)从胫骨骨道经后侧关节囊顺行牵拉入股骨骨道;PCL残端(R)保留完好1d:术后三维CT重建后的胫骨骨道位置:冠状位测量胫骨骨道中心点至胫骨内侧缘(a)与胫骨内外侧缘(b)的距离比值;评估胫骨冠状位骨道定位情况 1e:矢状位测量胫骨骨道近端出口中心点至关节线距离(c)与胫骨后侧斜坡最低点与关节线距离(d)的比值;评估胫骨矢状位骨道定位情况 1f:术前膝关节后向应力位片;胫骨明显后移 1g:术后1年膝关节后向应力位片,胫骨后向移位较术前明显减少 1h:术后2年二次镜检,关节镜下的PCL(P)滑膜覆盖良好,张力恢复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PCL重建术中,保留PCL残端及板股韧带有利于促进移植物的再血管化、韧带化以及关节本体感觉恢复[8]。Song 等[9]对术中是否保残进行了系统回顾性评估后认为,保残PCL重建可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Takahashi等[10]对33例尸体解剖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内侧缘至PCL前外侧束止点中点与胫骨平台内外侧缘距离的比值为51%左右;如按韧带解剖中心点方法定位胫骨骨道,在移植肌腱转折进入关节腔收紧后,移植肌腱相对于原PCL足印区上移,覆盖“足印区”面积会相对减少。此外,胫骨骨道定位靠下、靠外,还可以保证移植物在胫骨后侧的2个转角处获得相对平滑的角度,减少移植物的摩擦、磨损[11~14]。因此,将胫骨骨道定位在胫骨平台后下方稍微偏下偏外,是重建PCL术中胫骨骨道定位的目标。

传统的PCL重建术,胫骨骨道定位是通过ACL与PCL残端之间通路进入,保残容易受到后纵膈、PCL残束及板股韧带、及斜向内上方向的ACL阻挡,定位器很难准确的从胫骨前内侧面向后偏外下定位胫骨下止点;在钻取骨道过程中,要么出现定位器移位,要么韧带残端被钻头损伤破坏,更有甚者,出现关节囊后方血管神经损伤。

本研究中,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骨道过程中,由于定位器直接从ACL腋下到达PCL下止点后方,PCL残端残束可以完全保留;在后内侧入路的监视下,可以轻松、无阻挡、精确的、偏下偏外的定位PCL胫骨骨道出口;术后三维CT骨道测量骨道定位满意;术后1年的随访应力位X线片显示,术后胫骨后向移位均得到了有效的纠正,部分二次镜检的患者关节镜下可见韧带滑膜覆盖良好,张力恢复。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隧道的PCL保残重建术,能精确的偏下偏外定位胫骨骨道;能增加移植肌腱PCL足印覆盖面积、有效保留PCL残端残束,术后短期效果良好。但本组病例数量偏少,需要进行大样本量的研究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猜你喜欢

骨道定位器残端
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位置及直径变化
定位器故障分析及控制措施
压接类定位器压接工艺设备改进方案
膝前交叉韧带非圆形骨道重建技术的研究进展
椭圆形骨道改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动物模型的建立
保留残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对其胫骨骨道扩大的预防作用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