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在患儿口腔科日间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2021-03-09赫佳
赫 佳
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辽宁大连 116021
患儿是口腔科治疗的重难点,原因在于患儿心理、生理未发育完全,治疗时略小刺激即可能引发患儿抵触心理和降低治疗依从性。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非住院式的门诊日间手术逐渐增多,口腔科患儿采用全身麻醉治疗,能有效降低因患儿好动等因素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性[1-2]。这种日间全麻手术不仅能有效缩短患儿留院时间,还能减轻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受到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日间全麻手术患儿因留院时间短暂,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带领患儿家属学习疾病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儿治疗流程高效进行[3-4]。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日间全麻手术围术期的要求。宣教流程干预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特色制定整套流程干预方案,以保障日间全麻手术的顺利进行;前置预约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原有门诊预约流程难以满足患者形势下,发展而来的自助预约模式,极大减少患儿预约挂号等排队时间,提高家属陪伴患儿的时间[5-6]。目前,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在口腔科日间全麻手术中应用相对少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在患儿口腔科日间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4 例口腔科日间全麻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2,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62,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 例;年龄1~8 岁,平均(4.43±1.03)岁;体重8~35 kg,平均(22.01±4.09)kg;疾病类型:乳恒压龋齿26 例,乳恒牙缺失22 例,牙髓病14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女33 例;年龄1~7 岁,平均(4.15±0.97)岁;体重7~35 kg,平均(23.16±4.13)kg;疾病类型:乳恒压龋齿25 例,乳恒牙缺失21例,牙髓病16 例。两组上述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①龄1~8 岁;②符合日间手术全麻要求者;③家属依从性高,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凝血系统疾病者;③癫痫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如术前准备、观察患儿病情,术后给予家属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给予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1)前置预约。通过社保卡等就医介质在医院小程序、官方系统应用进行网络预约挂号;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告知家属门诊设有接待人员,如遇问题可直接咨询或寻求帮助;接待人员观察门诊大厅,发现遗忘科室位置、不知道去哪里预约检查、不知道检查位置在何处患者或家属,主动上前询问帮助或答疑解惑,尽可能为患儿或家属提供贴心服务,避免在医院来回奔波,延误时间。(2)宣教流程干预。成立流程干预小组,工作年限及职称较高者任小组成员,确定彼此职责,以利于高效完成宣教工作。①患儿家属预约:日间全麻手术当日即告知其整体流程,如入院评估、手术及苏醒在手术室进行,术后观察、出院评估;告知患儿术前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提示患儿术中麻醉诱导期家属陪同,利于患儿家属合理规划时间,安排各项检查和其他事宜。②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核实身份,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并给予1 对1 宣教,内容包括使家属了解日间全麻手术,告知手术安全措施、先进麻醉技术、医师团队信息等,同时讲解口腔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内容及目的、术后注意事项及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对医护团队、日间全麻手术模式认可。其次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互动,以降低患儿对陌生面孔或陌生环境抵触,提高治疗配合度。如3 岁及以下患儿以逗玩和安抚为主,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面孔惧怕心理;3 岁以上患儿建议展示手术相关物件图册,以提高患儿对手术物件认识,增强对手术环境熟悉感,减轻患儿进入手术室焦虑、惧怕情绪,使其更好接受手术。③术前叮嘱家属:患儿术前6 h 可进食牛奶流质食物,术前4 h可进食母乳,术前2 h 仅能饮水。若为连台手术,具体安排要及时、准确告知患儿家属禁食时间安排,避免患儿因饥饿出现哭闹。④麻醉诱导期及恢复期可安排家属在旁陪伴,患儿麻醉后若无不良情况及呼吸顺畅,可告知患儿家属帮助患儿取舒适体位,且家属怀抱能让患儿增添安全感,减少哭闹,若患儿已在病床上自主活动,且无不适症状,可安排家属陪伴患儿室内活动。⑤术后告知患儿家属有关患儿的饮食原则:如术后1~2 h 可进食,进食前先给患儿喝少量温水,若饮水后无呛咳或呕吐可间断给糖水;4 h 后给予清淡饮食,逐渐增加饮食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如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留院时间等。②比较两组的配合度。根据临床疗效标准[7],非常配合: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操作、检查等行为进行主动配合;配合:患儿对护理操作、检查等行为较抗拒,但经家属安抚,未妨碍治疗工作;不配合:患儿对护理操作、检查等行为十分抗拒,经家属安抚仍不配合;患儿治疗总配合度=(非常配合+配合)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如发热、头晕、呕吐、躁动等。④比较两组家属就医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挂号就医等流程、取药缴费排队时间、医生诊疗过程、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每条目结果评分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就医满意度以非常满意、满意为准;本量表Cronbach′α 系数为0.731,信效度为0.79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留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min,±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min,±s)
组别例数 术后苏醒时间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留院时间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58 58 15.26±4.32 14.28±3.21 1.386 0.168 45.62±15.22 38.26±7.67 3.288 0.001 86.32±15.69 76.29±8.63 4.265 0.000
2.2 两组治疗总配合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配合度的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家属就医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家属挂号就医等流程、取药缴费等排队时间、医生诊疗过程、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就医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由于口腔科患儿年龄较小,多数对治疗、相关检查等心存惧怕心理,致治疗难以顺利进行。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口腔科患儿家属选择日间手术治疗模式。日间手术指患儿提前预约术前检查、术前评估、手术时间,并于当日完成手术、出院的治疗模式[8-9]。有研究认为儿童生理、心理未发育完全,手术创伤、术后不良反应等,易影响患儿康复速度[10]。口腔科患儿治疗部位紧邻呼吸道,麻醉要求较高。日间手术虽有留院时间短的优点,但对医师技术、麻醉要求及护理质量有较高要求。以往口腔科护理注重观察患儿病情及完成术前准备,很大程度忽略患儿及心理护理,致家属积极性、患儿治疗配合度明显低,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前置预约是基于当前医疗环境,所提供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便民措施,其中预约挂号是就医中重要一环,若预约挂号、缴费、诊疗就医环节严重不合理,或就诊秩序不完善,极大影响患儿就医体验或延误后续治疗时间。日间全麻手术对时间掌控有较高要求,因此前置预约十分重要。宣教流程干预是基于口腔科小儿特性及日间全麻手术特点拟定的管理方案,不仅能帮助患儿家属了解日间全麻手术、明确手术流程及相关安全措施,还能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目的认知度,利于患儿家属掌握口腔科疾病相关知识,成为患儿的坚实后盾[11-12]。家属在前置预约及明确手术流程前提下,能更好安排自身事宜,提高配合患儿治疗积极性。不同年龄段患儿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焦虑及惧怕情绪,维持平稳生命体征,同时宣教流程护理还考虑到患儿食用不同食物的时间,降低患儿因身体不适或饥饿引发哭闹的可能性,以此提高患儿手术耐受性[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留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不仅能缩短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留院时间,还能提高治疗配合度,确保手术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前置预约注重医疗服务质量,有效缩短挂号预约排队等候时间,使家属拥有更多时间陪伴患儿,多数家属在得知患儿行日间全麻手术时,会产生一定程度不良情绪,因而良好的就医体验及宣教流程干预的指导,能使家属从疾病知识、手术目的、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提升疾病认知度,缓解不良情绪,提高配合患儿治疗的积极性[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宣教效果良好,使家属更好照顾患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家属就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护理模式得到了患儿家属认可,有助于营造良好就医氛围。
综上所述,前置预约+宣教流程干预在患儿口腔科日间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利于稳定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家属就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