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农林专业学生就业教育分析

2021-03-10黄晶晶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林恩施基层

黄晶晶

(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建设要求。习近平指出乡村的振兴包括人才的振兴,乡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1]。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也是目前阻碍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也对农业人才提出要求。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从法律层面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予以明确。可见当前人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但当前恩施地区在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地方高校学生在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恩施地区乡村振兴人才缺乏

恩施地区地处武陵山区,州域内广大区域都是乡村,全州有2307个村[3]。当前,较多乡村从不同程度贫困村出列,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乡村产业逐渐起步、乡村文化逐渐丰富、基层组织逐渐健全、乡村治理能力逐渐加强。但目前依然存在基层组织不健全、基层缺乏专业人才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乡村振兴发展。

1.1 恩施地区乡村基层组织缺乏人才

受历史、地理等影响,恩施地区乡村人口空心化严重,劳动力流失率可达86.57%[4],历史人口两极化严重,即留守农村人员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及儿童。18-60岁年龄段人口的外流导致农村基层组织难以选拔出合适的人才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通过在州域内随机调查统计发现,当前恩施地区乡村村支两委班子组成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年龄老龄化,两委班子成员中年纪普遍偏大;二是村支两委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较多乡村难以选拔出优秀的村支两委接班人;三是村支两委成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成员较少。

1.2 恩施地区乡村缺乏农林专业人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之一,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引领等多种措施共同发力,近年来恩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茶叶、白柚、中药材、蔬菜等多种产业,但由于地理、历史及经济条件限制,恩施乡村产业以农林产业为主,当前产业以产业链前端的种养殖业为主。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产业发展局限性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产业主体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难以准确把握和防治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导致产业难以健康或持续发展。

1.3 恩施地区乡村发展缺乏创新创业带头人

在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双创的背景下,恩施地区也吸引了一批人才进行开设企业、创办实体等双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双创数量较少,大部分乡村依然缺乏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创业带头人等,难以在乡村引领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头、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等。

2 地方高校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情况不乐观

湖北民族大学是恩施地区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高校,学校自1984年便着手开设林学系、特产系,发展到目前已开设园林、园艺、林学等农林专业,长期立足于服务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的农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农林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地区农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农林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受社会、家庭、学生朋辈等影响,当前农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择业就业观等呈现新的特点。

2.1 就业非专业化

农林专业如园林、园艺、林学等专业都是专业很强的技术性专业,非农林专业人员难以从事农林相关技术性工作,但受多元社会文化、多元化就业市场、金饭碗思想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多农林专业学生选择非农林专业相关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20年,学校三个农林专业毕业生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比例不高,近5年超过50%的毕业生从事专非业相关工作,除2017年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比从事非专业学生比例高10.52%以外,其他年份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学生比例都高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学生,且两者相差较大,相差最低9.62%,最高达41.22%。可见当前学生就业灵活,专业相关并不是学生就业的主流选择。

图1 近5年来湖北民族大学农林专业学生就业类别分布

2.2 就业呈现城市趋向性

恩施地区地处武陵山腹地,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等因素影响,跳出恩施到大城市就业的思想在学生及社会上根深蒂固,加之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繁荣发展,为学生进入城市就业、发展等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及丰富的福利待遇[5],而中小城镇及乡村在吸引人才和为人才解决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6],使得学生就业地域倾向于选择城市,基层及地方商业主体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图2可以看出,近5年来湖北民族大学农林专业学生选择县级及以下区域就业的比例不到40%,可见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的比例不大。

图2 近5年来湖北民族大学农林专业学生县级以下地域就业比例

2.3 创新创业体量不足

张秀娥等研究认为创新创业是引领区域发展、扩大就业及推动创新的第一动力,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7]。但通过对近5年来湖北民族大学农林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不活跃,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的数量极少或没有。学生创业的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乡村创业发展主体的数量,乡村发展缺乏示范引领,不能有效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离乡乡贤群体等返乡创业。

3 地方高校培养和引导学生助力乡村发展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地方高校要立足教育本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实现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职能。在恩施地区,农林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恩施地区的地方高校必须立足地方人才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及引导,促进人才向恩施基层流动、促进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3.1 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可见立德是当代大学生及大学的首要任务,高校要以学生立德为目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进基层、了解乡村、热爱乡村,同时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主动服务基层。培养学生把自身的理想追求融入当前国家巩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事业中去,发挥自身专业所长,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脚踏实地地在恩施及其它广大的乡村施展抱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3.2 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

专业技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学生才能在相关领域内很好地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技能,必须实心用事利用课堂教学学好各门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巩固专业知识并开展各类实践对专业知识加以利用以学活知识、学以致用。另外,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会依托专业与各地农业林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立联系及合作关系,为农林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8]。在进行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前述平台及各类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与理论联系的能力,做好专业能力储备,培养学生热爱农林业的专业情怀,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的乡土情怀。

3.3 加强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要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对农林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开展全过程、分阶段创业,就业教育及能力培育。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互动,探索建立学生、学校、家庭、企业四位一体及从入学到毕业的学生创业及就业力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农林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技能、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创业、就业能力。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职业规划的价值引领和指导,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服务基层。不断加强返乡创业、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学生基层创业就业的项目政策宣传[9]。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3.4 加强学生与社会联动

学校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但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平台,尤其是地方高校,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方面,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打造与社会的联动平台,采取让政府或企业进学校、让学生进企业或平台等,使学生参与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帮助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及形成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如可以让学生到附近各级星创天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学习创新创业。可以通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乡村、了解乡村发展障碍,立志服务乡村、促进乡村发展等。

总之,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农林专业大学生就业与乡村发展人才振兴需求可以实现互补,但要实现农林专业人才充实乡村振兴发展队伍,仅依靠学校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方面来着手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政府、家庭、学生等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工作平等、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良好风尚,政府要从政策层面引导、支持、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展,目前“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的有效实施,让高校学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实现小康跨越做出了巨大贡献。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向乡村、乡村企业流动,带动乡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好人才到基层的后顾之忧及基层的发展等保障性问题,让人才能乐意到乡村等基层建功立业、能安心在乡村扎根、能在乡村有所发展。家庭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就业[10],家庭要充分发挥学生心理港湾的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良好价值观,引导并支持学生在广阔的乡村实现其自我价值、建功立业。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价值的塑造,要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发展乡村的历史任务。要在学生、学校、家庭、政府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学生扎根乡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及提供工作、生活、发展的保障,要多方发力形成合力,从思想、政策、条件、待遇、发展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基层就业,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林恩施基层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飞檐走壁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