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规划及交通工程一体化设计思考

2021-03-10陈光荣

建材与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横断面道路交通城市道路

陈光荣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完成道路交通规划与布局的工作时,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线网密度等因素,重视道路的整体协调性,将重点放在设计城市外观上,往往忽略了城市道路实际功能和实际需求的协调性。因此,通过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设计相融合,实现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和交通功能。

1 当前城市道路规划发展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道路布局基本体现科学合理的原则。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与规划工作,能够将道路交通工程的长期健康发展考虑在内,也能基本保证道路交通能够较为稳定地运行。城市道路规划是一项对项目长远性有一定要求的设计活动。设计人员在构筑道路设计方案时,能对道路的建设情况有充分的考虑,同时也会结合城市的发展,高质量地完成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一体化的设计任务。在道路规划发展中能够深入分析影响城市道路质量一些联系密切的因素,并对一些不利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密切结合当下的实际工作情况。道路规划工作的重点是面向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停车地点做好规划和调整,此外规划还需设计好上下车道的比例,确保车辆运行有足够的空间。

2 当前城市道路规划的不足

当前我们城市道路规划存在前期规划与后期设计脱节的问题,往往在规划时,很少考虑具体的落地问题,在设计车道宽度时,还未能体现全面综合的特点,缺乏对日常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等方面的调查工作,导致规划道路不能保证道路的承载能力,同时与道路周围的环境设计的统一性也有待提高。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设置分隔带和横断面的比例时不够科学,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城市道路的功能。

3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工程一体化

3.1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线位,保证交通可达性

就城市道路线位的布局工作而言,需要规划好快速路段、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其中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到骨架与主导作用,应将其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覆盖。次干路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够将城市中心区域和发展轴外的重要节点连接起来。在实际路网规划中,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强度决定了交通需求的不同强度。从中心城市到郊区,交通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强度,交通单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中心区、次级中心区和外围区,交通规模逐级递减。在城市规划中,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区位的驱动因素有城市功能区域、客运站、港口、商业、工业等因素[1],在这些地点交通需求会有所增加,因此应将这些区域设置为特殊交通产生的位置。在运用交通区位理论指导城市道路规划时,需要结合制约因素,使重要的交通区位能够成为良好运行的交通线。图1 为某城市的道路规划图。

3.2 科学设置道路红线宽度,保证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红线宽度设置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城市街道景观、城市土地开发强度、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度,同时不同等级的道路红线宽度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快速路红线宽度最大、主干路次支、次支路最小。道路红线宽度将影响车道布局、人行道路布局以及绿化的布局,对机动车通行能力、非机动车通行能力以及行人通行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设置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做到科学合理,既要根据道路的等级,又要根据交通流量的需求预测,确定道路红线宽度,保证在后期建成以后能够满足交通通行需求,利于交通设施(港湾公共汽车站、行人休息座椅、非机动车辆停放)的布设。

图1 某城市道路规划

3.3 优化道路横断面形式,保证交通功能相协调

在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工程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在道路规划研究中,横断面设计通常是基于交通事实,在设计横断面时,不仅要保证运输效率和道路安全,还要避免出现地下管线与道路结构、人防工程之间的相互制约问题,从而使设计出的横断面能够保证整个街道的协调运行,此外设计的横断面也要符合城市绿化的基本要求。因此,道路横断面的选择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在设计交通车道宽度时,必须保证能满足城市紧张的道路交通需求;②在设计不同车道的横断面时,要防止过多的机动车由于道路狭窄,而涌入非机动车道;③对隔离区的设计,必须要保证道路安全在合理布置道路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注意交叉口预留空间的疏导,同时使景观绿化的有效距离有所保障。此时绿色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满足交叉口交通组织的需要,避免对道路交叉口的破坏;④在设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时,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管道工程和道路功能的协调性,使非机动道路更安全。

图2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3.4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交通精细化设计水平

3.4.1 对车辆控制的交通工程设计

对车辆控制而言,一方面是对车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车流的控制。例如在人流量密集地区应严格控制机动车车速,可采取先进的物理、人工措施[2]。这样既能良好地控制机动车车速,又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设置减速带来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采取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整体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配上限速标志牌及智能设施,将有效控制好速度降低的幅度。就车流的引导规划而言,可采取的办法是设置小型环岛,做好车流引导工作,使车辆能够有序行驶,采取该方式既能保证车流顺畅,又能保证行人安全。总体而言,在做交通工程一体化设计时,提高安全水平,应保证不同等级的道路都有相应的控制。通过控制速度来提升步行者和公共交通的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通安全性。

3.4.2 对行人控制的交通工程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以及交通工程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车流运行顺畅,还要考虑行人的交通安全。因此,为实现对行人的有效控制,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布置安全过街道,这样行人就有了过街的安全保护空间,同时也能防止由于视线遮挡而发生安全事故[3];②适当缩短信号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缩短人员清空的时间,此时道路整体的交通效率就会有所提高。事实上当人行道的宽度大于16m 时,就应当在中心线附近设置分隔带,形成二次过街安全岛;③适当增设行人过街信号灯,并保证信号灯能正常运行工作,对信号灯做好检查和维护,为行人整体过街过程的秩序提供正确的指导。此外还包括确定安全视距,这对安全保证工作来说非常关键。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的具体规定中,明确要求需要对平面交叉口的视线范围之内定期清理日常运行所产生的障碍物,同时这也能促进工作人员做好区域内的扩展工作,并提高通透式绿化的水平,使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有相应的保障。另外还需要对停车区域做好相应的通透式设置,定期修剪和控制绿化,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规划项目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交通工程、城市工程管线的走廊功能、市政公共设施的配置功能、城市街景的营造功能等等,而且还会有大量的外部对接工作。道路规划设计应对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考虑,要保证满足城市道路与城市空间、交通功能、街道协调等融合,实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交通工程一体化。

猜你喜欢

横断面道路交通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点分析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种植修复情况的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