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方舟:一片忠心系神州,方舟苦渡万千甜

2021-03-10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2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方舟活疫苗

顾方舟(1926—2019),一生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研究,1958年首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液体和糖丸两种活疫苗,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编有《脊髓灰质炎》等著作,曾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

献身公卫,兼济天下

顾方舟192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不幸去世后,家道中落;母亲为了生计,辞职投考杭州广济产科专门学校,学习新式接生法。顾方舟四兄弟则留在宁波,由外婆照顾。童年时期,母亲和外婆经常教导他“要争气”,自立自强,将来从医治病,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

1944年,顾方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系,在课堂上他结识了严镜清先生。当时,中国的卫生状态十分恶劣,蚊蚤虫蝇丛生,疫病横行,民众没有基本的卫生意识,这深深地触动了顾方舟。在公共卫生学家严镜清教授“兼济天下”理念的影响下,顾方舟舍弃了待遇高的外科医生职业,转投了当时的苦差——公共卫生事业。

1948年,顾方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因为战场条件艰苦加之美国大量使用细菌武器,痢疾的大面积传播严重威胁到了战士的健康和军队的战斗力。于是顾方舟被派往朝鲜战场,负责伤员的痢疾防治工 作。

1951年,从战火和创伤中刚刚走出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决定以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为体系蓝本,派遣前沿人才,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及经验。顾方舟作为375名首批留苏学生之一,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个体的命运,就这样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紧紧联结在一起。

在留苏期间,顾方舟的研究方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发病机理。他迎难而上,克服语言障碍,废寝忘食地汲取医学知识。1955年夏天,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毕业论文《日本脑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的答辩,取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到了祖国。投身于脊髓灰质炎的“战场”,对顾方舟来说,是机缘巧合下的“必然”。

舍己幼,为人之幼,医者大仁

1955年,正是顾方舟留学回国的那一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大地上暴发,侵蚀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当时,南通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0〜7岁的儿童,疫情导致466人死亡,且迅速蔓延至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一时间,脊髓质灰炎如洪水猛兽,人人闻之色变。为了避免扩散,广西一些村子家家户户紧闭门窗,足不出户,在炎热的夏天一边热汗淋漓,一边惶惶不安。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轻有重,但麻烦之处在于大多数具有隐性感染性。有些孩子好转之后自身具有了免疫力,但病毒却通过排泄传染给别的孩子。

顾方舟临危受命,被借调到上海的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开始了与脊髓灰质炎打交道的漫漫长路。

当时的中国,科学研究的实验环境非常艰苦,顾方舟竭尽全力,克服了诸多困难。他从苏联带回的一种新技术——“组织培养”,其所需成分之一是牛的血清。顾方舟就带着团队亲自去找小牛采血,骑着自行车载着装满血样的设备奔赴离县城很远的昌平研究所。

当时的疫苗有“死”“活”之分,活疫苗在当时刚刚被发明,毒力有返祖的可能性,但是好在方便普及,能很快建立起免疫屏障,且不需要多次注射,成本较低。顾方舟敏锐地意识到,活疫苗更适合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死疫苗虽然能降低发病率,但控制疫情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顾方舟抱着厚厚的研究论文,反复推敲琢磨,最终下定决心建议国家取消死疫苗方案,选择活疫苗的技术路线。

1959年,卫生部批准试生产第一批活疫苗约500万份。这亦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最后检定结束还需要经过临床试验。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

疫苗临床试验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顾方舟毫不犹豫地作出自己先试用疫苗的决定。他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因为他必须证明疫苗对儿童也安全才行。在经过多番思想斗争后,他用自己刚满月的独子做试验,为临床试验安全性和药效的初步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顾方舟既有信心也有责任感,最终顺利完成了3期临床检验,成功研制出了疫苗。

筚路蓝缕,举家入滇

早在1958年,卫生部派顾方舟去苏联考察前,政府就考虑到了疫苗的生产问题,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站。1959年1月,卫生部批准正在筹建的猿猴实验站改名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此作为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生产基地。当时昆明地处偏远,生活艰苦,顾方舟主动请缨,带领一批科研工作者扎根在距离市区几十千米外的昆明西山,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防疫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地条件非常困难,没有道路就需要职工自己修路;大山上用水也得自己抽;困难时期,人都吃不饱饭,猴子却得用苹果、蔬菜喂。由于科研活动涉及较多国外材料,有段时间顾方舟还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帽子。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副所长尹芳回忆起顾方舟时说:“顾方舟坚持生产科研文件必须读,你怎么斗他也好,怎么批他也好,反正这生产没有受影响……他都能坚持下去,我觉得这个是他最大的功劳。”

1960年春天,周恩來总理去访问缅甸时,路过昆明。顾方舟对正在视察疫苗的周恩来总理说:“周总理,我们的疫苗如果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掉脊髓灰质炎!”周总理听了,直起了身子,认真地问道:“是吗?”“是的!”顾方舟拍着胸脯道,“我们有信心!”周总理开心地笑了,打趣道:“这么一来,你们不就失业了吗?”顾方舟也被总理的情绪带动,放松下来,说道:“不会呀!这个病消灭了,我们还要研究别的病呀!”周总理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好!要有这个志 气!”

一丸济幼童,方舟渡脊灰

顾方舟结合中国的国情,设计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苗”策略:一是以县乡镇为基本单位,二是限定在7〜10天内在该地集中服用完。顾方舟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免疫屏障。

1960年12月,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为防止失去活性,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这给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疫苗覆盖增加了难度。另外,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起来很不方便。此外,服用时也有问题,家长需要将疫苗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而且小孩还不愿意吃。

顾方舟想到了糖丸,他改进了疫苗工艺,在液体疫苗外面包裹上奶粉和糖,孩子一舔是甜的就愿意吃了。随后,他与上海信谊药厂合作,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一种活疫苗新剂型。这种活疫苗糖丸冷加工的配方,不但保存了稀釋100倍的活疫苗病毒的效力,而且在常温下(20~22℃)延长了疫苗保存期,在4~8℃的家用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一些小地方根本没有冰箱,于是防疫团队的人员拿着广口暖瓶挨家挨户送“糖 丸”。

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消除脊髓灰质炎的行动,提出了要在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中国政府及时响应,承诺我们将提前5年将其消灭。从此,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被纳入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规划。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发现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年7月,74岁的顾方舟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现场的报告书上签下名字。同年10月,经中国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这一刻,距离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在云南大山里踏出的第一个脚印已经有41年。

2018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顾方舟的口述史《一生一事》,这是顾方舟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斯人已逝,但《一生一事》封面上的几行短句,成为顾方舟留给人们的寄语:“健康对于生命,犹如空气对于飞鸟。有了空气,鸟儿才能展翅飞翔。珍惜生命,爱护健康。”

顾方舟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研究多年,在他与世长辞前,顾方舟留下最后的遗言:“我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值得!”一片忠心系神州,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他是护佑国人健康的生命方舟。

参考资料

[1]徐源.使命的召唤:顾方舟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顾方舟,范瑞婷.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使命与奉献:记“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教授[J].生物工程学报,2012,28(3):376-382.

[4]徐源.病毒学家顾方舟:一生只为一件事[N].中国科学报,2017-05-08(8).

[5]汤国星,刘静.糖丸背后的真故事只有科学,没有悲情[N].中国科学报,2018-01-16(5).

3076500338238

猜你喜欢

脊髓灰质炎方舟活疫苗
盖茨再捐12亿美元,消灭小儿麻痹症
洪方舟《战疫·长城》 《西凉鼓乐图》
隐秘的方舟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
Recent Promo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Kun Opera
中国实施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
猪群免疫如何合理选择疫苗
诺伍兹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