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2021-03-09张淑珍

人物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高的学科。由于数学学科这一特点,使得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具体内容。而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中不断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则需要教师从现实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正确感知数学概念,最终完成数学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实际应用方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情境认知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内涵进行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为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教师应将素质教育理念与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认知相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达到提升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应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视角下,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体,不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与实施教学模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能力来创设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具有效性。

二、联系现实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普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引领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对此,教师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植树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此会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尝试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若干小棒,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寻找答案,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三、创设探究性情境,激发深入思考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除了要注意情境的生活性以外,也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探究性。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用相对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而探究性问题的创设就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借助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思考,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由于学生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平面几何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自主学习,用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二者的特征后,同时要弄清楚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平面图,然后提问:“大家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和区别吗?”这种探究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而这种自主的思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事实上,小学数学的许多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教师可以减少日常讲课中的一些知识输出,让学生有机会通过教师的问题去进行知识的探究,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实践性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想要更好地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学生也需要掌握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更加需要那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实践活动的存在能够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应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周长”等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教师可以带领班级的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的公园中去引导学生亲自测量花坛的一周的长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周长这一知识的概念。当然,教师也需要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如何更加快捷地测量出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还需要四个边都测量吗?”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回顾长方形的特征等知识点,通过实践性的问题设置,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特点。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有效结合学生的探究欲强、动手操作的兴趣高、对外界事物存在好奇心的特點,积极融入生活化、探究、实践等因素来构建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丰富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自主探究的意识。此外,问题情境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与所学内容和外界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晖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探微[J].学周刊,2021(15):137-138.

[2]陈婷婷.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26):58-59.

作者简介:

张淑珍(1971—),女,汉族,本科,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1508500520240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