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使用者活动场景的消防训练基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华东某省级消防应急训练基地为例

2021-03-10刘畅

建材与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消防站生活区救援

刘畅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4)

随着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其职责任务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型,各地各级消防应急训练基地项目日渐增多。但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去部队营房式的设计模式难以满足新的多种训练科目的要求;如今消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的转型,对训练基地的空间品质、使用舒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财政收入紧张,为节约政府投资,应做集约化、合理化设计。

尽管各地训练基地所处的场地情境不同,训练科目也需按各地常见灾种调整,然而其设计策略是可以被探索和总结的。消防训练基地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校园,其规划可以参考使用小型城市设计的某些方法。

1 基地活动场景分类

消防基地中使用者活动场景可按是否为训练活动分为两大部分。

1.1 训练活动场景

一般将训练活动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基地化训练和模拟化训练。利用基地模拟训练设施,针对常见典型火灾、事故灾害对象,模拟各战斗程序与作战行动。与规划设计层面相关联的有以下类型:①仪式比武类(a.消防部队检阅仪式;b.特种车辆、设备列装仪式);②实战训练类(a.体技能训练;b.模拟消防训练);③模拟救援训练。

1.2 非训练活动场景

非训练活动场景可细化为以下两类:①消防救援官兵在训练基地内的内向型生活类活动,涵盖教学、住宿、饮食、训练等;②相对外向的市民体验活动、公众参与活动。

2 活动场景分析

2.1 训练活动场景

(1)仪式比武类。本类别特征为主席台与部队设备等成为相对应的空间组合。主席台可以较高位置俯瞰整个仪式现场,保证视觉可达,可利用体育场看台或较高建筑顶层实现;部队、车辆、设备则占据较为完整开阔的场地,并设置平行于主席台的行进通道。

(2)模拟训练类。本类别有以下规划需求:首先,实战训练存在展示需求,尽可能分类集中布置;其次,真火类训练会产生烟气,宜集中布置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最后,山岳救援需陡坡用于攀爬、速降,水域救援需竖向高差构建激流救援设施,船舶救援需真实水域,这些都应结合地形灵活设置,减少工程土方量。

2.2 非训练活动场景

2.2.1 生活类活动场景

训练基地一般按照区域管理要求,分为训练区、教学生活区两个大部分。消防救援官兵的住宿、教学、饮食、训练活动,对应教学生活区内部及其与训练区关系的规划布局。训练基地的管理模式有准军事化特征,又有应急救援队伍职业化、人性化的转型要求,故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整理归纳出训练基地的以下特点:

(1)宏观层面。尽管原理上与校园规划类似,但其室内课程相对较少,室外实操较多,所以其训练场特别是体技能训练场使用率高,规划上教学、食堂、宿舍均应与之紧密联系。结合场地景观条件,应适度设置休憩空间,在宏观层面提供公共、共享、私密三个梯度的使用空间组织。

(2)微观层面。整队集合、列队行进、集中使用等准军事化管理方法在短期内会继续存在,故应提升相关活动的空间使用品质。例如,建筑出入口的疏散场地宜完整方正,便于整队听训;一侧人行道宜较宽且在行道树的遮蔽之下,提升行进舒适度;建筑内部疏散楼梯疏散宽度宜按三股人流设计,满足列队使用的顺畅;食堂宜场地中心区布置,减少用餐轮换时间。

2.2.2 公众参与活动场景

消防救援相关知识的普及、宣教也是职能部门的任务之一。训练基地中教育科普设施类型完备,是开展市民体验、公众参与活动的理想之所。此类外向型功能宜单独成区,道路、停车满足独立使用需求,实现富有弹性封闭的管理。具体功能可以结合内部教学功能布置。

2.3 其他规划层面

从城市用地分类角度,消防基地属于U31 消防设施用地,且用地相对较大,则为服务城市周边区域的消防站不便另行划拨用地,故消防基地中常设置不同等级消防站。消防救援中,消防车和消防物资是重要的物质支撑,训练基地也需要为消防车提供修理场所、为消防救援物资提供仓储空间。

消防救援犬基地是消防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一环,也常合并用地使用。其功能特点是易产生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故应置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且应远离生活区,内部应区分常规犬舍和隔离犬舍。

随着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应急救援的某些功能会加入进来,如救灾物资储备库,宜独立设置出入口,布置在地势较高处,保证物资投送效率,也不受内涝威胁。

3 规划设计实践

下文主要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某省级消防应急训练基地为例,从总体规划、分区设计两个部分,结合使用场景,基于项目特殊性做规划设计说明。

3.1 总体规划

本训练基地涵盖以下功能:消防训练基地、特勤消防站、消防救援犬训练基地、战保车库和仓库、救灾物资储备库等。用地位于城市用地边缘,大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征,起伏较大,场地内现状为丘陵地貌,存在陡坡、洼地、池塘等地形。

(1)功能布局。从大功能区块出发,应分为三大部分:A.教学生活区,集中建筑群(包含消防站);B.训练区,大面积硬地(消防车反复开行)、多种构筑物;C.仓库、车库、消防救援犬舍。其中A区人员使用、消防站服务、建筑立面形象均功能外向,生活区内向;B 区功能内向完整场地;C 区仓储功能外向,地势要求较高。

功能分区如图1 所示,总体上呈现从南到北对应由教学生活到训练、自东向西对应由人员活动聚集到物资聚集的梯度变化。

图1 功能分区

(1)城市接口与道路系统。场地仅东南侧沿城市道路可以开设两个出入口,东侧主入口兼顾车行人行,并作为消防站出车口;西侧次入口服务于训练场地、仓库区等。训练活动中消防车需要进入训练场地开行,相关道路需要额外加强,故内部道路需区分训练用道路和普通道路。内部道路采用环形主干,生活区和仓储区分别设置次级环路满足使用及防火要求,如图2 所示。

图2 道路系统

3.2 分区设计

(1)教学生活区。本区教学活动、市民体验等设置在主入口一侧的沿街区域,入口广场作为装备列装、队伍听训区域;沿街左右两侧为特勤消防站,标志消防建筑主题;教研楼顶层模拟控制中心可俯瞰北侧整个训练区域;功能较为内向的宿舍,远离道路、烟火训练区,靠近东侧城市绿地;食堂位于教学生活区L 型的转角位置,便于各区域人员同时使用。

本区与训练区衔接处设置停车场及整列队区域,满足管理需求;衔接处高差接近3m,在道路两侧以自然护坡形式消解,生活区一侧设计较宽人行道和树荫,提升步行舒适度。

(1)训练区。体技能训练区作为使用率最高的场地,设置在用地中心,各种训练构筑物设置在其西侧,烟火类训练区远离生活区。

结合竖向条件,将训练场地中较为平坦的一块作为烟火类训练场地,北侧起伏较大的区域作为山地、水域救援场地。使得自南向北降低车辆使用率,缓解内部道路压力。

(3)其他区域。消防救援犬舍布置于下风向,并利用训练场地、停车库与其他区域分隔,降低噪声、气味影响;其南侧的仓储区地势较高,且接近次入口。本区与训练区衔接处道路采用12m道路,满足物资货运及消防车同时使用的需求。

4 总结

消防救援基地规划是一类特殊的规划类型,初看似与普通校园相同,然而在具体使用场景上截然不同。研究发掘其使用场景的具体特征,使之与各种场地条件有机结合,并选择更为合理的技术路线,如此才能提供更为有效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猜你喜欢

消防站生活区救援
参观消防站
紧急救援
基于大数据+GIS的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3D打印大救援
基于GIS的鄢陵县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救援行动
提高梅山钢铁企业生活区电费回收率的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