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灌云豆丹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1-03-10许雨辰宋琳玉陆文雅
齐 月,王 婷,许雨辰,宋琳玉、陆文雅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1 灌云豆丹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管理及优化理论,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纵向协作关系,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角度对豆丹产业链进行分析,其产业链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灌云县豆丹产业链
1.1 豆丹生产现状分析
1.1.1 豆丹养殖面积、产量变化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之一,连云港灌云县则是江苏省大豆生产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大豆产量降低,供需矛盾突出。灌云县自2000年以来,因地制宜发展了特有的大豆—豆丹反季节综合种养技术。目前,灌云县建立了侍庄豆丹文化产业园、小伊乡春园等多个豆丹养殖示范区。2013年至2019年以来,灌云县豆丹养殖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2019年灌云县全县豆丹养殖面积近20 000亩,产量达2 500斤,灌云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并有产业经纪人赴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推广豆丹养殖技术,通过统一组织收购、运输进行豆丹的批发和零售,扩展了豆丹的养殖空间。据统计,灌云县农业总产值自2013年51.12亿元增长到2018年68.79亿元,上升了34.56%,灌云县农业发展规模扩大,拉动了灌云县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数万人就业。
图2 2013-2019年灌云县豆丹养殖面积及产量情况
1.1.2 豆丹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据团队2020年10月赴灌云县实地调研所得数据对豆丹养殖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2019年,灌云县豆丹每亩直接生产费用5 441.64元,其中,豆丹种苗、土地租金、大棚造价及维护所占成本较高,分别占总成本比例40.85%、17.03%及16.89%。2019年,灌云县豆丹人工养殖豆丹每亩净利润约15 238.12元,而一亩大豆经济效益仅有1 000~2 000元,豆丹市场具有巨大的养殖利润。但是,由表1可得,固定成本方面,由于近些年来豆丹养殖面积的较快扩张导致灌云县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给养殖户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可变成本方面,豆丹生产尚未实现机械化导致较高的人工管理费用和技术指导费用。
表1 2019年灌云县豆丹养殖成本构成
近些年来,尽管豆丹反季节人工养殖技术取得较大突破,但是豆丹养殖技术尚未成熟、生产主体规模小等问题导致豆丹产量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因此,豆丹生产还有待发展。
1.2 豆丹加工现状分析
豆丹加工品的研发能够促进豆丹的转型升级,增加豆丹的产品附加值。豆丹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昆虫资源,在食用、药用、饲用都极具开发潜力。豆丹目前的加工方式主要以传统的美食制作方式——豆丹烹饪为主,灌云县各餐饮人员在每年的豆丹美食节上进行美食的研制探索,开发出了多种创新型菜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近年来,经过灌云县豆丹生产科技人员的研究,产品从豆丹菜肴衍生出了豆丹罐头、速冻豆丹等系列产品,延长了豆丹的保存时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反季节豆丹需求量。尽管如此,有关豆丹的深加工技术仍旧处于空白阶段,豆丹系列产品亟待开发。
1.3 豆丹流通现状分析
农产品的保存和运输是其交易中的重要环节。目前,豆丹产业已初步形成专业化物流公司,但是,流通总体状况不佳。首先,灌云县豆丹流通链主要是养殖户-豆丹经纪人-市场批发商/酒店、餐饮业-消费者,流通环节较多,且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加价,导致消费者承担较高的费用。其次,豆丹养殖主体规模小且较为杂乱,经纪人需要较长的时间对豆丹进行采收和汇集,使得豆丹在采收过程中产生损耗。最后,豆丹流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的方式,流通渠道不通畅且单一,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死亡损耗,导致豆丹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1.4 豆丹销售现状分析
灌云县作为国内最大的豆丹生产经销集散地,从事豆丹营销的经纪人达数千人,2019年销售额近10亿元。目前,灌云县已初步形成“B2B+B2C”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各经纪人赴灌云、山东、河南等养殖基地组织收购,通过冷链物流配送至灌云县农贸批发市场及餐饮酒店等行业,在灌云县内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近年来,豆丹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造成豆丹源头紧缺,加之季节因素影响,导致豆丹全年价格波动幅度大,豆丹产业利润虚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豆丹的推广。
2 豆丹产业链发展现存问题
2.1 农业养殖成本高、养殖技术有待革新
近些年以来,灌云县豆丹产业逐步扩张,土地成本持续增长,导致豆丹养殖成本高。豆丹产业新进入者由于资金匮乏和养殖经验不丰富,加之新冠疫情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豆丹产业进入壁垒,豆丹生产农户面临较大的养殖及信息风险,影响豆丹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此外,尽管反季节大棚种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前了豆丹的上市期,但是豆丹越冬死亡率高及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致使豆丹反季节养殖产量有限且豆丹质量良莠不齐,造成巨大的市场空白,豆丹供需仍不平衡。
2.2 豆丹加工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
豆丹的加工环节位于产业链承前启后的位置,加工业衔接了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又对下游的流通和消费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由于豆丹产业仍以人工管理型的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不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吸引,因而大多数豆丹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低,仅以冷冻保鲜为主,加工层次偏低,且生产设备落后,限制了豆丹产业链的延伸。除此以外,灌云县政府尚未公布统一的食品安全体系和产品质量体系,且灌云县豆丹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豆丹市场混乱无序,豆丹种虫质量参差不齐,进一步限制了豆丹的加工业发展。
2.3 豆丹流通环节效率低下
豆丹的运输和保存决定了豆丹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流通商的利益。一方面,灌云县豆丹流通环节较多,效率低下,且在运输过程中的豆丹质量监控难度较大,因而流通商承担了较高的流通成本。另一方面,灌云县豆丹生产主体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导的现状,致使豆丹流通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中生产者、经纪人、批发商等各个主体地位不平等,豆丹运输时间长,损耗率高,因而豆丹信息滞后、流通不畅。
2.4 消费市场尚未打开
调研发现,一方面,豆丹的投入市场是以连云港市为中心的餐饮行业市场,以"现做现卖"销售模式为主,在地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周边市场属于空白阶段,豆丹产业市场广度有待扩大。另一方面,豆丹作为一种地区性特色食品,通常以农作物害虫被外界认识,其营养价值尚未被人知晓。此外,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豆丹的外形,豆丹依旧只是灌云人熟知、销售、购买的产品,豆丹在连云港市之外的市场还未打开。
3 豆丹产业链延伸路径与对策建议
3.1 豆丹产业链延伸路径分析
农业产业链延伸是指围绕某一农产品的基础产业链,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或横向延伸的拓展过程,以达到拓展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豆丹产业链条延伸路径为:向上游围绕豆丹的养殖和加工环节,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发种虫培育及豆丹养殖技术,向下游延伸到深加工市场拓展、物流监管信息平台优化、豆丹品牌建设等环节。
3.2 豆丹产业链发展对策建议
3.2.1 提高豆丹产品的创新研发能力
技术是提高豆丹产量的基础。针对豆丹产业的养殖效率问题,政府应进行豆丹产业人才引进,搭建资源、人才、技术连接的桥梁,加大不同季节的大豆选种力度,研制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建立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加大反季节人工养殖方法技术攻关,提高豆丹产值。同时,豆丹养殖户应树立产品品牌理念,丰富产品种类,赋予产品文化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2.2 政府部门促进豆丹养殖户融资,提升农户金融素养
调查中发现豆丹产业目前金融借贷服务尚未健全。灌云县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强金融基础服务建设,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农业发展环境中。地方政府应切实考虑豆丹产业农户融资困难问题,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贷款优惠和政策补贴,降低农户贷款风险,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灌云县豆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2.3 打造豆丹文化品牌形象
目前连云港地区已开展了豆丹美食文化节活动来助力豆丹文化推广,但美食文化节在人群以及地域方面的辐射范围都有限,在未来可考虑开辟豆丹虫产销绿色通道,打造以豆丹美食为主题的美食旅游,建立豆丹产业工业园区、文化园区、美食园区等,在将来形成诸如保健、药品、深加工食品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与服务,树立标志性的独特的豆丹品牌形象,从而对豆丹的进一步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此外,政府可着力扶持优秀豆丹企业,填补市场空白,将其发展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明星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扩大豆丹产品在本土市场乃至周边市场的影响力。
3.2.4 加强市场监管,构建网络市场
豆丹产业链具有生产和需求数量大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网络复杂等特点,豆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有助于降低豆丹交易费用,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提高豆丹的市场化和标准化。灌云县企业和政府要积极引进和鼓励网络化人才,给农民培训电子商务相关知识,构建豆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平台构建可以采用信息服务和在线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对豆丹养殖加工户、运输公司及豆丹卵供应商提供对接服务,减少交流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提供金融借贷服务帮助用户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同时邀请食品监督管理局、环保局等入驻提供食品安全政策指导,与豆丹专业养殖合作社合作降低豆丹产品虫害率,提高豆丹产量。同时为养殖户提供销售链接,实现无缝连接豆丹供应链上下游,辅助以物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豆丹产业链一站式电商平台。推动豆丹在电子商务平台的辅助下,获得更大的效益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