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完美收官 天津晒教育成绩单
2021-03-09邱瑞玲彭未风郭翰卿
■本刊特约记者 邱瑞玲 魏 颖 彭未风 曲 彤 郭翰卿 张 超 刘 佳
一张小小的书桌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期望,无数个家庭的目光所及,是对美好教育的渴盼。
“十三五”期间,天津汇集万千家长的目光,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老百姓在教育上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力不断提升,是天津教育这五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升级
“十三五”时期,天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升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创新。新工科全面深化;新医科融合发展;新农科高位推进;新文科布局未来。“四新”建设交织融合、引领发展,成为走进新时代的新教改、赢得新时代的新质量、领跑新时代的新体系。
“十三五”以来,我市高校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坚持“以本为本”,全面启动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综合改革,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2017年4月,天津大学首倡“新工科建设路线图”,携手全国61所高校提出《“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又称“天大行动”),实施全体系、全类型、全层次的新工科教育;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设置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主动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实施“产”联“学”,与恩智浦、腾讯、华为等企业合作成立新工科实验班,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校企深度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改变以单一学科办专业的模式,建设跨学科融合、多学院建设、多平台共享的新型专业建设模式,构建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
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中央13个部门和单位,在天津大学召开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一揽子推出“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掀起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
“十三五”期间是天津开放大学(原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打基础、筑平台、攻难关、谋突破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天津开放大学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坚持标本兼治,打出了一套教学质量提升“组合拳”。健全思政工作领导机构和推进机制,建立校领导与课程教师“双人负责制”,实行校领导“课程思政指导制”,形势与政策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思政示范课试点。加大教师队伍和专业课程建设力度,选送优秀教师和青年教职工到国内高校进修110人次以上,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共享专业数量全国领先。严格落实教学教务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服务和监测体系,加大治学、治考、治乱力度,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净化。强化办学体系建设,构建了包括5所直属学部,18所区级分校,17个行业、高校、企业学习中心在内的办学网络。
5年来,天津开放大学累计招生8.5万人,毕业生逾7万人,本、专科毕业生平均满意率为97%,用人单位认可率达到93%;在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教学检查通报”中,该校因提升教学质量成效突出受到表彰。
围绕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积极抢抓国家“省部共建”“双一流”建设等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201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入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该校深入实施天津市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1131项目”“一体化”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天津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效奖”,完成天津市首批高校“一校一品”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项目,获批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
职业教育在创新中走出“天津模式”
2020年10月30日,京津冀双高建设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在天津职业大学召开,三地高职院校组成联盟,优势互补必将产生聚核效应,促进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与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深度对接产业升级和民生需求,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瞄准“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积累、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5年,作为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教改革示范区,天津再次华丽升级为唯一的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经过五年的发展,天津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策源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先行者、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新高地。近5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博物馆、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中心、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字号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天津。天津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中职学校完成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实习实训装备水平等7项建设任务;支持高职院校完成骨干优质专业对接优势产业群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10项建设任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创新职业教育制度等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瑞士GF集团、德国卡尔蔡司公司、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天津市模具工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共建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为天津海鸥手表集团的民族品牌研发精密模具,并将研发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用于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同年,天津职业大学携手林肯(中国),共同成立了“林肯(中国)天津技术培训中心”,将企业最新的设备、技术、产品引进学校、引入教学。天津职业院校一次次与高端产业、顶级企业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等领域开展全方面合作,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理念下不断探索实践“五业联动”的发展新模式。“发挥‘双高院校’资源优势聚焦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在人才培养、技术积累、技能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相互联动、协同发展。”天津市教委职教处处长李力说,这种职业教育创新模式正是天津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创设并连续举办“五业联动”高端讲堂27期,成立了7个市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22个职教集团,成功打造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天津模式”。
天津职业教育在领跑全国的同时,也通过遍及世界各地的“鲁班工坊”为世界贡献职业教育“中国方案”,为配合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开发配套标准和资源,建立起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院校再到本科院校,从技术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全覆盖的职业教育输出体系,向合作国家提供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天津职业教育分别在泰国、英国、葡萄牙、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吉布提、肯尼亚、南非、马里等亚非欧三大洲11个国家建成“鲁班工坊”,开设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云计算、铁道运营、中餐烹饪、中医药等12大类28个专业。除此之外,埃及、尼日利亚、乌干达、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鲁班工坊”也在快速推进中。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儿童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20年7月,家住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街的王洁(化名)为孩子选择了家门口的塘沽新港第一幼儿园。“以前没有离家近的公办幼儿园,家里人一直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儿发愁。新幼儿园投入使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不仅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而且家长接送孩子也方便了。”
按照“学前教育全面配置,基础教育均衡配置”的原则,滨海新区统筹规划教育布局。截至2020年9月,新增民办幼儿园118所,其中政府投资新建幼儿园16所、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19所,并着力进行无证园治理提升,共计新增学位27747个,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
走进西青区第三幼儿园,新颖、充满童趣的建筑风格,色彩鲜艳的墙体立面等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园还设置了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户外设施,可供孩子们开展丰富的户外游戏。幼儿园的环境让周边家长十分满意,2018年开园后有效地解决了张家窝镇的幼儿入园难问题。该幼儿园的建设是西青区“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挖潜一批”的原则,西青区加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快速增加一批幼儿园;同时出台普惠园相关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生均经费和一次性的奖励补贴,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减免租金的扶持,促进了各类园所共同发展,满足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实施《天津市学前教育条例》,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市财政投入约10亿元,实施《天津市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2019—2020年)》,到2020年底完成两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8万个的目标后,整个“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6万余个。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和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实现公办幼儿园每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覆盖。制定《天津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按2800—4400元标准给予分级补助。2020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466所,在园幼儿74198名。2016—2019年市财政安排1.3亿元奖补73所城区新建和配套幼儿园,安排8.86亿元支持300余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
武清区石各庄镇中心幼儿园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与河北省廊坊市的交界处。多年来,园舍陈旧、功能室不足、学位紧张等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为了消除落后的教育环境与日益增长的保教需求之间的矛盾,石各庄镇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于2018年9月正式启动,2020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成的石各庄镇中心幼儿园占地面积49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面积2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36平方米,设有12个教学班,可满足360名幼儿入园就读。目前设有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12个教学班,在园幼儿310余人,教职员工48人,彻底解决了学位紧张的困境。
“十三五”期间,东丽区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共增加公办幼儿园5所,提供学位1560个;民办幼儿园增加53所,提供学位12290个,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增加26所,提供学位6450个。东丽区还通过开展幼儿园教师全员上岗培训,促进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扶持民办幼儿园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蓟州区邦均镇李庄子中心幼儿园宽阔的活动场地上,受益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农村孩子也享受着城市般的优质学前教育。据介绍,提升改造以后,该幼儿园从户外场地、各类玩具器械到室内保教设施设备,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这所幼儿园正是“十三五”期间蓟州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一个代表。“十三五”期间,蓟州区推动落实《蓟州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2019—2020年)》,完成125所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安全提升任务,施工总面积9.2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全区46所无证幼儿园攻坚治理任务。民办幼儿园共获专项奖补资金支持1587.15万元,陆续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5所。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老百姓获得最大红利
自称“新滨海人”的李丽娟是滨海新区欣嘉园第一小学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2015年来到滨海新区创业。生完宝宝后她一直担心家附近没有学校,孩子上学会很麻烦。没想到如今学校建在家门口,从家里出来步行不到5分钟就到学校了。
2020年9月,欣嘉园片区又有一所新建小学——玉簪小学投入使用,该项目是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教育集团为滨海新区教育发展打出的又一组合拳。截至目前,欣嘉园区域已经建有黄港幼儿园、欣嘉园第一小学和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等,基本满足了该片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需求。“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稳步推进市重点工程和滨海新区改善民生20件实事,先后建成天津师范大学附属滨海学校、大港东城小学等26所中小学以及33所幼儿园。
为了克服全区教育资源“北密南疏”的状况,“十三五”以来,河西区下大力气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新开办幼儿园40所,新建小学8所、中学5所,新增学位2万余个,优质教育资源“北密南疏、西强东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整合盘活区域现有教育资源,以新四中迁建项目为契机,将原四中隆昌路校区调拨给闽侯路小学,将四中爱国道校区租赁给自立中学,将原自立中学校区调拨给中心小学,将原统计职专校舍调拨给东海里小学、灰堆第一小学,将微山路中学竹林路校区调拨给华江里小学以满足招生需求。以集团化办学机制为依托,打通校舍界限,共享优质资源,梧桐小学部分年级进入梧桐中学,新会道小学学生共享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教育资源。
前不久,南开区教育局创新教育均衡举措,推动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牵手”南开区科技实验中学,两校通过联合组建毕业班领导小组、互派骨干教师交流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班联合体活动、共同强化体育中考项目训练、共享学生活动等举措,实现两校教育教学优质协同发展。该校自成立以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天津大学附属中学、崇化中学等南开区10多所中学的领航教师、骨干教师源源不断地前来交流助力。“十三五”期间,南开区大力实施推进教师校际交流,扩大优秀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推动师资均衡配置,共有1037名教师参与校际交流工作。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在全区先后建立了12个特级教师导师团和20个学科骨干教师研修基地,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立5个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红桥区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正高级教师达11人。在全市率先实现每所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师。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学科结构,新引进教师累计822人,校际间交流骨干教师1189人次,缓解了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推进优秀师资均衡配置。通过新任班主任岗前培训、第三周期班主任岗后培训、专题拓展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了班主任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涵养和业务能力。有序推进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参加国家、市、区各级专题培训,完成128名中小学校长第五周期继续教育。“十三五”期间,红桥区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东区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抓手,加强初中学校内涵建设,13所中学完成办学特色凝练、建设、展示和交流。第七中学、第四十五中学、第一〇二中学、天铁第二中学被评为市级“特色鲜明学校”。2018年启动特色高中品牌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将第七中学、第四十五中学打造成在全市具有影响力、优质、特色鲜明的品牌高中。全面启动中小学课程建设,围绕河东区“活力教育、品质人生”区域核心教育理念,以特色学科基地建设为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面,点面结合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出版了河东区校长办学理念与实践集《活力》,完成了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经验集《品质》组稿工作。2017年底启动“河东区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300多万元,将18个区级基地、15个区级重点基地建设成为“河东区学科教研基地”。第一〇二中学的生物学科,第四十五中学的音乐、信息技术学科入选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项目。
改善教育资源空间布局 深化集团化办学体制
对于河西区教育的“十三五”而言,最大的亮点非集团化办学莫属了。“十三五”期间,河西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铺开,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全市表率。
2018年,河西区创新“总校统筹管理,分校相对独立,教育资源共享”的办学管理模式,规划沿东南部区域,构建深化三大办学集团,即实验中学、新华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新建第二新华中学纳入新华中学办学集团,全力打造东南部优质教育资源区。扩大集团化办学成果,将优质教育资源注入新八大里、全运村等地域新建配套小学,委托台湾路小学、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上海道小学开办复兴小学、德贤小学和全运村小学。加大优质幼儿园辐射力度,提升新建小区配套教育水平,采取集团化办园模式,新建一幼锦绣幼儿园、一幼美棠幼儿园、四幼棣棠幼儿园、八幼德贤幼儿园、十七幼艺林幼儿园。为满足河西区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破解区域生源数量激增导致教育载体相对不足的难题,优化区内基础教育布局,“十三五”期间,河西区探索民办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办学机制,由河西区国资委下属国企出资开办实验求是学校、汇德学校、新华圣功学校3所民办学校,分别纳入三大办学集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新建3所非营利性民办小学。新华圣功学校小学部与台湾路小学合作共建、实验求是学校小学部与上海道小学合作共建、汇德学校小学部与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合作共建,依托优质学校的品牌优势和教育管理资源,实现新建校高端起步、高位发展。此外,河西区教育局将新接收的4所幼儿园举办为非营利性民办事业单位,成立一幼集团下的金侨壹号幼儿园、八幼集团下的复兴幼儿园、十六幼集团下的郁江溪岸幼儿园和二十六幼集团下的金湾雅苑幼儿园。
“十三五”期间,宁河区教育局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硬件水平,创新合作模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宁河区着力深化“1+N”发展联盟机制,落实公办园、中心园“结对互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进幼小联盟建设,组建幼小联盟24个,实现小幼携手组团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和校际联盟建设,组建了5个学区、8个校际联盟,组织农村薄弱校积极对接中心城区优质校,结成区域发展共同体,开展联合教研、质量检测、科技节、体育节、课堂大赛等28次,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精准帮扶农村薄弱校,保障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此外,宁河区还引进了“新教育实验项目”,并以此为载体,以“十大行动”为策略,在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目前有实验学校27所,种子教师351人。通过以点带面、以校带校、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创建了一批“有价值追求、有教育亮点、有办学特色、有文化品位”的新样态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不久前,和平岳阳、和平万全、和平昆明三个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努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均衡化教育强区,为和平区做“示范”、争“旗舰”、创“品质”提供软实力和硬支撑。
“十三五”期间,和平区通过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和学区管理平台,密切小学与初中校的交流、合作,建立小学与初中纵向衔接、同学段学校横向联盟办学模式,学区化、联盟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力度逐年加大,实行学区一体化管理,实现学区内教育资源充分共享,达到均衡优质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扩大优质教育辐射范围,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升级加力 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和平区教育局与紫光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继腾讯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之后,和平区教育局与企业界签署的第三个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和平区教育局将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与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为核心,全面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的应用,提升区域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治理水平,共同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政企合作模式。
“十三五”期间,和平区持续推进“和平智慧校园”“和平智联校园”项目深化实施,建设适应区域整体推进的“和平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支持个性化教与学的智慧学习环境。2016年、2018年和平区两次获得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称号,第十九中学、岳阳道小学、汇文中学、万全小学先后获得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2019年《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被评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2019年,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列天津市首位。实践案例入选教育部信息中心主编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之教育发展报告》和《2019年中国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研究报告》。“天津和平区大数据引领在线教育”实践案例被《人民日报》评为“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教育类十大成功案例”。2020年该区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南开区依托“云动”课程资源平台,让全区学生顺利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学生们打开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里面的课程十分丰富:疫情应对课、多彩天津课、楷模育人课、综合实践课……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共有六类课程共计136门、260节。教师可根据学情、教学实际,依托其实施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开展答疑辅导。同时,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与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无缝对接,一账号登录。疫情期间表现出色的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也是“十三五”期间南开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典型成果。凭借着信息化建设的出色成绩,南开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17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并被评为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南开区“云动”课程资源平台应用实践共同体入选教育部科技司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利用3D技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知识;创新创客教育,只要有创意、有兴趣就能成为小创客……在静海区的很多校园,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新时尚。近年来,静海区不断加大“智慧教育”投入,高规格配置教育设备,全区教室多媒体覆盖率100%。静海区第六小学、杨成庄乡中学等45所学校实现了智能化教学,逐步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十三五”期间,东丽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完成东丽区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互联网+”新型教育云平台,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达标,25所学校装备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东丽区区域学业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在20所中学正式上线运行。完成市、区、幼儿园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幼儿园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了所有小学、初中校多媒体设备(指计算机、电子白板、交互式触摸屏及其他配套设备等)进普通教室比例100%,功能教室、信息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图书等设备设施较为齐备、充足。
“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各校教学装备投入资金共计约29845.56万元,极大地提升了津南区各校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改善了各校教学环境、设施设备。全区各中小学近1000间普通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加超短焦投影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深化合作办学 打造教育新高地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城附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纷纷落户。
5年前,天津茱莉亚学院落户滨海新区于家堡的消息引发了全球古典音乐界的关注,作为纽约茱莉亚学院建校110年来的首个海外分校,天津茱莉亚学院是茱莉亚学院在亚洲全方位拓展的重要里程碑。天津茱莉亚学院一系列的“高能输出”频频“霸占头条”,也成为滨海新区的新晋“打卡网红地”。
“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规划2平方公里高教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学校设立分校或特色学科,如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合作建设滨海数据产业园,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塘沽第一职专世界先进水平职业学校试点,以及滨海职业学院、滨海中专国内先进水平职业学校试点。实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滨海新区职业教育集团和9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13个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社区教育覆盖率逐步提升。2020年9月,滨海新区与天津市教委共同签署推进滨海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除继续做强做优以上合作共建学校外,还将加快耀华中学等与滨海新区的合作办学进程,支持高校在滨海新区高起点举办公办附属学校(幼儿园)和公办艺术类高中阶段学校等。
前不久,天津市政府办公厅与天津广播新闻中心合作的《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联合天津教育报、津云教育频道推出重磅融媒体节目:“‘家长 你好’——与市内六区教育局局长面对面”,有家长在节目中问到天津外国语学校南普小学发展情况。这所引人关注的小学,正是河北区教育局与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签约共建且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所学校。此外,河北区望海小学与天津市实验小学合作稳步推进。
西青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外国语大学正式宣布,将在学府工业区地块配套一所九年一贯制天津外国语大学西青附属学校。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把学校办成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国际化特色、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进一步提升西青区基础教育水平,满足学府工业区及周边居民子女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此消息一经放出,再次引起各方对西青区教育的重视。西青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十三五”期间,西青区在大力发展公办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区域教育资源。除天津外国语大学西青附属学校外,还积极引进了为明教育集团、京师大教育集团、北京京师幼学教育集团等首都教育资源,开办为明双语实验学校、京师大西营门实验小学、京师幼学幼儿园、华亭幼儿园等优质民办学校、幼儿园,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满足西青区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资源的需求。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武清区龚玉玲名师工作室与武清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河北省廊坊市马英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民族自信——武清区历史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展示活动”。活动以“高中历史教学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为主题,采取涵盖高中三个年级的“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来自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河北省固安县第一中学、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教师分三个年级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跨省市,不仅给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且使历史学科教学透过不同学校、地区教师的展示交流碰撞出新的灵感与火花。
像这样打破学校、打破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经常在武清区开展。“十三五”期间,武清区完善了区域联盟互动机制,促进校际间、区域间的协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承接北京等地教育优质资源,探索建立分支机构、联合办学等合作模式。京津冀三地名校组建教育发展联盟,统筹推进区域内、校际间“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五大工程,努力构建“校际联合结对、区域联片组团、区外联谊交流”的结对组团、共进发展模式。同时,武清区还深化“通武廊”区域教育合作,加强教育资源统筹使用,加强体育、美育教学合作,开展教研联动,深入开展共同体、联盟校间交流活动。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五大共享,全面推进武清区教育的科学、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新区事、新区办”,如今滨海新区已初步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并在全市率先试点探索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平台承接着首都转移项目,在职职工随迁京籍子女在滨海新区就学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简化入学手续,滨海新区与北京市、河北省共建基础教育合作联盟,与唐山市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服务滨海新区新动能引育,高校对接滨海新区“1+3+4”产业体系,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和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此外,滨海新区还组织80名校长、骨干教师赴青海省黄南州、甘肃省张家川县和合作市开展对口交流活动,接待63名黄南州、甘南州教师跟岗实践。
继续教育实现六个“全国率先”
2020年,为满足市民学习需求,天津市通过天津终身学习网和微信移动端,免费开放涵盖道德修养、文化艺术、养生保健、科学生活等22大类万余个高清视频课程,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四个层级办学、四个体系交叉、四个集团覆盖”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六个“全国率先”:一是率先建成“四层级办学、四体系交叉、四集团覆盖”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二是率先开展“职继协同、双周推动”,双引擎加速学习型城市建设;三是率先构建“区校联合体”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四是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服务终身学习的区域型职教集团;五是率先实现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向终身教育服务载体转型;六是率先将继续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政。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建设成果共计15个,展现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的天津之为,创造了继续教育天津品牌和天津经验。
我市初步构建“四横四纵四覆盖”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实现市级、区级、街乡镇级、村居委会级四个横向办学层级沟通衔接,社区教育、开放教育、老年教育、农民教育四个纵向办学体系融合发展,城区、环城、城郊、滨海四个职教集团覆盖全市终身教育。
据了解,我市已形成以天津开放大学为平台,以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以职业教育集团为骨架,以区社区学院或职业成人教育中心为支撑,以街道社区学校或乡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社区学校分校或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支点的终身学习服务系列载体。
我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继续教育专项规划《天津市继续教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出台了《市教委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天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市教委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天津市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文件。
据统计,目前全市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各类学校63所,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达47余万人,全市各类非学历培训年均160余万人。
全市现有社区学院9个,社区学校94个,社区学校分校743个,年服务社区居民近200万人次;区级职成教育中心或社区教育指导中心8个,街(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49个,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15个,年服务农民超过50万人次;建成市级老年大学2所,区级老年大学16所,街(乡、镇)老年学校175所,村(居委会)老年教育学习中心1616个。我市年均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00万人。
蓟州区、静海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等五区获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我市示范县比例位居全国第一。现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我市启动学习型城区建设试点,在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教育部遴选5省市拍摄“走进社区教育”专题片,我市成功入选。
2020年10月21日至10月23日,宝坻区教育局分别在新开口镇、方家庄镇、郝各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召开了社区教育项目评审及老年大学建设情况汇报会,全区24个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参加会议分享社区教育成果与经验。为了扭转钓鱼式培训的被动局面,口东镇落实农民终身学习,建立电子学员求知库,根据需要随时筛选和补充人员,避免求学者找不到老师、培训时找不准学员等情况发生,有序开展各项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蓟州区罗庄子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王艳忠1998年开始从事成人教育工作,20多年来深入钻研果木养植和培训技术农民,使得他在当地小有名气,有“农果专家”“梨王”之称。他的工作也是蓟州区“十三五”期间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亮点。此外,蓟州区“三农”年培训率达到35%,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招收新生3379人。7人被评为国家、市级百姓学习之星,6个项目分获国家、市级学习品牌。
据悉,我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参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投入超过5000万元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继续教育项目,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督政队伍,将继续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政。
后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年来,天津从关系着师生利益和市民民生着手,一步步将教育绘成人们期待的模样。一组组数字显得格外耀眼,一个个成果让人倍感振奋。这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呈现出“十三五”期间天津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和成就,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天津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更坚实、基础更牢固。站在新的起点,天津的教育事业正以昂首跨越、蓬勃发展的姿态,抢抓机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