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梢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1)

2021-03-09宋效惠闫敦梁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株率樟子松防治效果

宋效惠 闫敦梁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是欧洲赤松的变种,在我国广泛分布。它喜光、耐瘠、耐旱、耐寒,是我国三北地区固沙造林和防护林的优选树种之一[1-2]。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干通直[3-4]。樟子松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沙地环境中,但樟子松人工林已经遍布我国北部各省份。近年来,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mongolicella)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中严重发生,给樟子松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梢斑螟属(Dioryctria)、樟子松梢斑螟种团(Mongolicella group)[5]。亚洲、欧洲和北美对梢斑螟属害虫的防治技术开展过一些工作。如在北美的弗罗里达、内布拉斯加、佐治亚等地区,用虫酰肼、氟虫腈等药剂防治梢斑螟属害虫能够有效减轻危害[6-10]。在印度通过内吸性杀虫剂,如甲拌磷、呋喃丹、久效磷进行土壤施药和树木根部施药,能够对冷杉梢斑螟起到一定防治效果[11-14]。近年采用阿维菌素4 000倍液、吡虫啉1 500倍液和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松果梢斑螟(D.pryeri)幼虫,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1.11%、72.72%和57.89%;使用阿维菌素烟剂防治该害虫,效果大于40%[15-16]。因樟子松梢斑螟仅记载分布于我国北方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国外还没有关于该害虫防治技术的研究报道,只在俄罗斯有其分布的记载。近几年,该害虫在我国东北地区暴发成灾后才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因此报道也不多。已有报道主要关于其定名、生物学习性、分布和防治建议等,未见关于其发生规律的详细研究。徐海明[17]发现室内应用质量分数1.2%苦参碱乳油、质量分数48%毒死蜱乳油和质量分数20%克百威乳油处理樟子松梢斑螟成虫,杀虫率可达到75%以上,但未见依据野外试验数据的防治技术报道。笔者研究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期为高效防控该害虫奠定基础。

国内外对知识融合的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知识融合的模型或框架构建研究、知识融合算法或机制研究、知识融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之国外,我国的知识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仍有待提高。而目前构建的知识融合框架大多以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作为研究背景,还未形成一个权威的、能够为多领域所通用的体系结构。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主要设在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新江实验林场(表1),调查范围包括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的防护林地区。

2 研究方法

2.1 发生规律调查方法

被害率和被害程度调查:通过踏查初步了解某乡(林场)的樟子松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发生樟子松梢斑螟危害,然后在每个乡(林场),随机抽取3个小班,在每个小班中设置1个不小于0.1 hm2的临时标准地(标准地中寄主树不少于200株)。在每个标准地中采用对角线法或“Z”字形法,随机选取100~120株标准树。树龄不特别大、郁闭度不很高,肉眼能清楚观察到树体状况的中幼龄林分,逐株仔细观察树干上是否有樟子松梢斑螟危害导致的树木泌脂后形成的凝脂团,以及记录每株树上新鲜凝脂团(呈黄白色,杂有红褐色粪便,弹性强且光泽度高)和陈旧凝脂团(呈灰白色,弹性差且无光泽)的数量。据此,统计被害株率(有陈旧或新鲜凝脂团者均记为被害)和平均每株虫口密度(依新鲜凝脂团数计算而得,新鲜凝脂团数代表平均每株标准株上正在危害的害虫数量)。对树龄特别大、郁闭度又很大,肉眼很难观察到主梢部状况的壮龄林分,在上述调查记载凝脂团的基础上,还要调查标准株是否出现了折头、断枝等状况。若有折头和断枝,则依据保留的截断面,判断是否系樟子松梢斑螟危害所致。调查时逐株记载新鲜凝脂团数、陈旧凝脂团数、凝脂团总数和是否呈现被梢斑螟危害致折头断枝情况。将调查有凝脂团或有梢斑螟致折头断枝树木之和,记载为被害的标准株数,统计被害株率、虫口密度。设置临时标准地时,记录调查地点,如县(区、林业局)、乡(镇、街道、林场)、林班(村)、小班(道、路)的名(或号码),同时记载林龄、林种、株行距(林分密度)、林分起源和郁闭度等。

被害程度分级:参照LY/T 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结合樟子松梢斑螟发生危害特点,拟定了依据平均新鲜凝脂团数的被害程度分级标准,代表标准地(或林分)正在受到的危害状况。具体划分为:被害树平均凝脂团数(C)<3个·株-1,属轻度受害,以“+”表示;3个·株-1≤C<8个·株-1,属中度受害,以“++”表示;C≥8个·株-1,属重度受害,以“+++”表示。

3.2.1 打孔注药防治

2011-2015年台湾对大陆水产品贸易主要是鱼类及其制品,其贸易总值虽逐步下降,但其在对大陆水产品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远大于其他水产品;软体类及其制品的贸易总值排名第二;而甲壳类及其制品和饲料用鱼粉等其他产品贸易总值均较少,且连续五年基本不变(见图3)。

方位对树木受害的影响:在新江实验林场选择10块处于不同林龄阶段的樟子松纯林,分别在其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林缘,从林分外源向内10 m,划出长100 m、宽10 m的临时标准地。在标准地中按照被害率和被害程度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记录和统计分析。

幼虫营养面积调查:在樟子松主干上寻找体积较大、黄白色或杂有红褐色粪便、没有新树脂补充、有较强的弹性、且外表不粘手的凝脂团,这种凝脂团(或其下坑道)中的幼虫已经化蛹或即将化蛹。对老熟幼虫的蛀道进行解剖,用直尺测量蛀道的长和宽并记录,计算幼虫营养面积。

3.3.4 田园风光规划 田园风光规划包含环境绿化、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规划要考虑地域特色、景观特色,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幼虫在主干上的分布统计:在新江实验林场10~15 a的中龄林(便于测量)所处的4林班2小班、17林班10小班、18林班8小班、19林班8小班、24林班19小班、24林班30小班中,分别随机选取5~6株树,分别记载每株树上每个凝脂团处在从树梢数第几个轮枝下及每个凝脂团距上、下2个轮枝的距离,记录并统计。

2.2 防治方法

打孔注药:用打孔注药机在树干基部两侧对等位置分别打1个直径1 cm,深8~10 cm的孔,将原剂或稀释好的药剂用注射器注入孔内,每孔注射药液8~10 mL,每株树共计注射16~20 mL,然后用薄塑料薄膜封堵注药孔。药剂为氧化乐果、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氯胺磷6种,每种药剂5个稀释倍数,以注等量的清水作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方式设计6个处理,5次重复,防治后7~10 d调查防治效果。

药剂涂抹凝脂团:采用一定量的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原液和分别加水稀释10倍、20倍、40倍的质量分数40%氧化乐果乳油、质量分数2.5%氯氰菊酯乳油和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药液中分别加入“柔脂通或激健”作为渗透剂,V(渗透剂)∶V(药液)=1∶10。用配好的药液涂抹新鲜的凝脂团,挂签进行标记,重复涂抹具有活虫的凝脂团(判断标准参见被害率和被害程度调查)50个,重复3次。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原液处理组以柴油处理作对照,其他处理用水将“柔脂通”或“激健”稀释10倍作对照。防治后7~10 d解剖凝脂团及连接的蛀道,观察幼虫(或蛹)的存活情况,调查防治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像元为140×132的InSAR真实数据生成的干涉图,并将本文方法和常用的InSAR干涉图解缠方法进行比较,其解缠结果如图3所示.

与树龄的关系:樟子松梢斑螟在黑龙江西部地区危害7年生以上、地径大于4 cm的樟子松人工林;在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原始林区为害9年生以上的树木,70年以上的樟子松仍然可以受害(表2)。

清除凝脂团:5月末至10月中旬,用刀、铲子等工具清除树干上的新鲜凝脂团。收集清理下的凝脂团进行集中填埋,减少虫口数量。第2年5月末至6月调查统计被害株率和被害程度,并与上年的被害株率和被害程度进行比较,确定防治效果。

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24林班30小班、2小班,选择温度较高闷热天气,采用太阳能充电黑光灯为引诱光源、幕布(1.5 m×2.0 m)结合人工采集成虫方式诱捕,黑光灯设于距林缘5~6 m空旷处,诱捕时间为天黑开始至午夜,记录并进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樟子松梢斑螟发生规律

幼虫在主干上的分布:从距地面5 cm左右至梢端向下第3轮枝以下(包括第3轮枝)为幼虫主要危害区,极罕见为害到第2轮枝。通过调查32株樟子松(含178个凝脂团)发现樟子松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轮枝下部(从轮枝横截面开始至下方10 cm的位置),占总数的48.32%,其次是节间部位(轮枝横截面上方10 cm至上一层轮枝横截面下方10 cm之间的部位),占总数的33.71%,轮枝上部(从轮枝横截面开始向上10 cm的位置上)最少,只占总数的17.98%。

表2 樟子松梢斑螟危害状况

对各波浪要素下的进入航道的沙量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两个方案沿航道年回淤厚度(图4)。绿线为方案1,紫线为方案2,最大淤积厚度均出现在防波堤前沿。从年均回淤厚度结果来看,方案1大于方案2,且最大淤厚位置靠近河口,最大淤厚为1.86m/yr。方案2与方案1相比,最大淤厚位置更靠近外海,最大淤厚为2.69m/yr。平均淤厚为0.46m/yr(方案1)和0.33m/yr(方案2)。全航道由于底沙推运造成的回淤量分别为248.53和172.25万立方米。

蛀道规格及营养面积:幼虫蛀道长为5.00~14.00 cm,平均为8.00 cm,宽度0.50~2.50 cm,平均为0.98 cm;单个幼虫的平均营养面积为7.78 cm2。蛀道较直的占33.72%,弯曲的占66.28%。多数蛀道较细长,短而宽的较少。

与树种的关系:樟子松梢斑螟以危害樟子松为主,属寡食性害虫。该虫扩散到黑龙江西部地区后,还为害红松(Pinuskoraiensis)和长白松(P.sylvestris)。但在樟子松与红松、长白松混交时一般不危害红松和长白松,只有红松或长白松受到机械损伤时才发生危害,如在齐齐哈市绿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樟子松、红松和长白松块状混交林中,主要为害樟子松,其次,为害红松,特别是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的红松易受害,而且嫁接口及砧木樟子松段虫口密度大,嫁接口以上红松段虫口密度小;只有当长白松主干受到机械损伤时才会被侵染(表2)。

树干涂药环触杀:采用质量分数1%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和质量分数8%噻虫胺·功夫微胶囊悬浮剂,在树干2 m处(选择轮枝下部)涂20~30 cm宽的药环,进行成虫触杀试验。每种药剂处理10株。依据樟子松梢斑螟成虫的习性,主要触杀在树干上爬行寻找产卵场所的雌性成虫和部分雄成虫。在树干基部用细沙网构建成长宽各1.5 m的网兜,用于接取触杀下来的成虫。于15:00后施药,施药后第2天开始,每日清晨调查1次,记录前一天触杀的成虫个数,记录完毕后,清除纱网上的成虫及松针等。连续观察到不再出现被触杀掉的成虫为止。

首先是不确定性。BIMCO近期指出,贸易战给航运业带来了痛苦的不确定性,因为它扭曲了货物的自由流动,改变了贸易通道,使航运企业难以在市场上有效定位船舶。中国某货代企业总经理表示,近期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一些大型班轮公司已经宣布关停部分太平洋航线。预计在未来数月,对于主营美国市场的进出口企业会受到较大影响,进出口企业将会更多地从加拿大、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寻求替代产品,从而导致此类航线的货运量将有可能增大。

与林分位置的关系:樟子松梢斑螟十分喜温暖的环境,郁闭度大于0.5以上,且林相完整,天然整枝较好的林分,被害株率一般林分南缘高于北缘,受害程度也是南缘重于北缘(表3),特别是在幼龄林比较明显。郁闭度在0.5以下,且林相不完整的,林内光照比较充足的,全林分各个方位的被害株率基本相同。

表3 新江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林缘不同位置被害株率及受害程度

与林龄的关系:在新江实验林场,当各种林龄比较多样的条件下,樟子松梢斑螟喜害10~20年生的幼龄林分,不但被害株率高,受害程度也偏重(表3)。

与林种的关系:樟子松梢斑螟的被害株率和受害程度是农防林、护路林等林种一般高于樟子松片林(表2),这可能是由于农防林、护路林林带较窄,光照充足,受到机械损伤的概率也比较高,所以比较受樟子松梢斑螟的偏好。

与林分密度及郁闭度的关系: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樟子松受樟子松梢斑螟危害的株率和受害程度一般都会随之减轻。即使被害株率相同,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受害程度也会降低(表3)。

3.2 樟子松梢斑螟防治技术

郁闭度计算:沿标准地对角线,每隔3 m设一个观测点,在每个点上观测有无树冠覆盖,分别记录为有覆盖或无覆盖。最后统计标准地内设置的总观测点数和有树冠覆盖的点数,据此计算郁闭度。

在7月8日进行打孔注药,防治后10 d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质量分数40%氧化乐果乳油、质量分数3.2%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氟氯氰菊酯水乳剂、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10%啶虫脒乳油和质量分数30%氯胺磷乳油均无防治效果。而且,由于防治前个别凝脂团很小,没有记录为活幼虫数量(或有卵在防治后新孵化出幼虫)。防治一段时间后,随着幼虫生长,凝脂团增大,表现为部分试验株的活虫数量增加。因此,判断采取打孔注药方式防治樟子松梢斑螟无效(表4)。

3.2.2 药剂涂抹凝脂团

岭南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保利滨湖广场裙楼的造型灵感来自佛山岭南园林,将园林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等元素转化为立面设计语言,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点的酒店裙楼,营造身临其境的到达感以及舒适的人体尺度空间。塔楼通过体量的穿插变化,增加了建筑立面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打造简洁又不失精致的商务酒店气质。

从表5可见,涂抹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原液7 d后,樟子松梢斑螟的死亡率达100%,幼虫和蛹死于蛀道内,虫体油腻状、变黑,柴油对照无杀虫效果。不同稀释倍数的同种药剂加入相同稀释倍数的渗透剂“激健”后,防治效果不同。其中稀释10倍的氧化乐果防治效果最好,死亡率达75.33%,其次是稀释10倍的吡虫啉和稀释10倍的氟氯氰菊酯,死亡率分别是51.33%和52.67%;相同稀释倍数的不同药剂防治效果也明显不同,氧化乐果的防治效果显著好于氟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同种药剂相同稀释倍数加入不同渗透剂其防治效果不同。加入“柔脂通”的防治效果比加入“激健”的防治效果要好。稀释20倍后的氟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吡虫啉药液加入“柔脂通”比加入“激健”后的杀虫率分别提高了11.34%、24.67%和6.67%。可见,“药剂+渗透剂”均具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可用于樟子松梢斑螟的防治。

表4 打孔注药防治樟子松梢斑螟的效果

稀释倍数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前/头防治后/头质量分数10%啶虫脒乳油防治前/头防治后/头质量分数30%氯胺磷乳油防治前/头防治后/头原剂10倍1031039910110611020倍991011051069810240倍102102110117989780倍1101149699101101160倍99105104106103105320倍对照(清水)98991011039798

表5 渗透剂对不同稀释倍数药剂防治樟子松梢斑螟的增效作用

3.2.3 树干涂药环触杀效果

通过调查每10株被害树上的幼虫死亡数量发现,11 d的试验表明两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质量分数1%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杀虫数为4头,质量分数8%噻虫胺·功夫微胶囊悬浮剂杀虫数为9头,杀虫效果是质量分数1%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2倍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分数8%噻虫胺·功夫微胶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其有效期只有1周左右。而质量分数1%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残效期要长于质量分数8%噻虫胺·功夫微胶囊悬浮剂。试验期间曾2次降小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杀虫效果。因此,有必要继续寻找残效期更长、能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开展进一步研究。

3.2.4 清除凝脂团防治

2016年和2018年,在错海林场2林班和甘南镇飞鹤乳业厂南林分分别进行了清除凝脂团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从表6可见,错海林场被害株率在2015年之前几乎逐年成倍增加,在2016年曾清理过1次,减缓了被害株率的增长速度;甘南镇飞鹤乳业厂南林分在2016年之前也是几乎每年以几何速度增加,2018年秋季进行了1次比较彻底的清理,2019年春季调查时,被害率比2018年有所下降。江桥镇艾伦村和新江实验林场4林班2小班这2块林地未作任何处理,被害株率几乎是以几何速度增加。可见,定期清理可减轻该虫的危害。依据樟子松梢斑螟的生活史,幼虫期和蛹期之和在2个月左右,为了在1~2 a内就取得良好效果,需要15 d左右清理1次,需要较大的财力和人力。

表6 不同固定样地樟子松被害株率

3.2.5 灯诱防治试验

通过对设在室内外的养虫笼中的成虫趋光性观察,认为该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从表7可见,灯诱效果良好,因此,可在树冠上层设立太阳能黑光灯,对该虫进行诱杀防治,初步估测,一个灯至少可控制10~15 hm2的林分面积。

表7 樟子松梢斑螟灯诱防治试验结果

4 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樟子松梢斑螟幼虫主要分布于轮枝下部,分析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风、雨天气状况有关。轮枝下部通常可以遮风挡雨,有利于成虫产卵,所以,轮枝下部凝脂团数量多,可能与成虫在该部位产下的卵的数量多有关,同时也有利于初孵幼虫躲避风雨。相反,轮枝上部易受风雨影响,不利于成虫产卵、卵孵化,及幼虫躲避风雨。

樟子松梢斑螟喜温暖的环境,在林分的南缘被害株率及受害程度一般高于林分的北缘,这与钱范俊等的观测结果一致,而且钱范俊等通过观测还发现,在大兴安岭,南坡的发生率高于北坡,东南坡的发生率高于东北坡[18-19]。

调查发现新江实验林场19林班16小班林分的南缘、北缘的被害株率基本相同,这与其他被调查幼龄林分南缘和北缘的被害株率结果不吻合。分析发现,在19林班16小班的北侧有一块林龄40年以上的樟子松林分,推测这块林龄大的樟子松林分就是一个樟子松梢斑螟的传染源。因此即使是林分的北缘,如果靠近传染源,受害株率依然很高。

樟子松梢斑螟喜为害10~20年生以下的幼龄林分,这个林龄的林分,一般郁闭度较小,林分内光照充足、温暖,这正符合该虫喜温暖的林分环境。而随着林龄和郁闭度的增大,树冠层能接收更多的日照,所以此时樟子松梢斑螟种群多危害树冠层的上方的主干,导致大龄林的风折都发生于树冠层的上方。

初步观察发现该虫的入侵确与干部伤口有关,特别是主干上新鲜的机械伤口处有更大的幼虫密度。这与钱范俊、高文涛等报道认为樟子松梢斑螟是由枝干伤口侵入的结论[18-20]一致,但是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张丽清:华中师范大学C100计划,主要是通过联盟、合作、创新,依托大学教育的特色发展优势,广泛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合作区域内教育的高位均衡、多元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在合作办学方面提出三个目标,一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开展综合改革,二是建立基础教育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三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和政府合作办学,与地方政府、大集团合作,还有就是实现三方合作,政府、机构和大学一起成立学校董事会,培训职业校长,同时管理合办学校。

差分隐私保护[9](Differential Privacy,DP)模型是由Dwork等人于2006年提出的一种定义极为严格、与背景知识无关、可证明的强隐私保护模型.该模型力图实现在“所有可能被公开的数据都已知”的情况下,通过对数据或算法加扰的方式来保护原始数据中潜在的用户敏感信息,旨在达到即便攻击者已掌握除某一条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也无法推测出这条信息的目标[10].换句话说,对某随机算法做差分隐私保护处理后,在可以得到近似结果的前提下,也难以利用任何背景知识推出某条信息是否存在于输入的数据集中.

2.电力自动化技术按照内容可分为调度、发电厂以及变电站自动化三部分,主要技术要求包括:电网调度中电力终端电网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以及整理预测;发电厂自动化中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发电量控制系统以及电压控制系统等的自动化控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变电站相关设备的重新组合优化综合运用信息、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设备、线路等的实时监控、测量、保护与历史存档等功能;配电网自动化则主要实现配电网调度系统、馈线系统、用电管理系统等的自动化管理,完成电网信息数据采集监控、故障预测与故障恢复等自动化功能。

在防治方面目前尚未找到高效低成本的防治技术。但是,在防治前了解害虫发生规律,选择适当时期施药是提高药效的关键,只要把握防治时间,防治效果均很明显[21-22]。樟子松梢斑螟幼虫期密集蛀食樟子松韧皮部及木质部边缘,在此期间进行防治容易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涂抹虽然防治效果良好,但只能防治2~3 m以下的树木,防治效率低。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他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另外,该虫生活史非常不整齐,从春季到秋季都能见到成虫,但单位时间见到的成虫密度均较低,因此采用喷施化学药剂或清除凝脂团的方式进行控制,一次仅能控制很小一部分害虫,因此应考虑挖掘害虫天敌并进行繁育释放,或开发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驱避剂)等长效措施对其加以防治。

5 结论

通过对樟子松梢斑螟发生规律的研究发现樟子松梢斑螟主要危害樟子松但也危害红松和长白松;樟子松梢斑螟的幼虫蛀道长度为5.00~14.00 cm,平均长8.00 cm,宽度0.50~2.50 cm,平均宽0.98 cm,单个幼虫的营养面积为7.78 cm2,蛀道较直的占33.72%,较弯曲的占66.28%;樟子松梢斑螟十分喜温暖的环境,在林分的南缘被害株率及受害程度一般高于林分的北缘;樟子松梢斑螟的被害株率和受害程度是农防林、护路林等林种一般高于樟子松片林;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受樟子松梢斑螟危害的株率和受害程度一般都会随之降低和减轻,即使被害株率相同,平均虫口密度也会降低。

采用氧化乐果、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氯胺磷等6种药剂进行打孔注药发现无防治效果;涂抹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原液7 d后死亡率高达100%;氧化乐果、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加入稀释10倍的“柔脂通”和“激健”渗透剂后防治效果各不同;同种药剂加入相同稀释倍数的渗透剂,药剂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其中氧化乐果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吡虫啉和氟氯氰菊酯。在触杀试验中发现质量分数8%噻虫胺·功夫微胶囊悬浮剂触杀效果是质量分数1%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2倍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分数8%噻虫胺·功夫微胶囊悬浮剂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其有效期只有1周左右。此外,定期清理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株率樟子松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