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走势及对策分析

2021-03-09谢孟州吴映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支配农村居民城乡居民

谢孟州,吴映梅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省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缩影,研究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目标;十九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利用相关统计资料,从云南省城乡收入现状着手,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际走势进行分析,为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走势

(一)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均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提升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2000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24.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488.00元;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分别达到了36238元和11902元。经过计算得到,19年间,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4.73倍,年均增速9.39%;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6.99倍,年均增速10.21%。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虽然大于城镇居民年均收入增速,但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云南省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一直在扩大,而相对差距比值则进一步缩小。2000年,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4836.64元,相对差距比为4.25;而到了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了24366元,相对差距比值则缩小到了3.04。

(二)云南省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有大幅度下降并趋于接近

云南省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自21世纪以来在波动中降低,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2000年,云南省城乡居民之间家庭恩格尔系数高达18.66,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就缩小到了2.44。单独从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来看,从2000年的58.96下降至2018年的29.47,反映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18年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便从温饱走向了相对富裕。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来看,云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

(三)云南省城乡居民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高于其他绝大多数省区市

2019年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比为3.04∶1,位居全国第3;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绝对收入差距为24336元,位居全国第11。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第18位,位居全国中等偏下水准;但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排名倒数第4位,与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河南省相比少3262元。由以上分析可知,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高于其他绝大多数省市。2019年全国各省、直辖市的城乡收入比排序情况如表1所列。

表1 2019年全国各省、直辖市城乡收入比排序

(四)云南省各地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云南省各地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故而云南省各地城乡居民收入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中,2019年城乡收入绝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是昆明市,达到了29933元;收入绝对差距最小的地区是西双版纳州,比各地州市收入中位数低5807元。城乡收入绝对差距最高的昆明市比最低的西双版纳州高出12508元。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比值最大的是迪庆州,比值高达3.95;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比值最小的是西双版纳州,比值为2.20。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比最大的迪庆州比最小的西双版纳州相差1.75倍。

按照经济发展区域的比较,云南省滇中地区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都高出其他5个区域,其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也是6个区域中最大的,达到了25846元;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最小的区域都是滇西南地区,分别为18767元和2.52倍。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云南地区的发展,尤其是长期以来高度关注贫困群众,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滇西北地区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9362元,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比依然在6个区域中最大,达到了3.55倍。云南省各经济区域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数据如表2所列。

表2 云南省各经济区域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表

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成因分析

(一)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理环境制约明显

云南地处西南横断山脉,山地面积约占84%,丘陵及高原占6%,可供农民耕种的盆地、河谷仅有6%。盆地、河谷面积稀少,大型机械化种植无法开展,导致云南省农业技术较为落后,经济作物单一。虽然梯田在云南的分布较为广泛,但云南省自然条件相对复杂,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有发生。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多都来自传统种植业、养殖业,而频繁的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农作物减产、畜牧业受损,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很多经济损失。

(二)二元结构矛盾犹存,收入差距显著扩大

二元户籍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像“无形的墙”把城乡分割[2]。在建国初期,这种二元结构对于国家的快速工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二元结构的副作用开始集中显现,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往来,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农村金融建设落后,农民创新创业困难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保持经济增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着积极作用。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普惠金融市场,实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前提[3]。而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完善发展,导致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户创新创业方面的贡献不足。缺乏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农产品得不到技术所带来的附加值,使得农民增收缓慢,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4]。

(四)收入分配关系变化,引发分配差距扩大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一步步变化发展的,更是科学技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双重作用的结果[5]。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带动了我国分配关系的多样化,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云南省2019年GDP总量达到了23223.75亿元,经济高速增长,而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自2001年云南省的基尼系数突破0.4以后,云南省的基尼系数连续10年维持在0.43以上[6]。在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规则下,资本相比劳动在参与同一种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经济收益是成倍的,劳动所获的有限收益与资本所获得的不受限收益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分析

基于云南省统计数据及其成因分析,对未来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作预测分析。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会有所放缓。为了尽可能体现预测的合理性,本文单独列出2020年云南省居民收入的预测情况。参考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云南省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假定云南省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幅度与2009年相同,得到的预测结果见表3。

表3 参考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下降幅度预测

本文以2005—2019年云南省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来作为未来10年云南省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按照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大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的情况来推测云南省城乡居民在“十四五”“十五五”末的收入差距[7]。

到2025年,云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60004元和21642元,绝对差距预计达到38361元,相对收入比预计降低至2.78∶1;与2019年相比,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加23766元和9740元,增幅分别达40%和45%。绝对差距继续上升,相对差距趋于国际上居民收入差距警戒线;到2030年,云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94806元和37465元,绝对差距预计达到57341元,相对收入比预计降低至2.5∶1,与国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警戒线持平;与2019年相比,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加58568元和25563元,增幅分别达62%和68%。预测结果见表4。

表4 参考2005—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平均值预测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比也在逐渐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也符合我国当前加大对“三农”问题投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战略措施的要求,加上近年来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常态”。

四、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完善救灾防灾体系

云南省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应依据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提高救灾互助、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以保障农民在遇到不可抗力的天灾时有坚强的后盾可依。其次要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的种类及范围,普及相关农业保险知识,让农业保险惠农支农家喻户晓;同时,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不动摇,在“三农”问题上全力做到“能保尽保”,对重点农作物、农产品进行统保,扩大农作物保障面积,并加强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做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法可依。

(二)加快农村金融建设,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积极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并给予足够的政策、金融支持。当前许多农民对于贷款创业这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还存在太多的疑问,以至于对贷款创业望而却步。因此,乡镇一级农村银行要发挥带头作用,给予农民贷款补助,发放低息贷款,降低农民创新创业的成本。同时,要加强普及金融知识,不能让农民“闻贷失色”,加大小额贷款力度,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加大公益性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解决农民在金融问题上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加强人口自由流动,发挥人力资源作用

人口流动会进一步缩小各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发挥劳动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一体化,加快资本在各个地区之间的流动,产生更多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城乡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各行业的创新创业[8]。以年轻劳动力为主的人口自由流动,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因此,政府在城乡人口流动方面也应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保障。

(四)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树立关心、尊重农民的观念,给予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9]。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改革的重点方向。实行一元管理制度,消除长久以来在户籍制度上存在的歧视,给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加完善的就业保障,让农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成果。当前,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通过不断调整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猜你喜欢

支配农村居民城乡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跟踪导练(四)4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