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规划设计中的思考

2021-03-10梅英

建材与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组团民办景观

梅英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40)

0 前言

本文从规划初期的设计理念的思考开始讨论,以民办高职校园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实现民办高职院校校园合理规划展开研究。就高校容积率、规划布局结构、功能创新、流线、空间、形态等提出初步的设计策略。

1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的思考

1.1 对民办高职院校容积率的思考

在以往的高校设计中,校园规划设计是依据学生规模、学校类别、套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得到相应的建筑面积及容积率。根据标准,大部分的校园容积率在0.5~0.8 之间,这样的低容积率给规划设计带来了较大的自由度,比如传统的校园规划,中轴明显,有广场宏大的景观等,较少考虑集约用地和改扩建,建成后校园容易出现钟摆人流、无人广场、缺乏弹性等现象[1]。但随着校园未来发展需求,许多高校会步入“见缝插针搞建设”的尴尬境地,这些现象引起了规划设计人员的反思,所以对容积率的思考需要从项目开始初期就立足未来发展的弹性需求,提出适应发展需求的建设规模。

1.2 总体规划布局结构设计的思考

结构清晰,层次丰富的总体规划在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上是最核心的,所以结合当代大学校园成熟而有效的布局模式,在深入分析地域环境、校园现状用地条件的基础上,校园呈现“一轴一带多核心”的规划格局,创新轴与景观轴共同构成校园的第一级空间结构,各组团结合两轴布置,整体结构清晰,层次丰富。单体建筑充分结合地形现状,还建筑于自然,打造山水校园,体现适应未来发展的校园文化。

1.3 平面功能创新优化规划的思考

民办高职院校运营特点及校园文化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由于高职教育主要是围绕企业办学,因此,服务企业、依托企业和学习企业应是这种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所以也决定未来的高职与城市企业有更多的交集,不再是早期封闭的形态,而是更多的开放性,成为与城市“互惠互嵌”的形态。所以从与城市企业合作而提出的平面功能复合化的设计有了更多可能性,主要如下:

(1)图书馆功能的复合分析:图书馆与多功能厅组团,实现多功能复合,在裙楼配置休闲、餐饮、零售等功能,满足学生丰富活动需求;在高层配置办公用房及校史展览空间;多功能厅内可举办学校文艺汇演、毕业晚会等大型活动。同时从融入城市,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时,图书馆可置换多种功能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如图书馆空间出租作为总务办公用房、裙楼空间可做全商业街区、多功能厅可出租作为企业大型集会活动或展览空间。

(2)宿舍功能复合分析:在宿舍楼首层实现多种功能复合,包括健身、休闲、零售、简餐、自习室等,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模式及多方位的生活需求。综合考虑学校长远发展,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扩招需求,在四人间宿舍设计时考虑四人间与六人间的转换,在四人间宿舍预留改造空间,便于后续改造,承载更大的住宿需求。

(3)食堂“泛”餐厅概念的引入:传统集中式食堂,就餐压力大,钟摆效应强,学生选择较少,就餐时间食堂人流集中,周边交通较拥堵,引入“泛”餐厅概念,除集中食堂外,在组团中分散布置小型就餐区,不仅仅局限于食堂,图书馆首层、未来教学区首层等都可设置咖啡简餐,服务半径更加合理,给学生提供多样就餐选择的同时缓解食堂瞬时就餐人数过多的问题。

2 实践项目之规划与建筑设计

本文以笔者负责参与的实践项目为例对民办高职院校校园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汉口学院京山校区选址位于京山市武荆连接线与南环路交叉口,基地西侧紧邻武荆连接线,北侧毗邻南环路,基地东侧紧挨连绵起伏的山脉,自然地理环境优越。预计招生人数为15000 人。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3 万m2,建筑面积39万m2,本项目在规划设计开始初期就立足未来发展,将容积率建议抬高至1.1。本项目规划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建筑与整个规划的理念对接:

2.1 设计构思

(1)山水校园。旨在致力保山护水,打造独一无二的山水校园景观。规划了西侧和北侧两条空间序列,西侧进入学术区,视野开阔,空间随场地礼仪轴线渐入佳境。

(2)文脉校园——院落书院。延续中国传统书院品学兼修的语境,院落布局,院落式布局同时能提高可建面积,最大限度保证校园未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共享校园。校园打造共享流线,串联体育馆、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图文综合楼与接待中心等。注重城市连接,构建校园对外共享空间,打造与城市共享互动的共享平台。

(4)创新校园——学宿对应。规划布局采用组团布局,组团内满足学、宿对应。教学、生活、运动区紧密相连。

2.2 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在深入分析地域环境、校园现状用地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校园成熟而有效的布局模式,校园呈现“一轴一带多核心”的规划结构,如图1 所示,东西向的创新轴与南北景观轴共同构成了校园的第一级空间结构,各组团结合两轴布置,整体结构清晰,层次丰富。

图1 项目规划结构分析

(1)“一轴”——东西校园礼仪轴。校园礼仪轴从西校园主入口进入,经过中轴广场到达东面的图书馆,是校园最重要的礼仪轴线,展现了校园稳重的求学气质。校园共享轴以中心片区的生态景观园为中心,以景观渗透的形式串联起南北三大片区,以连续而高效的共享交往步行脉络形成与园林景观相融的南北轴线。

(2)“一带”——生态共享景观带。设计结合基地现状的自然绿地和水体景观,以自然具有活力的绿化环境空间一气呵成地串联起校园中心片区,与学生经常使用的公共建筑以及步行脉络高度融合,在优美的环境中促进师生交流交往,形成校园生态共享景观带。

(3)“多核心”——多个交往核心。汉口学院京山校区包含教学区、生活区、专家楼、生活区、体育区、商业区、公共教学区等七个功能组团,中心景观带贯穿始终。其中西侧为教学区,与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共同形成校园主轴;生活区与专家楼位于景观最优的东侧;南部生活区域与体育区相辅相成;北部为对外功能,占据角部优势地理位置。

各个建筑组团形成各自的园林交往核心,保证各个空间的舒适性以及场所感。

2.3 交通组织

交通规划以“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低碳交通”为原则,既考虑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日常出行使用最为频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本次规划结合“低碳出行、便捷高效”的设计原则,在校区主环路新增自行车道系统规划,方便校内学生的日常出行。自行车道设置在车行道水平面上,地面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来区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在保证自行车流通行通畅性的同时,也减少自行车与人行道上行人碰撞的意外发生。自行车停车场在多个公共建筑周边集中布置,结合公共教学区、学院区、学生生活区等内部各个建筑组团外围周边空地集中停放来解决,方便而不影响景观。

2.4 景观与绿化

设计以“点、线、面”的收放为基础梳理出校园的公共空间系统:点为景观核心节点,创造可驻足的具有记忆点的空间;线为步行脉络,以狭长并紧邻校园景观的空间促使交往的产生,并且连续地串联校园重点空间;面为场所空间,以大片的生态绿地或者起伏的丘陵生态空间创造丰富的场所体验。“点、线、面”以不同尺度不同形态的方式使整个校园的公共空间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5 竖向规划

场地内原始水体,山林众多,丰富的景观要素为新校区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场地整体高差较大,西南低、东北高。基地中保留有若干栗树林。规划用地内空气质量良好,具有宜居、宜教、宜学的生态环境。基于上述用地条件,该用地竖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基于现状基地实际情况及周边道路标高,结合土方平衡,排水方向做好总平面设计,并使规划单体建筑根据现状地形,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

2.6 建筑设计

设计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充分考虑气候的特点,将架空通风、立面遮阳、通风冷巷等设计手法融入到建筑单体设计当中,提升建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同时对传统地域建筑的形体、材料、色彩、空间等元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现代的手法进行演绎与表达在建筑的设计上,体现京山文化的同时更具学院特色,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契合。

3 结语

本文讨论的民办高职校园规划区别于传统大学校园规划,从集约用地、功能创新出发,以民办高职院校为关注点,就如何实现民办高职校园合理规划的一些思考展开研究。规划布局从设计构思、校园文化、流线、景观、单体形态等提出初步的设计策略,作为当前民办高职校园集约化建设的一种可能的补充模式,为将来若有需要的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组团民办景观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景观别墅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