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021-03-10杨晓东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1期
关键词:融合度城乡融合

杨晓东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从城乡融合视域角度来看,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城乡间的交流互动也逐渐加深,促使城乡间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融合发展。在城乡间生产要素流通不断加快的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得以加速,反过来起到了促进城乡融合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便为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 理论基础

1.1 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伴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快,社会劳动分工将进一步深化,促使产业间交叉点逐渐增多,形成不同工序、区段的产品内分工组织业态,在推动产业融合的同时,产生相应结构效应。在上下产业之间形成的交叉点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呈现出较强关联性,将作为结构融合点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促使各种新经济业态得以产生[1]。在产业范围得到拓宽的同时,高级化的城乡产业随之出现,能够借助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强产业间的关联,在传统产业中实现新产业串联,促使产业经济效益得到增加。2019年,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鸭稻共生、中央厨房、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多业态得以产生,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达14.9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年营业收入达 8 000 多亿元。伴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能够推动农业物联网、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融合,促使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经营模式,加速产业融合进程。

1.2 空间重构发展理论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村镇和农村间开始实现互联互通,促使区域空间得到了重构,为产业上下延伸和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城乡间要素关联不断加强的同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不断相互渗透,促使传统分工格局被打破,促使城乡资源空间配置得到优化。而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在一定空间布局上实现新产业催生,起到推动传统工业聚集区完成空间转型的目标[2]。2019年,农村各类产业融合主体累计达350万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形成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融合格局。从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来看,采用不同空间转型机制可以取得不同的产业聚集效应,促使聚集区的产业功能得到置换,推动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为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从宏观层面来讲,空间融合发展能够推动产业链连接机制创新,促使产业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1.3 消费拉动发展理论

居民收入情况和消费水平是反映城乡融合程度重要标准,在融合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可以促使农村地区消费水平得到提高,起到劳动由农村赋予拉动力向城市发展的作用。而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等行业转型,农民也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市场边界将得到拓宽,农村就业空间将逐步增加,起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报告可知,预计在202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伴随着农民消费观念和生产意识的转变,将开始采取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从单一农业生产向种养结合、生产旅游一体化等方向发展,促使农村二、三产业增值,在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4 环境效应发展理论

结合城乡融合发展需求,政府近年来不断增加农村地区基建投资,希望在对农村产业空间布局进行调整的同时,优化农村地区生产条件,提高农村服务水平,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在环境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产业技术改革得到了推动,开始加强与高薪技术和绿色技术的融合,使原本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得到转变。在加强科技与农业结合的过程中,高质、高产和高效的产业模式得以被提出,粮食加工区在农村得到了建设,种植、收储、加工制造、物流、销售等各环节一体化的三产业融合体系也得到了建立,在改善农村面貌的同时,为产品生产提供了质量保证[3]。预计2020年,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面,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9.5%左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和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保持40%和10%左右。以特色产业和产品优势为基础,农村得以发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结构,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 实证研究

2.1 实证分析条件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城乡融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对这一结论进行证明,还要以某省2013—2019年数据为依据,在建立城乡融合度评价体系完成融合度评价的同时,对该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然后对二者的关联性展开分析。选取的实证数据来自于2013—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信息,利用SPSS 21.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提取和计算,最终完成城乡融合度和产业融合度测评。

2.2 城乡融合度评价

在城乡融合度评价方面,需要对城乡各自的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城乡差异进行融合度评价。考虑到城乡在各方面的差异,还要设定不同的综合评价指标(表1)。各指标可以作为有序参量变量,根据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判断系统有序程度,有序程度越高,取值越大。在分析有序度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有序度与乡村有序度的融合程度,能够完成城乡融合度评价,评价值越高,说明融合程度越高。

表1 城乡发展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按表1思路,可建立城乡融合度评价模型,将各年度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得到相应决策矩阵,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城乡融合度Ct的计算公式:

(1)

式中:uit为第i个参量在第t年的城市和乡村发展有序度,λ在-1和1之间取值。得到的数值<0,说明城乡发展处于不融合水平;在(0,0.4]范围内说明低度融合;在(0.4,0.8]范围内说明中度融合;在(0.8,1]范围内说明高度融合。

2.3 产业融合度测算

在产业融合度测算方面,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法,从市场融合、业务融合与要素融合3个角度进行产业融合度分析。在市场融合度评价方面设置产业增加值、新增固定资产和地区生产总值3项指标;在业务融合评价方面需要设置民间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2项指标;在要素融合度评价方面需要设置法人单位数、就业人数、耗电量3项指标[4]。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HHI计算公式:

(2)

式中:λ1、λ2、λ3分别为市场融合、业务融合与要素融合3项指标权重,X、Y、Z、A、B、U、V、W分别用于对8项三级指标进行衡量,Xi、Yi、Zi、Ai、Bi、Ui、Vi、Wi分别为该省各市对应指标数值,x、y、z、a、b、u、v和w分别为各指标系数,λx、λy、λz、λa、λb、λu、λv、λw分别为8项指标权重。

采取该种方法对各市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能够使不同指标对产业融合度的重要程度得到考量,同时也能体现指标差异性,使产业融合度得到全面分析。为简化分析过程,可以采用等权重分析法,假设λ1、λ2、λ3取值均为1/3,λx、λy、λz取值均为1/3,λa、λb取值均为1/2,λu、λv、λw取值均为1/3,能够避免指标选取不当引发的测算误差。针对得到的HHI数值,考量到基本不存在产业不融合情况,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区间,[0,0.2)、[0.2,0.6)和[0.6,1],分别为高度融合、中度融合和低度融合,说明HHI数值越大,产业融合度越小,反之则产业融合度越大[5]。

2.4 二者关联性分析

对城乡融合度与产业融合度的关联性展开分析,首先可以对该地区2013—2017年的融合度趋势进行比较(表2)。

从总体上来看,该地区自2013年以来,城乡融合度处于不断提高状态,2019年城乡融合度已达到0.83,属于高度融合水平。而从产业融合度发展情况来看,存在小幅度波动,但总体呈数值下降趋势,融合度则为不断提高水平,在2019年达到了高度融合水平[6]。由此可见,地区城乡融合度与产业融合度保持了相同的发展趋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分析原因可以发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建设升级,带动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速城乡市场融合与生产要素融合,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与产业融合发展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但产业融合不仅受到市场融合与要素融合的影响,还将受到业务融合情况的影响,而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能否促进业务融合,还取决地方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7]。

表2 地区2013—2019年城乡融合度与产业融合度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对地区2019年城乡融合度排名前5的城市展开分析,对城乡融合度与产业融合度展开水平分析比较[8]。采用专家打分法对二者关联度展开分析评价,得到表3。

表3 地区2019年城乡融合度排名前5城市产业融合度与关联度分析

从关联度数值来看,产业融合度较高的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与产业融合发展关联较为密切,但部分城市产业融合度较低,城乡融合发展为推动产业融合做出的贡献较小。对产业融合度较高的WF市展开分析发现,其市场融合度和要素融合度分别达到0.29和0.22,达到了中度融合水平,业务融合度为0.17,则达到了高度融合水平,HF市也存在相同情况。对产业融合度较低的CZ市展开分析,其市场融合度、业务融合度与要素融合度分别为0.38、0.24和0.32,均处于中度融合水平,其他2个市的3项指标也均处于中度融合水平。综合分析比较发现,在业务融合度从中度提升至高度的情况下,城市产业融合度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同样达到高度融合水平[9]。由此可见,在城市的城乡融合度较高的情况下,产业融合度主要取决于业务融合度水平高低。结合城市融合度差异,还应在推进产业融合过程中采取差异化融合模式,推动地区农村农业的多样化发展。在城乡融合度与产业融合度关联性较强的地区,业务融合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在产业融合战略制定方面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地区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统筹发展与建设,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合理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分配,保证城乡分工合理,同时促进跨行业、跨地域产业融合,能够从推动市场融合和要素融合角度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关联度较低的城市还应产业融合与城乡统筹衔接管理,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贯穿产业融合理念,鼓励农村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产品与业务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向着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方向发展。在加强现代经营理念利用基础上,完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能够在实现产业链延伸的同时,从业务融合角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农村地区得以加速发展[10]。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结构融合、空间重构、消费拉动等角度展开分析表明,城乡融合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而在实践研究阶段,通过建立城乡融合度评价体系,同时加强产业融合度测算,能够对二者的关联性展开分析。分析结果可以证明理论研究的正确性,因此,还应采取措施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便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猜你喜欢

融合度城乡融合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