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真的可以被设计吗

2021-03-10朱丽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命体欧阳生物学

朱丽

无论是基因编辑、器官移植,还是在实验室里“种”肉,随着颠覆性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想象力的无限扩大,人类利用生物的能力越发强大。《科学》杂志于2016年3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曾引发巨大轰动,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设计并制造出一个仅有473个基因的细菌,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最小基因组却能够自我复制的人工生命体。时至今日,“如何设计生命”这个话题依然被众多研究者津津乐道。

提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专业词汇——合成生物学。简单的说,合成生物学即人工合成自然生命中原本不具有的某些复杂功能,甚至是人工设计生命,但后者无疑会涉及科学伦理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利用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存质量,又该如何看待这项具有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呢?在一场主题为“叩问生命:从格物致知到建物致知”的科普直播活动中,几位专家带来了对前沿科学的理解和态度。

此“合成”非彼“合成”

对于前述关于细菌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汤超认为,这并非合成了一个新生命,而是“移植了一个新生命”。这一工作本质上是用化学手段合成了一种细菌的DNA,并将这个DNA放到另一个细菌母体里培养,另一种细菌读取这段密码之后就变成了第一种细菌。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欧阳颀认为,这可以看作是文特尔团队“复制”了一个生命。他们将一个细菌的序列测完以后,用合成技术将其DNA合成,并放入另外一个细菌里,另外一个细菌就按照第一个细菌的遗传密码成长起来了。

“这不是设计生命。”欧阳颀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并不知晓其中的机制,只是简单的复制,并且复制成功了,这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复制以后,科学家能不能有目的地改造它?实际上这才是合成生物学要完成的使命。

所以,问题来了,合成生物学能否彻底地、完整地设计生命体?

从这一科学研究诞生至今已过去了多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栋看来,目前的合成生物学,引入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的概念以及工程化的概念,使得生命体具有可编程性,以及有大型的知识储备和数据作为驱动。但由于我们对现有生命体的理解,哪怕是一个细菌或者单细胞生物,科学家也还没有对其整个运行逻辑实现彻头彻尾的了解。

也正因此,李栋说:“现在要设计一个全新的细胞,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在李栋看来,哪怕现在只设计一条染色体,把它放到现有的细胞里面,让它经过有丝分裂期,这都还非常困难。我们离从头设计生命还很远,这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这意味着前方还有很多基础研究工作亟待攻克,比如发展新的观测手段或解析技术,以便全景式地揭示整个生命过程等。

“生命科学(的发展)可能不仅仅是(基于)原来自己的一个领域,可能要集成像人工智能、工程学,以及其他物理学的手段等,真正做到解构生命。解构之后,我觉得再做真正的合成和‘建物致知’,这个才有可能。”李栋说。

科学伦理规范要先行

欧阳颀说,我们设计生命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合成生命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它,一个是实现工程化,后者也是合成生物学最大的目标。21世纪可能是生命世纪,意味着一场革命,即能够用生命体这些载体来设计一些机器来为人类服务。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科学家对生命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定量的规律了解得实在有限。

毫无疑问,合成生物学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距离真正设计生命还很远。欧阳颀认为,任何科学都是一把“双刃剑”,合成生物学可以合成生命,也可以合成病毒等,在科学道德、科学规范等方面应该有一些约束,否则合成生物学可以造福人类,也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李栋表示,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未来应用研究,都应建立一定的科学底线。“如果我们合成了一项病毒,那它对于人类或者单个细胞而言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们要知道),基础研究如果做得很扎实深入的话,那就意味着一旦出现某个意外事件,我们也有章可循。”

“人类在运用新的技术来改变人类社会的时候,要心存一点敬畏之心。有的事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带来的后果,不一定是我们能够应对的。”李栋表示,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要有超前考虑,对利弊进行通盘考量,再根据反馈继续推进。

说到合成生物学,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基因编辑,那么科学家又对此持什么态度呢?汤超认为,从伦理上而言,基因编辑确实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但是绝不允许编辑生殖细胞。因为人为改变生殖细胞的基因,被改变的基因也会遗传到下一代,而影响到人类的整个基因库。

欧阳颀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坦言:“这是目前科学共同体划定的一条红线。”在他看来,科学和道德之间存在一种天平,需要去平衡。

伴随新技术的还有它们——基因编辑有脱靶概率,异种的器官移植还存在很多排异反应……在李栋看来,這很可能是技术进步得还不够好,或者科学界对生命体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需要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基础研究。与此同时,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做好伦理道德或者法律上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推动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

3255500338234

猜你喜欢

生命体欧阳生物学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我家的健忘老妈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欧阳丽作品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