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善宝:守望麦田,为民育种

2021-03-10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学院周总理南京

金善宝(1895—1997),農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研究中国小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20年金善宝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学系,193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他曾任南京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他一生潜心致力于小麦科学研究,培养了不少农业院校的知名教授和农业科研人员,还培育出具有显著增产作用的小麦优良品种。

曲折的求学路

1895年,金善宝出生在浙江一个盛产毛竹的山村。他父亲是教私塾的秀才,金善宝从6岁就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然而,13岁那年,他父亲不幸病逝,私塾停办,家境日趋困难。为了争取学习的机会,他曾几次考入公费学校,但都因时局变化而中途辍学。后来,他考入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蔡元培是第三任校长,鲁迅也曾在该校任教。他的母亲节衣缩食,靠养蚕供给他读完了中学。

1917年,中学毕业在即,金善宝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渴望升上大学,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却让他对大学望而却步。当时恰逢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招生,该专修科不收学费和饭费,他便向亲戚借了路费前去投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快要开学时,学校通知学生的一些生活用品由学校代购,所需费用学生自己承担。他的母亲只好卖掉了手中所有的蚕茧,凑足了费用。但是去南京的路费还是没有着落,不得已,金善宝只好到离家30千米外的三姑婆家去借钱。三姑婆年轻守寡,无儿无女,在听说小侄孙考上了南京的大学缺少路费去上学时,毅然选择把自己“压箱底”的钱——29块大洋给金善宝,让他好好读书。就这样,金善宝走出了这生养他的山村,走到了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

1920年,金善宝毕业,并留在学校的实验农场当技术员,开始了小麦育种研究,渐渐地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小麦科学联系在一起。

赴美留学,坚定振兴祖国农业的愿望

1930年,金善宝考取了浙江省教育厅公费留学生,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课程。一年后,他又转入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学习细胞学、土壤微生物学等课程,同时参加作物育种工作。

当时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使金善宝等海外学子处处受人歧视,而金善宝也不甘示弱,维护着祖国。在一次学校聚餐会上,一位美国学生蔑视地对金善宝说:“密斯特金,把这些剩饭拿去给中国人吃吧!中国人正饿着肚皮呢!”金善宝听后,感觉这是对中国人的污辱,他无比愤怒,当即说道:“先生,遗憾得很,中国离这儿太远了,还是请先生拿到芝加哥公园里去吧!那里失业的人有的是,他们正需要这些。”

1932年,他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航船。他希望能用在美国接触到的先进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振兴祖国农业。回国后,金善宝到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授,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小麦育种研究。

战火下坚定的科研情和爱国心

1937年,金善宝随校迁到了重庆。他把上千份小麦育种材料也带到了重庆。在重庆,他仍一边教学,一边继续进行小麦选种研究。他和助手沿嘉陵江、涪江,到四川北部松潘一带进行农业考察,同时推广他们选育的良种。这一时期,金善宝从3000多份国外引进的品种中,系统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栽培的“中大2419”(后改名为“南大2419”)和“矮粒多”两个优良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两个品种很快成为我国南方冬麦区的主要种植品种。

在重庆时,金善宝了解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正在前线同日寇浴血奋战,他坚定地拄着拐杖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捐出自己的爱心钱。后来,金善宝将自己选育出的优良小麦种子装好送到八路军办事处,托人转送到延安,助力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邓颖超告诉他:“延安收到了您送去的种子,同志们感谢您。”

1946年,金善宝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继续任教授。1948年,时局动荡,台湾台中农学院聘他去任教,他断然拒绝,表示要留在祖国。

扎根一线,科研创新救灾方法

1949年,华东发生大水灾,一亿多亩农田被淹,直接影响了秋收。50多岁的金善宝带领南大农学院的教授到灾区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了种土豆、移栽小麦等抗灾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水灾带来的损失。后来,他还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移栽冬麦救灾荒》的文章。

华东一带的农民,还从未听说过冬麦可以移栽。面对持怀疑态度的农民,金善宝来到南京郊区的田地,以切身实践在田间示范给农民看。当时,仅在徐州地区,冬麦就被移栽了40多万亩,收到了良好的救灾效果。这为华东地区的农业救灾增产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生命不息,科研不止

20世纪60年代,金善宝被“勒令”靠边站,科研、工作都处于混乱状态中。1967年国庆,他被邀到天安门上观礼,周恩来总理走过来同他握手,并关切地询问道:“金老,你们农业科学院怎么样?”他坦率地回答说:“很乱。”周总理凝视着他说:“全靠你了,金老。”他感到很不安,急促地说:“不,不。全靠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的话使他多日不能平静,他拼命思索应该怎么办。最后,他决心排除种种干扰和阻力,从本身的科研工作做起。

他找助手商量,决定继续推进科研计划。年近八旬的金善宝,指导着助手们进行南繁北育的科学研究工作,还拖着年迈的身躯登上黄山、井冈山和庐山去选择夏繁的适宜地点。他也曾到过海南岛、渡过万泉河、翻越五指山去观察春麦冬繁的生长情况。

1976年,年老体弱的金善宝还千里迢迢到云南省元谋县去实地察看南繁春麦成熟前的长相。劳累的旅途中,他听到周总理逝世的噩耗,顿时悲痛欲绝。他到元谋县给治丧委员会拍了一份唁电后,就病倒了。病情稍好转了一些,他就到分散在两个山村的试验地去看麦子了。他艰难而坚定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步步行走着,以学习周总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悼念周总理。

参考资料

[1]杜景玉.我国现代卓著的农学家金善宝教授[J].中国科技史料,1984(2)83-87.

[2]孟美怡.金善宝[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3]史锁达.著名农学家教育家金善宝[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4]李燕.金善宝农科教结合的实践与现实意义[J].中国农业教育,2010(6):39-41.

[5]李燕.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08-113.

3565500338282

猜你喜欢

农学院周总理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周总理“喝”饭
南京大闯关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基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探讨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指认式病害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科学专业介绍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