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

2021-03-09

江苏年鉴 2021年0期
关键词:整治全省农村

村镇建设

【概 况】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有667个建制镇(不包含县城关镇和划入城市统计范围的建制镇)、39个乡、13492个行政村、120789个自然村。村镇户籍人口4691.68万人,常住人口4896.13万人。建制镇建成区面积2729.39 km2,平均每个建制镇4.10 km2;乡建成区面积57.38 km2,平均每个乡建成区面积1.59 km2。

【村镇供水】全年全省新增乡镇供水管道1792.55km、排水管道1091.87km。截至年底,全省乡镇供水管道总长5.99万km、排水管道总长2.17万km,乡镇年供水总量12.55亿m3,用水人口1412.37万人;村庄供水普及率达97.55%;建制镇污水处理率85.33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0.64 %。

【村镇道路】截至年底,全省乡镇实有道路3.92万km、面积2.85亿m3,乡镇镇区主街道基本达到硬化;村庄内实有道路142465.49km,其中硬化道路107473km。

表195 2018~2020年江苏省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房屋情况

【村镇园林绿化】截至年底,全省建制镇绿地面积累计达到6.73万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02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33m2(常住人口),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17%;乡绿地面积1355.17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79.38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60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21%。

【村镇房屋建设】全年全省村镇新建住宅竣工面积4412.97万m2,实有住宅总建筑面积20.33亿m3,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33m2。全省村镇新建公共建筑竣工面积730.49万m2;村镇新建生产性建筑竣工面积达2522.94万m2。

【村镇建设投资】全年全省村镇建设投资总额为1688.30亿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781.4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28%;公共建筑投资120.40亿元,占投资总额7.13%;生产性建筑投资374.45亿元,占投资总额22.18%;市政公用设施投资412.00亿元,占投资总额24.41%。

【小城镇多元特色发展】选择12个具有培育潜力的小城镇开展重点及特色镇发展项目试点示范,省级财政下达专项资金4865万元,引导小城镇在人居环境改善、城镇功能提升、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形成整体示范效果。遴选121个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纳入整治支持范围,省级财政配套下达专项资金4235万元,指导各地以“三整治、两提升、一规范”(即整治生活垃圾、整治黑臭水体、整治脏乱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范日常管理)为重点实施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环境综合整治。优选23个小城镇开展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试点;开展苏北小城镇调研,形成《关于结合农房改善工作突出重点、培育苏北地区重点小城镇的研究》报告。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文旅农”融合,造就江南乡村形态悄然演变为独特“新苏韵”。图为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风光。视觉江苏网供图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方案》,在推进试点建设的同时,推动更广的面上创建。2020年全省命名4 批305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累计命名5 批324个村庄,超额完成《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覆盖71个涉农县(市、区),覆盖率达93.4%。29个县(市、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数量超5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点上的创建延伸到区域建设,集聚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根据省委、省政府“清理规范面向基层创建示范活动”的要求,将“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等内容纳入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之中,完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内容,进一步丰富特色田园乡村实践内涵。出台《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动态管理。通过现场推进会等,交流经验做法,推动省级试点和面上创建同步进行。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表196 2020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共305 家)

(续表)

(续表)

苏北农房改善

【省定10万户农房改善年度任务】2020年,完成省定10万户农房改善年度任务,建成一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苏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年内,分解下达2020年省定10万户改善任务,指导各地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资金平衡方案,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指导各地全力推进项目复开工,推动农房改善工作进一步走准走稳走实。在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考核验收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省级专项资金结算、土地指标交易等挂钩。继续用好蹲点指导、第三方技术巡查、对口跟踪“三位一体”的指导机制,聚焦项目关键环节实施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并限期整改。研发并启用农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农房改善全过程资料收集和信息化管理。组织专家线上线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各地重点关注彰显乡村特色的关键载体设计,塑造具有地域特点、乡土特色、时代特征的乡村特色风貌。对首批29个省级示范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公布第二批共52个省级示范项目创建名单。组织召开示范创建推进会,邀请省设计大师授课指导,通过示范推动苏北农房改善项目高质量建设。据2020年5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苏北五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

7月30~31日,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暨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徐州召开,会上,宿迁市宿豫区获评2019年度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区。图为宿豫区仰化镇涧河村新农房。视觉江苏网供图

【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围绕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推进苏北地区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截至2020年6月,2019年底前排查出的25722 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开展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排查,及时将新增危房纳入改造计划并实施改造。截至年底,各地排查新增的4027 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高质量实现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苏北农房改善产业配套】印发《2020年苏北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做好苏北地区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落实产业发展与住房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要求,引导苏北各地将农房改善项目向产业基础强的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发展,依托区域资源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乡镇工业、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村商贸等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延伸发展,引导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到苏北农房项目点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农房建在哪,产业配到哪”要求,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完善按月调度机制。苏北五市全年新增农房改善配套产业项目569个。

(省农业农村厅 江宇飞)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机制体系创新】推进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遴选南京市高淳区、昆山市、海安市、仪征市、沭阳县、淮安市淮阴区等6个县(市、区)开展改革创新试点,形成“1+6”试点工作格局。健全缓解支出型贫困机制,针对“病残孤老灾”等特殊困难群体,积极引导市场、社会参与帮扶,统筹村民互助、慈善救助和商业保险等政策举措。与太平洋产险江苏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开发防贫保险,为临贫易贫人群提供全面生活、生产风险保障。无锡创新建立村级医疗互助机制,被全国7个省的1420个行政村复制推广,覆盖人群超500万,纳入国家“多层次医保体系”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经济薄弱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节余挂钩指标省域或市域内交易政策,共安排经济薄弱地区用地指标8000 公顷,筹集资金606亿元,统筹用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推广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模式,对长期被侵占、闲置资产资源一律应收尽收,并纳入农村产权市场公开交易。

【产业就业扶贫】推进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深度融合,经济薄弱地区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在12个重点县培育打造55个特色主导富民产业,培育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69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3.26亿元;130 多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成为“淘宝村”,3300 多个特色扶贫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制定《消费帮扶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消费帮扶产品名录》,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实现销售91.83亿元。开展扶贫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完善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全省形成扶贫资产98.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5.8亿元。推进光伏扶贫,将629个村级光伏电站确权到村,设置扶贫专岗1566个。推进就业扶贫行动,通过务工输出一批、就近解决一批、购岗安置一批、产业帮扶一批,帮助低收入劳动力稳岗就业,2020年全省外出务工低收入劳动力71.65万人,是上年的113.5%。全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分别达823个、1687个。

【驻村挂钩帮扶】“五方挂钩”帮扶 持续加大“五方挂钩”帮扶力度,选派新一届省委帮扶工作队、238 名队员于3月全部到岗工作。各“五方挂钩”单位在上半年召开会议,持续加大资金、项目、政策倾斜力度,加快项目推进实施,至年底,260多家省级“五方挂钩”单位5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9亿元,实施项目7000 多个。

干部驻村帮扶 截至年底,全省累计派出3000 多名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拔1988 名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志愿服务,选聘1200 名“苏北发展特聘专家”到帮扶一线,近34万名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据第三方评估数据,受访群众对帮扶工作非常满意率97.82%。全省有12 名和202 名个人(单位)分获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奖。

【重点片区帮扶】坚持把苏北成子湖片区、西南岗片区、涟沭结合部片区、石梁河水库片区、丰县湖西片区、灌溉总渠以北片区6个重点片区作为主战场,完善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快推动片区整体帮扶规划深入实施。完成对6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评估验收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在6个片区投入帮扶资金592.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类帮扶项目2899个,规划的大桥公路、排涝骨干、大型泵站等25个关键工程项目全面建成。在黄茅老区组织实施富民强村行动计划,共投入帮扶资金126.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33个,支持老区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实现强村富民。组织14 家省级单位对黄花塘镇革命老区实施“点穴式”扶贫,投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等项目22个,黄花塘镇由落后镇发展成为国家级生态小镇和省级重点中心镇。

淮安市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养业,带动更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图为低收入农户在藕虾基地捕虾。省扶贫办供图

【返贫预防监测】2015年底,江苏提前实现国家脱贫攻坚目标,帮扶标准高于全国。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将防止返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江苏把防止因疫因灾等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参照国家做法,聚焦人均收入6000元边缘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从源头上筑起返贫的“截流闸”“拦水坝”。截至年底,全省 10个设区市(不含南京、无锡、苏州市)监测对象 2.5万户 7.8万人,其中易返贫户 2.2万户 6.6万人,占监测对象总数的85%。全省所有监测对象均消除返贫风险,其中 99.9%的监测户落实帮扶措施。全年全省监测对象无一人返贫。

【脱贫攻坚监督】印发《关于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的工作方案》,结合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和考核发现问题整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省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组织各地深挖细排问题236个,开出125条省级“交办单”,逐个问题过堂、逐条对账销号。对有脱贫致富奔小康任务的设区市和省级重点行业部门部署开展全面督查,通过自查总结、第三方评估和省级全面抽查等方式,压实责任,全力收官,确保脱贫攻坚质量。用好“12345”政风行风热线、“12317”扶贫举报电话等载体,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纠正。

【脱贫攻坚奖励】年内,镇江市农科院果树研究室原主任糜林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海安市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储呈平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福村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表彰18 位脱贫致富奖、20 位扶贫济困奖、22 家组织创新奖获得者。

(省扶贫办 马超林)

延伸阅读:

“十三五”时期江苏脱贫攻坚成就

“十三五”时期,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圆满收官。

主要措施 建立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导、金融资金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体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070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9亿元。“五方挂钩”帮扶机制持续深化,260 多家后方单位倾力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9亿元,实施项目7000多个。资产收益扶贫持续彰显,全省共形成扶贫资产98.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5.8亿元。2020年以来,全省按照“扫尾、巩固、衔接、探路”的要求,3月派驻新一届省委驻县(区)帮扶工作队;4月出台《关于加强帮扶防止返贫的实施办法》,截至9月底,全省排查出易返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25476 户79395人,并逐一落实相关帮扶政策。7月,印发南京市高淳区等6 县(市、区)及宿迁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方案》,形成“1+6”试点格局。7月底完成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情况省级重点核查,共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脱贫农户约96万余户、255万余人,重点排查1383个经济薄弱村,梳理排查出的236个问题全部落实整改措施。

主要成效 至2020年底,全省254.9万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达6000 元以上,有161.9万人通过产业就业等开发式措施实现脱贫,93万人享受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措施。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8万元以上。苏北6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12个重点帮扶县区提前一年全部“摘帽”退出。经济薄弱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快速推进,重要交通干线相继建成运营,苏北市市通高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镇村公交全部开通。建成农村公路8500km,改造桥梁2300 座,完成水利帮扶项目投资182亿元。安排经济薄弱地区用地指标8000 公顷,筹集资金606亿元统筹用于基础设施、住房改造和扶贫开发,苏北有25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建立健全精准资助、控辍保学机制,教育部反馈的12478 名建档立卡疑似辍学学生全部清零。低收入人口实现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10%以内。建档立卡户等4 类重点对象、24958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苏北城乡供水“四同”目标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持续提升。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平均标准达每人每月771 元,最低每人每月610 元。“十三五”期间,在重点帮扶县区共培育形成带动脱贫效应明显的23个特色主导产业和32个新兴特色产业,经济薄弱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全面完成,使用自备井供水、饮水型氟超标等问题彻底解决,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安全饮水一体化。超过2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一批承载乡村记忆、体现时代风貌的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省扶贫办)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概况】2020年,全省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精准发力,高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将“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作为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予以推进。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出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突出“四推进、四提升、四强化”,细化12个方面40条举措,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按月调度和验收销号制度,全省分4 批有序完成76个涉农县(市、区)以及11个有涉农村居的市辖区销号工作。7月24日,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徐州市召开,东台市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昆山市、徐州市铜山区、盐城市大丰区、兴化市、宿迁市宿城区典型做法在会议期间作专题推广。无锡市锡山区、徐州市铜山区、南通市海门区、扬中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苏州市吴江区“三张榜单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法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介的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太仓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省政府对南京市高淳区、江阴市、徐州市贾汪区、徐州市铜山区、溧阳市、海安市、连云港市赣榆区、涟水县、盐城市盐都区、仪征市、句容市、兴化市、宿迁市宿豫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予以督查激励。

(省农业农村厅 李 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试点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 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有机垃圾就地生态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99%。南京市溧水区、常熟市被列为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新增3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乡镇(街道)。组织专家对2017~2018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乡镇(街道)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相关部门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关于做好2020年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非正规垃圾(生活、建筑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非正规垃圾(生活、建筑垃圾)堆放点整治督导核查及挂牌督战的通知》,推进非正规垃圾(生活、建筑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先后对苏州、连云港、镇江市相关县(市、区)进行现场督导,召开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推进会,督促整治进展较慢的苏州、连云港、扬州、镇江市及相关县(市、区)主管部门,确定整治技术方法,倒排工期,加快推进整治工作。建立整治工作月报制度,协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督导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月销号审核”和“攻坚战集中式压茬督办”工作中,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组织开展非正规垃圾(生活、建筑垃圾)堆放点整治第三方现场核查,确保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治工作的同时,抓好长效管护机制的落实。截至年底,全省排查出168 处非正规垃圾(生活、建筑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整治并销号,如期完成国家“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的目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省爱卫办组织专家编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工作手册》,召开全省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培训班。编印改厕宣传折页20万份、海报6万张发至各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厕工作,养成文明如厕习惯。组织赴南京、徐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地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工作督查,抽查改厕现场,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基层整改到位。组织对南京市江宁区等76个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任务逐县销号,开展无害化卫生户厕省级现场核查。开展2020年度改厕项目验收。2020年度中央财政、省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89350 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10月25日,航拍句容市下蜀镇范巷村,金黄的稻田与青山、绿树、民居相映成景。邵丹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10~11月,省爱卫办委托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对全省“十三五”期间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5%,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群众对改厕知识知晓率达95.1%,对改厕工作支持率达100%,对改厕状况满意率达97.6%。环境效益方面,评估村整体环境优良,绿化覆盖率高,水源清洁;无害化卫生户厕化粪池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能有效降解粪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有机物质,减少粪液对环境土壤的污染。卫生效益方面,全省乙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状态,人群重点寄生虫病处于极低水平。社会效益方面,农村改厕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群众对改厕认同感不断提高,能积极响应改厕政策,改变以往陈旧不良的用粪习惯。经济效益方面,农村居民由肠道传染病等造成的经济费用支出不断减少,医疗负担下降明显。农户改善生活卫生条件的需求日益提升,配备家用卫生设施的消费逐年升高。

(省卫生健康委 储剑伟)

猜你喜欢

整治全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