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粮食供应充裕下的国际市场价格 上涨原因及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021-03-09张立伟

粮食问题研究 2021年1期

张立伟

摘要:2020/21年度全球谷物和大豆产量增加,供应相对充裕。受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进出口贸易活跃、期末库存下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粮食主产国天气灾害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2020年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小麦和稻谷供应充裕,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谷物市场影响有限;大豆市场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关键词:粮食供需 价格上涨原因 国内市场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20年12月預计,2020/21年度全球谷物总产量27.42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498万吨,增幅1.3%,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全球大豆产量3.66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700万吨,增幅8%。尽管2020/21年度全球粮食产量增加,供给相对充裕,但因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进出口贸易活跃,全球粮食期末库存总体有所下降。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2020年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大豆、玉米和小麦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由于国内粮食供给充足,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但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应理性看待。

一、2020/21年度粮食产量增加,供给相对充裕

(一)全球大米产量创历史纪录,库存消费比处于7年来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20年12月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5.084亿吨,同比增加775万吨,增幅1.5%,创历史最高纪录;消费量5.1亿吨,同比增加754万吨,增幅1.5%;贸易量4760万吨,同比增加308万吨,增幅6.9%。2020/21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1.81亿吨,同比下降80万吨。尽管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小幅下降,但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库存较多,供应较为充裕,库存消费比为7年来的高点。

(二)全球小麦产量和期末库存量均处于历史次高水平

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7.62亿吨,同比减少62万吨,略低于2016/17年度的7.64亿吨,为历史次高水平;消费量7.58亿吨,同比增加809万吨,增幅1.1%;贸易量1.85亿吨,同比基本持平。2020/21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量2.83亿吨,同比增加627万吨,增幅2.3%,为历史次高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中国小麦库存增加是全球小麦库存增长的主要原因,阿根廷、欧盟、美国等部分小麦出口国和地区由于产量下降,库存将有所减少。

(三)全球玉米产量增加,消费大幅增长,库存下降

预计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11.55亿吨,同比增加1660万吨,增幅1.5%;消费量11.69亿吨,同比增加2600万吨,增幅2.3%,生猪养殖恢复导致中国玉米饲用消费大幅增加;贸易量1.83亿吨,同比增加850万吨,中国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进口需求明显增加。2020/21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930万吨,降幅5.4%。其中美国玉米库存下降明显,中国玉米消费增加,库存大幅下降。

(四)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加,消费增长,库存下降

预计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66亿吨,同比大幅增加2700万吨,增幅8.0%;消费量3.73亿吨,同比增加1270万吨,增幅3.5%;贸易量1.68亿吨,同比减少90万吨,减幅0.5%。2020/2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量4940万吨,同比减少750万吨,减幅13.2%,全球大豆库存降至7年来低点。

二、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谷物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分析

尽管2020/21年度全球粮食供应相对充裕,但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2020年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全面上涨。2020年11月23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主力合约盘中最高达到1200美分/蒲式耳,创下6年多来的新高,较8月初上涨34%;11月30日玉米主力合约盘中最高价439.5美分/蒲式耳,创下2019年6月以来高点,较8月初上涨34%;11月21日小麦主力合约盘中最高价637.75美分/蒲式耳,创下6年多来新高,较8月初上涨19%。从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和越南的大米报价看,12月3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离岸价)报价490美元/吨,比8月初上涨8.9%;泰国5%破碎率大米报价512美元/吨,比8月初上涨8%,均处于近6年来的高位。

(一)干旱天气影响玉米和大豆生产,阶段性供给担忧及市场炒作带动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2020年8、9月份美国中西部大豆和玉米产区持续干旱并且发生了三次飓风过境,市场对美国农业部下调玉米和大豆单产预期持续增强,加上中国采购美国大豆大幅增加,引发了市场炒作。随之而来的拉尼娜天气,导致南美大豆产区天气持续干燥,对新季大豆播种和早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市场担忧巴西和阿根廷新季大豆单产低于预期,基金对国际大豆市场炒作力度不断加大,投机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市场净多单持仓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推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创下6年多来的高点。

2020年美国玉米生长关键期的8、9月份,中西部部分玉米产区遭受干旱和飓风灾害,美国农业部不断下调玉米单产和总产量。欧盟和乌克兰玉米产区天气持续干旱,玉米单产和总产量低于市场先前预期。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玉米进口和消费需求增加,导致多个玉米主产国或地区库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降至5年来的低点,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

(二)产情叠加疫情影响,上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2020年上半年全球第二大米出口国的泰国稻谷产量因干旱出现下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一大米出口国印度实施封锁等措施,放缓了大米出口节奏,第三大米出口国越南限制4月份大米出口量,主要出口国柬埔寨也限制除香米外其他大米的出口,叠加部分国家短期加大进口大米采购,市场恐慌情绪加重,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监测显示,2020年5月中旬泰国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最高达579美元/吨,较1月初上涨30.1%,为近7年来高点;6月中旬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最高达475美元/吨,较1月初上涨31.2%。

2020年6、7月份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呈高位震荡走势,泰国大米价格较年内高点有所回落。主要原因:一是大米出口价格上涨导致国际需求疲软;二是全球大米产量增加,供应较为充裕;三是为保证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收,越南、柬埔寨于2020年5月相继取消了大米出口限制,国际大米市场秩序逐步恢复。由于不利天气推迟了湄公河三角洲新季稻谷上市,市场担心大米供应,越南、泰国等主要出口国贸易商为保证出口合同履约,增加了稻谷收购量。2020年8月份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出现一波上涨行情,其中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涨至年内新高495美元/吨,进入9月份后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再次步入高位震荡走势。

(三)部分出口国小麦产量因干旱下降,未来天气的不确定性,推动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明显上涨

受干旱天气影响,2020年欧盟和乌克兰小麦产量下降,巴西和阿根廷降雨偏少,小麦产量低于先前预期,阿根廷小麦单产可能降至8年来最低。在202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8月份后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下,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明显上涨。

2020年北半球冬小麦播种进展比较顺利,由于小麦价格上涨刺激了部分主产国扩大种植规模,但干旱天气可能制约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对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形成有力支撑。欧盟在经历了2020年小麦面积缩减后,预计2021年将恢复性增加;俄罗斯小麦出口强劲,价格较高,刺激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亚洲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2021/22年度小麦收成,预计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会有所增加。乌克兰降雨量偏少,土壤墒情不足,预计播种面积可能会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俄罗斯小麦产区缺少降雨,影响了早期作物苗情;美国大平原南部和中部降雨持续偏少,可能影响2021年小麦产量前景。

(四)全球粮食消费和贸易需求增加,资金大肆炒作,助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0/21年度全球谷物消费量27.44亿吨,同比增加5244万吨,增幅2.0%;谷物贸易量4.55亿吨,同比增加1502万吨,增幅3.4%,为历史新高。预计2020/21年度全球谷物期末库存量8.66亿吨,同比减少611万吨和0.7%,比11月份下调955万吨,为4年来最低。2020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粮食进口和消费国对粮食需求持续强劲,以美国为代表的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加上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带动了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我国进口粮食(含大豆)11514万吨,同比增幅28.5%,高出去年全年进口量370万吨,除大米外,其他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均明显增加。其中,大豆进口8322万吨,同比增长17.7%,為历史同期新高;玉米进口782万吨,同比增长97.3%,比去年全年进口量增加303万吨,已超过全年720万吨的进口关税配额,为年度进口新高;小麦进口669万吨,同比增幅163.6%,比去年全年进口量增加320万吨,为近15年来年度进口最高;大麦进口598万吨,同比增幅13.4%,比去年全年进口量增加5万吨;高粱进口402万吨,大幅高于去年83万吨的进口总量;大米进口184万吨,减幅3.7%,为近9年来同期最低,是我国唯一进口同比减少的粮食品种。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6日,2020/21年度(9月至次年8月)美国出口销售大豆5234万吨,是上年同期的2.02倍,已完成全年5987万吨出口预测目标的87.4%。其中,对我国出口销售2967万吨,是上年同期930万吨的3.1倍。美国出口销售玉米3829万吨,是上年同期的2.6倍,其中,对我国出口销售1118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8.6倍。由于美国大豆和玉米产量低于此前预期,出口需求持续强劲,美国农业部11月继续下调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玉米产量和期末库存,其中,美国大豆、玉米期末库存均降至7年来最低。

三、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总体有限

2020年8月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明显上涨,但各品种进口完税成本仍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2020年11月25日,美国2号黄玉米进口完税成本较东北玉米到南方港口价格低587元/吨,美国软红冬麦完税成本较江苏红麦到南方港口价格低283元/吨,美国大豆完税成本较黑龙江油用大豆价格低767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完税成本较广东市场早籼米价格低16元/吨。由于国内粮食供给充足,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总体有限,但各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应理性看待。

(一)国内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稻米市场基本没有影响

自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我国稻谷产量总体维持增长态势,尽管2019年稻谷产量为2.1亿吨,同比减少252万吨,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我国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国家通过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敞开收购稻谷,政策性稻谷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国内稻谷库存能满足全国人民一年消费,库存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020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将南方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0.01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和口粮安全。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20年我国稻谷面积和产量均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0年11月份预计,2020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14万公顷,同比增加45.2万公顷(226万亩),增幅1.52%;稻谷总产量2.118亿吨,同比增加219万吨,增幅1.05%;预计2020/21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量1.9982亿吨,同比增加502万吨,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1148万吨,继续呈产大于需格局。

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大米255万吨,出口大米275万吨,大米贸易为净出口,大米进口量占我国大米产量的比重仅1.6%左右,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稻米市场市场基本没有影响。202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但国内大米价格保持整体稳定,四季度国内稻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但仍属于恢复性的,在有关部门及时启动中晚籼稻拍卖后,国内稻米价格保持平稳运行。

(二)国内小麦产需平衡有余,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国内小麦市场影响有限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口粮品种之一,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稳定国内小麦生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收小麦(冬小麦)播种面积3.41亿亩,比2019年减少410.2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夏收小麦产量仍达1.3168亿吨,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020年11月预计,2020年我国小麦总产量将达1.34亿吨,同比增加41万吨,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亿吨以上。由于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肉蛋奶消费持续增加,面粉消费呈稳中有降趋势,国内小麦市场一直保持平衡有余的局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1年度我国小麦消费量1.3127亿吨,同比增加959万吨。主要原因是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小麦替代玉米饲用消费增加。预计2020/21年度我国小麦结余量972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35万吨,连续第8年产大于需。目前我国小麦库存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小麦库存能够满足全国一年的消费。

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进口量较小。2019年进口小麦349万吨,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比重在2.6%左右;虽然2020年1-10月小麦进口量明显增加,但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比重仍不足5%。2020年国内小麦价格出现上涨,主要是受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在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持续进行,并大幅增加拍卖量的情况下,4季度国内小麦价格保持平稳运行。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虽然进口成本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对国内小麦市场的影响有限。随着小麦进口量增加,需防范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输入性影响,特别是舆情影响。

(三)国内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关性低,临储玉米去库存结束、产需缺口持续存在、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推动价格大幅上涨

近几年,国家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镰刀湾地区和低质低效区玉米种植面积,加大临储玉米投放力度,国内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020年11月预计,2020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4123万公顷,同比减少5.4万公顷(81万亩);全国玉米产量2.61亿吨,同比增加23万吨。

近几年,我国玉米消费需求持续强劲,尽管2019年因非洲猪瘟疫情,国内玉米饲用消费量减少,但因工业消费增加,玉米总体需求降幅并不大。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持续恢复,玉米及替代品饲用消费大幅增加,国内玉米市场连续第4年存在产需缺口。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020年11月预计,2020/21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2.9104亿吨,同比减少491万吨;年度产需缺口2304万吨,同比缩小454万吨。考虑今年拍卖的临储玉米尚有部分未进入消费市场,同时,有关部门采取增加配额外玉米进口、定向销售不宜存稻谷和部分小麦给饲料養殖企业等措施,加上大麦、高粱等饲用替代品进口增加,新粮集中上市销售,后期国内玉米供应有保障。但受资本炒作、农民惜售、市场主体收粮建库存等因素叠加,玉米产需缺口被放大。

受玉米进口配额限制,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与国内市场的相关性较低。2020年上半年临储玉米去库存结束,市场预期后期会因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紧张,资本炒作力度加大等因素,推动国内玉米期货和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但上半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因供应充裕呈下跌态势。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但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呈现高位震荡态势。

(四)国内榨油用大豆主要依靠进口,大豆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受种植结构调整和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影响,今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第5年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020年11月预计,202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980万公顷,总产量将达191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连续2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但与国内大豆消费需求相差甚远,进口大豆依然是保障国内大豆供应的主要来源。

国产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少量用于生产非转基因豆油和豆粕。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非转基因大豆77万吨,与当年1810万吨的大豆产量相比,非转基因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仅4.1%。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供应主要依靠国内生产,进口量较小,几乎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国产大豆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进口大豆价格震荡下跌;3季度国产大豆价格高位回落,但进口大豆价格大幅上涨。

我国榨油饲用大豆供应主要依赖进口,2019年大豆进口8851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85%,占国内榨油饲用消费量的97%,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比重超过60%,国内榨油饲用大豆供应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2020年上半年全球大豆供应充裕,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维持低位震荡运行,进口大豆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6月底沿海地区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集中在3200—3300元/吨,与1月初的价格基本持平。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上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不断提高,沿海地区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不断上涨。11月底沿海地区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集中在3800~3900元/吨,比8月初上涨600元/吨左右。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我国进口大豆8322万吨,同比增加1253万吨,预计11-12月进口1700万吨左右,全年大豆进口量有望达到1亿吨,春节前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裕,但春节后仍有一定缺口。此外,我国进口大豆来源国较为集中,进口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大豆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超过90%。需要多措并举,保证进口大豆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一是要防范大豆进口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油粕市场及养殖产品带来的输入性上涨;二是需要密切关注大豆出口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全球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变化对阶段性大豆进口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12月谷物供求简报[EB/0L].http://www.fao.org/.

[2]王辽卫.我国粮食安全基础扎实--主要粮食品种供需形势分析[J].中国粮食经济.2020(5).

[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R].2020(250).

[4]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R].2020(250).

[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月报[R].2020(250).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