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青海省可可西里五道梁地区某濒危植物生长分布预测
2021-03-09白冰源程耀瑜
白冰源,程耀瑜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0 引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现得知该地区零散分布有某濒危植物,为了尽快开展对该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需根据该植物生长环境,推测其可能的分布地区,以提高科研人员搜寻效率。
现得知该地区有15个气象数据收集点,且植物生长环境资料如下:①喜好生长在阴坡或半阴坡处。②沟谷两侧2公里内的区域。③最适年均生长温度:-5℃~4℃。④最适年均降水量:270~310mm。
1 研究过程
1.1 植物样本地区选取分析
由于可可西里地区面积广阔,因此对于本课题,采取缩小范围做样本分析,来示范DEM在分析该问题的应用情况。为精确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应选取可可西里地区附近较近的气象站,以此来保证获取温度及降雨数据的误差较小。由中国气象数据网给出的站台分布点图,可知五道梁气象站点较为合适,并结合可可西里地区分布图,确定样本地区,来研究待测植物的分布情况。
1.2 DEM预处理
(1)首先将下载的DEM数据导入ArcMap中。
(2)提取等高线:由于本课题选用的是GDEMV2 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分辨率较高,原始导入DEM数据量较大不利于处理,故应先利用等高线生成DEM法,来压缩数据大小,方便之后的处理观察。该地图比例为1:800,000,故根据等值线确定原则,设置等值线间距为160m,得到该地区等高线图。
(3)利用等高线构建DEM:一般情况下,使用等高线生成DEM有两种方法:①构建TIN,由 TIN转成栅格DEM;②直接使用地形转栅格工具,内插生成DEM。本课题使用构建TIN生成DEM的方法。首先,构建TIN;其次将构建的TIN转为栅格DEM。
1.3 DEM数据分析过程
(1) 对DEM进行坡向分析后,利用重分类对坡向分析结果进行分类,并提取出阴坡和半阴坡;根据阴阳坡地理划分标准,即0°~45°为阴坡,45°~135°为半阴坡,135°~225°为阳坡,225°~315°为半阳坡,315°~360°为阴坡;分类结果如图1所示。
(2)根据洼地填充后的水流流向数据和汇流累积量数据,提取沟谷网络,随后对水系做缓冲区分析;本课题采用“欧氏距离”制作直线距离图,水系缓冲区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半阴坡和阴坡地区结果图
图2 沟谷网络提取结果
1.4 样本地区历史降水量及温度数据处理
经查阅吴双桂[1]和张琳[2]等人的研究资料,综合分析后可得五道梁地区1961-2019年年均温度和1961~2019年年均降雨量数据。
(1)五道梁地区历史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数据处理 。将所得温度数据导入EXCEL中,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其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如式(1)所示。同理,可计算得降水量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如式(2)所示。
经计算发现,温度线性回归方程的R2值仅为0.5875,降水量线性回归方程的R2值仅为0.3484,说明两者曲线拟合并不好,因此不能直接利用线性回归方程预测2021年该地区的温度和降水,故采取置信区间预测法(置信度为0.95),以提高预测准确度。温度置信区间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降水量置信区间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温度置信区间计算数据
表2 降水量置信区间计算数据
从所得的置信区间中,由于该地区有15个气象数据收集点,故分别选取15组随机数据随机赋值,作为测验点的预测数据,导入结果。
(2)利用IDW算法,内插生成年平均温度和年总降水量表面数据,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内插生成年平均温度表面数据结果
图4 内插生成年平均降水量表面数据结果
(3)根据植物生长条件,提取满足条件的温度和降水区域,并结合其它生长条件。取交集进行栅格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浅色部分为最适生长区域。
图5 最适生长区域
2 研究意义
通过对DEM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能更直观的观察所需的目标区域,有利于发现和保护可可西里地区的濒危植物;另外基于往年温度和降水量数据,运用数学方法预测2021年的数据情况,为下一年的实地科考工作提供依据。
3 结语
实际影响植物生长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植物自身生长周期,土壤PH,年均光照量,风速,空气或土壤湿度等等,鉴于数据获取权限限制,此课题中简化了生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