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田径世锦赛女子50km竞走前8名选手速度特征分析
2021-03-10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竞走项目一直以来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在国际大型运动赛事中可以去争金夺银的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国女子50km竞走项目发展迅速,多名运动员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在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中女子50km竞走更是取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本研究从速度变化特征及战术运用的角度对2019年田径世锦赛女子50km竞走比赛前8名运动员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中规律,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参赛能力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女子 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中有关竞走速度分配和战术安排的资料,对世锦赛运动员进行分析。
(2)数理统计法。
用SPSS 25.0和Excel 2003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结合有关专业理论进行逻辑分析。
(3)对比分析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动员速度变化特征,以探讨世界优秀女子50km竞走运动员在比赛中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规律。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女子50km前8名运动员整体速度变化情况
为了更好的分析运动员的速度变化情况,本文把女子50km全程程分为每5km为一个阶段。如图1和表1,获得前两名竞走运动员梁瑞和李毛措的全程速度变化相似,两位运动员在前30km采用逐渐加速的方式逐渐反超对手确立了领先地位,之后速度稍有下降,在最后5km冲刺阶段速度又有所提升以期获得更好成绩,全程速度变化类似于倒“V”形,但是李毛措在前程加速阶段和速度保持阶段速度都有所起伏,而梁瑞的加速阶段和最大速度保持阶段相对稳定。Eleonora Anna GIORGI和Khrystyna YUDKINA全程速度变化起伏较大,速度呈现明显的“波浪形”变化,Olena SOBCHUK和Khrystyna YUDKINA全程速度变化总体趋势为为加速—降速—加速,根据两位运动员的速度变化总体趋势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速度变化曲线看成类似于 “N”字形。Faying MA开始逐渐加速,在20-30km阶段速度稍有下降,之后又加速行进,总体来看该运动员前40km速度波动小类似匀速,而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前八名运动员中有四位运动员的全程最小平均速度出现在0-5km分段,另外四名运动员虽然最小平均速度虽然出现在0-5km分段但是他们0-5km分段的平均速度与全程最小平均速度的差值很小,在最后5km冲刺阶段5名运动员达到自身全程最大平均速度,其余3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各分段平均速度差值(表2所示)可以发现大部分运动员在25km出以后开始降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大部分运动员速度都是以低于平均速度开始比赛,逐渐加速度到25km处,之后不同运动员在达到自身最大速度或者接近自身最大速度后,随着疲劳的加剧,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慢,在最后5km的冲刺阶段运动员较高的速度进行冲刺。
图1 女子50km竞走比赛前八名运动员速度变化曲线图
表1 女子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不同时段竞走速度及标准差一览表m/s
表2 女子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不同时段竞走平均速度与全程平均速度差值表
2.2、女子50km前8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速度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1和表1可知,冠军梁瑞开始前以较慢的速度开始行进,之后逐渐加速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在20km以后各分段平均速度大于全程平均速度,在30-35km分段达到全程最大平均速度,之后稍有调整,速度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体能消耗导致的,也是为最后冲刺阶段做出的战略性降速,但是速度下降不大,这充分体现了梁瑞优秀的个人能力,最后5km速度有所提升,分段平均速度仍高于全程平均速度。另一位中国运动员李毛措在前30km逐渐加速确立领先地位,在25-30km分段达到自身最大分段平均速度,之后速度逐渐下降,虽然在最后20km速度变化有所起伏,但不能掩饰其体力下降导致速度变慢的趋势,最后20km的速度保持能力和冲刺能力与梁瑞差距明显,这也是导致他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原因。第3名运动员全程存在3个速度较高的区间分别是20-25km、35-40km、45-50km阶段,速度波动起伏较大,前半程可以紧跟梁瑞和李毛措,但后半程过早降速,使得她与前两名运动员拉开差距。第4名运动员最大平均速度和冠军一样出现在30-35km阶段,并且前35km也是采用逐渐加速的方式,但是速度相对较低,并且在35km出降速十分明显,降速程度是八名运动员中最大的,这表明其后程能力不足,这是她与奖牌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第5-8名运动员在前45km速度虽然存在起伏变化,但变化程度不大,各分段平均速度在3m/s左右,即使在某些分段出现降速,但是速度变化幅度均小于0.1m/s,总体来看这4名运动员速度变化类似于匀速或者加速度不大的匀加速,这使得他们体能消耗相对前两名运动员较少,使得他们有较好的体能储备进行冲刺来摆脱排名相近的运动员来争取一个相对较好的名次。
速度的变化特征反映了运动员自身速度在不同比赛阶段的波动幅度和发展趋势。它可以用平均速度的标准差来进行评价。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变量。标准差大,说明运动员速度变化大,采用的是“变速走”的方式;标准差小,说明运动员速度变化小,采用的是趋向于“匀速走”的方式。如表1所示,前8名竞走运动员平均速度标准差从小到大依次是:梁瑞>Magaly BONILLA>李毛措>Faying MA>Olena SOBCHUK>Eleonora Anna GIORG>Khrystyna YUDKINA>Júlia TAKáCS。除了第8名运动员外,其余七名运动员的每个区段平均速度标准差均大于0.05,这表明世界优秀运动员基本采用“变速走”。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优秀女子50km竞走运动员取胜的速度规律主要表现为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出发逐渐加速至自身最大速度,之后速度稍有下降,作为自身调整阶段,但是速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准,在最后5km进行冲刺。
3、结论与建议
(1)在女子50km竞走比赛中变速走的速度变化方式被多数运动员所采用的。最后的冲刺阶段运动员都能保持较高的冲刺速度;
(2)世锦赛女子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基本上是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匀加速,至25-35km达到最大速度,之后速度略有下降进行调整,最后10km加速明显,全程速度呈现加速降速再加速的特征;
(3)中国女子50km竞走运动员竞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速度保持能力和后程加速能力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