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遐想的“偶然” 3D纪录片《再现康宁汉》

2021-03-10文字李林

音乐爱好者 2021年2期
关键词:编舞凯奇康宁

文字_李林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此次展映可谓振奋人心,受到广大影迷的强烈追捧。本届电影节的一大重头戏是为二十世纪著名编舞家摩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1919-2009)的百岁冥诞而制作的纪念影片——3D 纪录片《再现康宁汉》(Cunningham,2019)。片中除了收录了其未公开的诸多录像作品、演出片段以外,还记录了他和一生中最重要的搭档之间相濡以沫与无间合作的画面。这位搭档便是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偶然音乐先驱约翰·凯奇(John Cage)。

《再现康宁汉》由出生于莫斯科的阿拉·科夫根(Alla Kovgan)执导,并由康宁汉舞团前任舞者及讲师詹妮弗·高根思(Jennifer Goggans)及罗伯特·史云顿(Robert Swinston)担任编舞总监与监督,他们目前都是康宁汉舞蹈基金会的成员。

01 3D纪录片《再现康宁汉》

02 约翰·凯奇及其预制钢琴

1973年,摩斯·康宁汉与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舞者们

全片透过作曲家凯奇、视觉艺术家罗伯特·罗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跨界艺术家的视角,带领观众感受了现代舞的强烈冲击。导演科夫根表示自己被康宁汉编舞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他对永恒时空的追寻所吸引,从2011年就开始筹划这部纪录片。本片在纽约影展、多伦多等影展大放异彩,备受好评。片中,康宁汉描述了自己当年在华盛顿念书时,与凯奇都对东方哲学,特别是《易经》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一拍即合的经历。康宁汉正是受到凯奇作曲方式的影响,才开始以《易经》为灵感进行创作,“偶然”编舞法由此诞生。这一透过抛掷硬币与骰子等随机方式对舞蹈动作进行先后串联的做法,开创了后现代舞创作的新篇章。正因两人始终相信舞蹈、音乐应该各自独立,互相不受干扰,因此舞者常在首演时才第一次听到音乐,接受“偶然”的挑战。观众所看到的现场演出,实际上凝聚了许多不期而遇的艺术元素,而作品产生的意义,更是因人而异。

影片中有一组艺术家感悟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凯奇表示:“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寂静的。”康宁汉提出:“要创造没有音乐的舞蹈。”1942年,康宁汉从第一部独立编舞作品开始与凯奇合作,直到凯奇五十年后离世才戛然而止。在两人的合作过程中,多次产生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最有名、最具争议的就是关于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早期的舞蹈中,舞蹈和音乐在时间结构上是协调的,在某些重要的时间点上契合,其他部分又各自独立进行。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契合的时间点逐渐消失了,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变得更加自由。如今,这种脱离音乐的独立舞蹈十分著名,康宁汉舞团的舞者们都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学习和排练新作品,往往直到初演时才第一次有音乐伴奏,或是在排练时不定时地加上音乐。

除凯奇以外,科隆·南卡罗(Conlon Nancarrow)、戴维·图多尔(David Tudor)、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 G. Wolff)、埃里克·萨蒂(Eric Satie)等作曲家的音乐,都是康宁汉舞团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这些作曲家并不像德彪西、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那样被观众所熟知。

可以这样理解,二十世纪的这些伟大编舞家坚信,与他们的舞蹈作品相配合的作曲家的音乐,两者互为整体不可分离,更不可能重组,就如同由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作曲、米哈伊尔·福金(MikhailFokine)编舞的四幕滑稽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Petrouchka),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毛罗·比贡泽蒂(Mauro Bigonzetti)编舞的《春之祭》(LeSacre)等一样。尤其是在康宁汉与凯奇的合作中,作品最原始的偶然性与随机性被呈现出来:在投硬币决定如何表演的次序与结构时,即便投掷结果不合意,舞者也必须遵循。现代舞这样的新趋势随之而来,给观众一种“克制、冰冷、不近人情”的感受,如果不是有着持续的赞助支持,这样的演出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无情的冷遇。

01 摩斯·康宁汉的日常练习

或许也正是这种“ 冷静”,才最大程度地释放了舞蹈自身原始、力量、平衡、激烈与内省的美。康宁汉的作品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没有传统剧场舞台观众的约束,没有对他人的谄媚与取悦。只有这样,他才更愿意将表演放置在模拟各种大自然的环境中,例如露天的广场和空旷的建筑物天台。

作为一名当代从事音乐教育与创作的工作者,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的跨界新启是敞亮的。在当代的创作中,即便是主观上“纯粹”的表达,也极易在短期内遇到创造力、创新度的瓶颈,因此为了保持创作的活力,就要广泛汲取来自东西传统文化中取之不尽的养分,结合不同艺术领域间的艺术家学习、交流、欣赏与合作,深入经典作品的理论研究,尽可能多地走进民间探寻,这都是势在必行也不能停止的。

在最初学习现代艺术时,我一度产生过这样的误解:我以为这些作品和作者的想法是无缘无故,甚至是穷途末路的时候蹦出来的,我也确实看到有些人干脆就以故弄玄虚、装疯卖傻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创作。以现代音乐为例,不少观众听完音乐后往往不知所云。但事实上,真正优秀的现代音乐却并非如此,尤其当我们走进那些与舞蹈、影像等综合呈现的现场,观察着每一组灯光、布景,每一位舞者、演奏员的表情、肢体动作时。只有在那儿,人们才会思考起为何他们要努力与过往的艺术有所区别甚至割裂,这些承前启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场每一处细枝末节的寓意,才终于唤起观众对不同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固有印象的遐想。

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康宁汉一直是舞蹈界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契合先锋的艺术批评思想,也挑战了人们对舞蹈的传统观念。康宁汉强调动作而非内容,寻求简化舞蹈至它的本质——动作,同时又在创作中加入了机动性,相比深思熟虑的构思更倾向于不确定性。同样,他的完美搭档凯奇也始终在追求乐器本身的可能性,这不仅体现在颠覆传统演奏方式上,而且包含它们与各类物质接触后产生的音响变化。在每次演出前,创作者和表演者们都要经受漫长的创作与排练的煎熬,同时又对演出时表演者对作品的诠释以及观众的认可度表示担忧。现代艺术家们这样的坚持“无异于赌博”,影片中摩斯·康宁汉在接受采访时就如此承认道,结合影片中他所谈到的梳理后,可以这样概括:无论旧时光抑或新时代,人们在接受并熟悉传统与经典艺术的同时,会同时逐渐厌倦排斥这些作品中最基础、枯燥、单一、规律性的招数与技巧;而现代艺术工作者应当承担如何重新唤起观众对这些最质朴信息的注意和热爱的责任,这也是创造的魅力。

猜你喜欢

编舞凯奇康宁
尼古拉斯·凯奇还清巨额债务
人以修身为本 年年月月康宁
刘康宁
凯奇成长记
消失的波娜
谈舞蹈的编舞动作设计
中老年舞蹈编舞选材刍议
2017北京舞蹈双周 2017.7.18—30
康宁SMF-28?ULL光纤
康宁SMF-28®ULL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