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藏族、傈僳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2021-03-10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前言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系列文件,对全国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严格监控,并沿用至今。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变、地理环境因素、民族差异等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结合当前身体素质总体下降的问题以及测试中凸显的一些问题,重新修订《标准》是必然的。迪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青藏高原延伸的横断山脉之上,境内三江并流(金沙金、澜沧江、怒江),海拔高差达5254m,年平均气温4.7℃-16.5℃,最低达-27.4℃。孕育了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汉族、回族、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由于其特殊的校园条件(学校容量大、锻炼效率低)、环境(高海拔、低氧、低温)、生源(各民族集聚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和氛围(民族集聚、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体质状况可能区别于其它地区,不同民族间的体质状况可能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针对迪庆州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其身体形态、营养状况及各项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了解2个民族学生体质发展状况,为迪庆州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监控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香格里拉市三所中学(迪庆州民族中学、迪庆州藏文中学、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2014-2016级藏族和傈僳族2个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原始数据为基础,共计2828人,其中藏族1825人、傈僳族1003人。
1.2、研究方法
(1)测试指标。
以2014-2016年迪庆州三所中学体质健康测试原始数据为基础,抽取指标包括民族、性别、身高、体重、BMI指数、肺活量指数、50m 跑成绩(S)、立定跳远成绩(cm)、坐位体前屈成绩(cm)、男生1000m跑成绩(s)和引体向上、女生800m跑成绩(s)和仰卧起坐成绩等。
(2)判定标准。
根据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评价标准,按照每名学生具体年龄进行评定,每名学生的总分评定权重为: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占 15%、肺活量均占15%,50m跑占20%,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均占10%,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占 10%、1000m跑(男)/800m跑(女)占 20%,每个指标及总分评定等级为:≥90.0分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为不及格。
(3)统计分析。
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使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测试组(±s),经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对于同性别、同指标采用t检验,置信区间为95%,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藏族、傈僳族两个民族同性别的体质健康指标等级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藏族和傈僳族男女学生身体形态结果分析
从表1中可知,本研究抽取对象中男生1223人(藏族802人、傈僳族421人)女生1605人(藏族1023人、傈僳族582人)。其中男生中傈僳族的正常比例高于藏族,同时超重和肥胖比列均低于藏族;女生中傈僳族的肥胖比例低于藏族,且正常比列高于藏族;经卡方检验男女两组的检验结果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从整体比列来看傈僳族的正常比列较高,低体重比列相对较高,整体体型偏瘦,而藏族的体型则相对偏胖。BMI是反应学生身体形态的重要指标,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测量计算,来衡量身体形态是否正常或健康,从而反映人体生长发育速度、营养状况等,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傈僳族的正常比例较高,表明傈僳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较好,但傈僳族男生的低体重比例相对较高,说明傈僳族男生身体形态部分偏瘦,存在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的问题。藏族的正常比例偏低,且肥胖比例、超重比例以及低体重的比例都比较高,说明在藏族群体中学生的体型差异较大,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导致学生个体间营养补充过剩和缺乏的情况。上述情况说明2个民族间的身体形态都存在不同差异,且有各自的特点,而身体形态指标受遗传因素、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的影响。本研究认为不同民族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生活地区的地形、气温等环境因素以及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摄取来源是造成身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还需进一步实证调查研究。
表1 藏族和傈僳族男女学生BMI分布情况
2.2、藏族和傈僳族学生身体生理功能测试结果
从表2中可知,男生中藏族的良好、优秀比率均高于傈僳族,且及格率也明显高于傈僳族;女生中藏族的优秀、良好比率和及格率也高于傈僳族,傈僳族的不及格比率较高。T检验结果显示藏族男生肺活量成绩3159.1±721.8明显高于傈僳族2944.2±683.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藏族女生的肺活量成绩 2288.2±623.4优于傈僳族 2141.8±56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藏族的肺活量成绩均优于傈僳族,藏族的呼吸机能水平要好于傈僳族。
表2 藏族和傈僳族学生肺活量测试结果分布情况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受年龄、性别、身材、呼吸肌强弱、肺及胸廓的弹性及大小影响,反应人的生长发育水平,一般来说,身体越强壮,肺活量就越大,且与最大摄氧量有正相关。表2的分析结果说明藏族的发育水平优于傈僳族,体型也相对高大强壮。但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生长发育,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如长期进行体育活动的人要相对要高,同时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的肺活量也高于平原地区,因此两个民族肺活量差异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如,藏族居住的平均海拔要高于傈僳族,且地势复杂,长期居住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从而对身体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3、藏族和傈僳族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由表3中可看出,男生中藏族和傈僳族的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以及1000m等项目的成绩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在引体向上项目上傈僳族优于藏族,且有显著性差异。女生中也只有立定跳远项目傈僳族优于藏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项目成绩均无差异。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体育锻炼、营养及环境更为密切,上述调查显示男生的速度、爆发力、柔韧、耐力等素质均无明显差异,但傈僳族的上肢力量优于藏族;女生的速度、柔韧、耐力、核心力量素质均无差异,但傈僳族的下肢爆发力优于藏族。以上结果表明,2个民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中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本文认为傈僳族的体重正常比率较高且偏瘦是傈僳族在两个力量项目中取得显著优势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受到种族差异、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校内、外体育活动有关。
表3 藏族和傈僳族男女生各项成绩统计情况
3、结论
(1)傈僳族的BMI正常比例较高身体形态发育较好,有部分偏瘦,存在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的问题。藏族的BMI正常比例偏低,且肥胖比例、超重比例以及低体重的比例都比较高,藏族群体中学生的体型差异较大,学生个体间营养补充存在过剩和缺乏的情况;
(2)受高原低氧环境以及运动锻炼等因素影响,藏族的肺活量显著优于傈僳族,因此藏族的呼吸机能水平、生长发育水平以及体型均优于傈僳族;
(3)傈僳族学生和藏族学生的速度、柔韧、耐力等素质均无明显差异,但傈僳族的力量素质明显优于藏族,例如,上肢力量耐力、上肢爆发力、下肢爆发力。2个民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中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受身体形态、种族差异、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以及校内、外体育活动影响;
(4)肺活量指标仅能用来衡量生长发育水平、呼吸系统机能水平,不能将其作为评价耐力素质的依据,仅有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