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口算教学 提高计算能力
2021-03-09林敏
林敏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增速,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出现了严格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授课应当加强口算教学,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口算是重要的技能之一,是计算的核心部分,有利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口算教学,明确其授课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自身计算能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教学;计算能力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数与代数”中基础的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口算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以“趣”为师,增强课堂的实效
1.游戏为主,在玩中学,学中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算教学并不只有单纯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得数这一种训练方式,还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游戏、视算、听算、抢答、对口令、开火车等竞赛或游戏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10的组成》时,先利用课本的主题图,出示教师和学生在公园喂鸽子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图中鸽子的数量、男女生的人数等。然后引进10的组成,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练习,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整节课上,学生们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下课后,仍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着《凑十歌》。课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使他们能够通过趣味活动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强化手、眼、耳的配合,实现良好的口算锻炼目标。同时,这种方式具有良好的趣味性,能够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集中到课堂上,避免出现精神涣散的现象,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
2.注重实践操作教学,完善学生的口算练习体系
在口算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授课目标,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主观能动性较差,对于事物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让学生尽可能动手操作,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如在教学《4-1》时,教师带了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进教室,在课上直观演示:“如果老师手中的一个蓝气球飞走了,现在我手里还有几个气球?”学生们源于直观感知,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3个”。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3是怎么来的?”这时减法的意义就“呼之欲出”了。教师可适时告诉学生,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后,就是去掉了1个,就只剩下3个,所以要用减法来算,算式为:“4-1=3”,接着,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老师原来手中有5个气球,飞走了3个,现在老师手中还有几个呢?”学生们借助实物,可以直观地看出剩下的个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懂得减法的意义,同时因为有了物件代替数字的演绎,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以“理”为线,培养学生的思维
1.重视基础,强调算理
重视算理教学是掌握口算方法的关键。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如小棒、圆片、计数器等)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如在教学“9+4=13”时,重点讲授“凑十法”。教师要结合情境图和小棒,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操作,通过对应的摆放操作,进一步分割、捆绑,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数学概念,明确数字“9”与数字“10”的关系。当计算数字“9”与数字“4”相加时,教师可以将“4”分解为数字“1”与数字“3”,并将数字“1”与数字“9”进行相加,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随后将其捆成一捆,那么结果就是“10+3=13”,并配合画出相应的思维过程图,然后,再进行反复操作训练。这样,在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8+5”可以怎样算。通过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口诀,达到记忆数学计算技巧与规律的目标。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个体充分发挥感官功能,进一步了解抽象知识点的应用方式,降低学习难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诀计算技巧,有利于学生掌握规律与方式,显著提高口算的正确几率,降低出现学习抵触情绪的概率,也为后续学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具体实物,形成抽象概括,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用算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口算能力。
2.牢记口诀,夯实基础
在教学口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我国传统的口诀进行授课,如加减法口诀、乘法口诀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口算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诀窍,避免遇到挫折后产生厌烦心理,提高数学授课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口诀表进行反复练习,使他们能够达到深刻的学习记忆目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所有的笔算、四则运算等都要依托口算,低年级数学教学务必让学生牢记口诀,要做到脱口而出,对答如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熟记典型,合理应用
在日常的口算训练中,有很多数据是经常出现的,但由于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善于归纳和记忆,对于口算作业中的“老面孔”,经常出现做过之后不久便遗忘的现象,即使重新再做,也无法改变记忆不牢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授课方法,对口算经常出現的数据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计算的规律,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口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数字计算流程,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记忆,以提高整体正确率:①1——25每个数的平方结果;②1π——9π、25π、36π等的乘积;③25乘4的积,125乘8的积;④0.5,0.75等对应的内容与质数表格。通过记忆这些计算数据,能够让学生的口算准确率显著提升,降低出现计算错误情况的概率。
三、贵在坚持,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1.练习多样,巩固口算技能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巩固他们的技巧应用熟练度,提高整体应用效果。口算练习形式要分教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如每天都有10道口算题,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集中训练,逐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技能技巧,长期坚持,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也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进行口算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口算练习。另外还可利用口算卡进行视算和听算训练,教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得数,充分发挥学生耳、脑、手、口等感官作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巧用錯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真实的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珍视并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口算“25×4÷25×4”这道题,学生的错误率极高,究其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将此题与“(25×4)÷(25×4”)搞混了,发现了易错之处,课上教师再次强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是同一级运算,必须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若是在没有括号且是同一级的运算时,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必须把自己的‘家带走。(‘家即自己前面的运算符号)”。通过两、三次的讲解及有针对性的几组对比练习后,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口算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总之,口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训练提高的结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结合生活实际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调整和创新口算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为计算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玉坤.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 ,2018,(09).
[2]许卫兵.“从深刻性理解到结构化学习”兼谈“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J]. 小学教学设计,2018,(11).
[3]康世刚.数学运算的内涵分析与教学研究》[J]. 福建教育,2018,(12).
[4]张李斌,张丽,冯廷勇.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感缺陷[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04).
[5]李小溪,杨佳欣,路浩,王芳,赵晖.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基本数量加工缺陷及一般认知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 2015,(08).
[6]赵晖,路浩,张树东.发展性计算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