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究

2021-03-09李玲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型人才

[摘 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结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数字媒体建设的意义给予认同。其次,对数字媒体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以及育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重视与行业发展实践对接以及加强专业师资力量培养等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6-0060-05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为“Virtual Reality”,简称“VR”,它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从国家层面对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性予以肯定,同时提出要把握好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际遇,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教育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1]。

一、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驱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是创新发展双驱动的一种有益探索,其不仅能够提升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数字媒体课程改革和行业发展起到助力作用,而且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有助于提升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素养

数字媒体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其既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选择,也是增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方向。但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大学生也应该看到相关行业更新发展的速度,看到行业发展壮大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提升。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媒体行业的交互性更加多元化,这也对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2]。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为其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提供支撑,大学生对于该专业的认知更加清晰,对于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更有信心。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能够全方位展示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操机会,便于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将数字媒体专业融入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切实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推进课程改革并助力行业发展

数字媒体专业是集技术和艺术特征为一体的跨界新型专业,其在技术层面对计算机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渐融入各个领域。数字媒体专业作为多门交叉学科支撑的专业,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将虚拟现实技术及时运用于数字媒体专业中,不仅能够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而且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具有积极影响,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相吻合,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行业发展非常重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能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促进教师成长并推动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专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而且对于创新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延续,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在具备基础技术能力的同时,拥有足够的创新创造能力。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行业变革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助力,也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特别关注。将其引入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是对该专业的深层次变革,解决了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对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掌握更多与社会现实接轨的知识和技术,成长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而教师的转型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影响深远,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成长并推动人才培养。

二、當前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虚拟现实行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多,而且由于相关行业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配置方面都存在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育存在单一化现象

首先,在人才培养认知方面,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对数字媒体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正确认知,部分高校虽然响应市场需求设置了相关专业,但是存在认知误区的问题。例如,部分高校看到了数字媒体的技术性要求,而对艺术性要求重视不够;有的高校没有看到创新创造对该专业的重要性[3]。其次,人才培养方向不够准确。数字产业在科学技术的助力下日新月异,数字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字媒体人才缺口增大。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更加精细,衍生行业较多,但是部分高校课程开设缺乏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对于行业发展把握不准确,人才培养方向引导不准确。最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高校应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部分高校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局限性,与行业对接不足,教学、实践、科研与创新的联系不够,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数字媒体教学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

数字媒体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向纵深化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和融入,使得其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但是,部分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同质化问题,课程设置多注重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几门学科,专业设置引领性不强,且网络课程教学大多是借鉴其他高校。

数字媒体的就业方向是广泛的,比如制片人、编辑、动画设计、广告设计以及游戏软件开发等,还有当前很流行的自媒体行业。然而,有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内容选择不够广,实践教学项目以校内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验以及浅层次的校外实习为主,特色不足,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向性不足。

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方式应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色,融入更多的信息化資源。而目前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不足,教学方式依然以讲授式为主,实践锻炼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4]。

(三)数字媒体专业化师资队伍需要加强

受市场需求影响,部分高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出现追求速度和数量的问题,教学目标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例如,一部分教师忙于将基础性技能操作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另一部分教师侧重视理论教学,培育出的学生会出现面临高难度工作而难以适应的情况。

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门新出现的学科,强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但是该专业的教师多从其他学科引入,加上不同学校自身性质的影响,专业研究方向和特点也呈现出不同特征,导致创造能力难以满足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媒体专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较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数字媒体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艺术设计能力较强,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计算机或者动画设计等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不够灵活,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三、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随着国家对虚拟现实技术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如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媒体课程探究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等,但是将其应用于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不足。因此,基于上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极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促进数字媒体创新发展;对接行业发展实况,完善数字媒体教学资源;培养专业化师资力量,保障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

(一)审视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建设特色

1.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设置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应重新审视专业课程应用性要求,从而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优化,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例如,改变过去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的设置安排,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将实践教学和锻炼穿插到理论教学中,在加强学生理论认知的同时提升其实践能力[5]。

2.调整专业课程和内容

学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时效问题,在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及时添加更多新内容和指明新方向。为此,高校应建立相关教研小组,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发展问题,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参考。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还应该考虑大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教学观念,将社会发展需要、高校育人需要同大学生个体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应重视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和学生加快学习进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和创新虚拟现实技术,以实现数字媒体专业育人新要求。

(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数字媒体专业实现创新发展

1.引入自主性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应引入教、研、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探索兴趣。例如,教师可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更多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配套小组讨论和任务学习的自学方式,提升学习趣味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研、创中实现多维发展。

2.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应立足新媒体时代的现实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反馈教学效果,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关注,在线上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项目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3.引入“双驱”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引入“竞赛+项目”双驱课程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数字媒体设计大赛,也要联合同类型高校共同举办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让大学生在相互竞争和项目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开发创新思维,并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做好基本规划。

(三)对接行业发展实际,加快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搭建实践教学渠道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示范项目合作基地,共同开发新的研究项目,大学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平台的帮助,可以了解相关发展方向和实现新突破。

2.优化理论教学环境

高校应加快优化理论教学环境的步伐,特别是教材资源建设和实践课堂硬件环境建设方面。例如,高校可以组织校内教材编写小组在现有高校教材和各种数字媒体行业培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课程设置目标相一致的开放式校本教材,加快视听教室、专业画室以及专业软件计算机室的配备,满足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专业需求。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设置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而培训学校较多。为此,高校可以联合校外培训机构合理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网络平台的建设既要突出理论学习资源的重要性,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合作各方要做落实权责分配,对接现实行业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6]。

(四)培育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实效

1.确立设计与开发并重的教学思想

高校应看到数字媒体专业与传统计算机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差异,意识到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对大众的影响。数字媒体专业教师要对相关行业发展和相关技术进步给予更多关注,比如动漫制作、视频剪辑以及交互式游戏画面设计,关注软件应用技术的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构建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能力提升目标

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师应树立职业需求导向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以深入了解现代新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在参与企业锻炼的同时带头进行项目开发设计,做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教师[7]。

3.培养促进学生素质拓展的教学评价能力

作为引领国内新型产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数字媒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应不断提升。教学评价要体现时效性,也要体现专业特色,所以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创新考核形式,也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指导,保障教学引导的有效性。

四、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媒体的融合是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其对数字媒体产业的發展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高校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紧迫性的课题。虚拟现实技术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精尖数字媒体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也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段静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6):63-64.

[2]朱诗源,王健.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创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2):119-122.

[3]尹瑛,张昊.数字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宜春学院为例[J].教育传播,2021(8):175-177.

[4]黄莹.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加拿大数字媒体教育经验启示[J]新闻知识,2018(4):64-68.

[5]张丹丹,王涵.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复合型VR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91-93.

[6]孔令强.全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传媒教育,2020(11):102-103.

[7]王双双.美国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特点[J].传媒教育,2020(6):55-57.

[作者简介]李玲,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责任编辑 韦志巧]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型人才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