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教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03-09王晓平
王晓平
摘 要: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让戏曲艺术真正走进校园,成了我们音乐老师们急需探索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当前戏曲知识教学的现状分析、戏曲内容教学的策略分析、提升学生欣赏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提升戏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使初中音乐戏曲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真正使得戏曲这一国粹在校园里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戏曲;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19年,我有幸加入了华特名师工作室。最近,华特带领工作室成员来我校开展戏曲课程教学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有三位老师分别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戏曲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板有眼地学唱戏曲。在这次活动中,本人开展了一节戏歌《唱脸谱》的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国粹的博大精深。另外两位名师对戏曲教学的处理方法和对教材的理解使我深受启发。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初中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戏曲有效教学有了新的想法,认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尝试、实践,才能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效。如何提升戏曲教学有效性成为了笔者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当前音乐课堂中戏曲知识教学的现状分析
戏曲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具有它独特演唱形式与表现手法。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学校而言,缺乏专门的戏曲教育人才。特别是针对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师而言,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想法,能不上就不上,能简单上就简单上。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1. 缺乏对音乐教师进行有戏曲专业知识的培训
戏曲对于非科班出生的音乐老师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性。非常见的专业术语、独特的表演方式都使老师们难以应对。再者,老师们平时缺少对戏曲的学习与了解,能唱能演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要么走过场,要么索性一跃而过,逃之夭夭。学校教育因教师戏曲专业素质的缺乏,导致现在的孩子对戏曲艺术越来越缺乏了解,对于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2. 学生平时生活中缺少来源于戏曲的耳熏目染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看见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对戏曲的热爱,究其原因在于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戏曲是最重要的充实自我、娱乐自我的方式。再看如今的孩子处于一个受流行元素冲击和文化样式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他们对于戏曲的审美经历过少,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他们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缺乏了解。全球的文化交融,无数的流行音乐和异国音乐,在先进的技术手段的传播下快速地迎合着当代学生的快节奏生活。对咿咿呀呀节奏慢,主题陈旧的戏曲也就自然产生了明显的距离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初中音乐戏曲内容教学的策略分析
近两年来,笔者面对现状,克服困难,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戏曲教学”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趣为先就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为本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乐之”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要实现它又必须以“好之”为前提。那如何激活学生们对戏曲学习的兴趣呢?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戏曲虽是我国国粹,但由于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學生对戏曲越来越缺少了解。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学生虽有好奇心但缺少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戏曲、学习唱念做打的奥妙是学习戏曲的第一步。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
(1)回归生活,层层递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教师对戏曲艺术接触甚少,导致上课形式过于呆板。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采用大量音频或视频在课堂上呈现,出现了“目标多而杂”“高频率快节奏”等现象。繁杂的目标使学生产生了紧张感和疲劳感,情绪浮躁、兴趣淡然。因此在戏曲教学中切忌求多求快,而应当注重戏曲对学生的耳熏目染作用。在选择内容时应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循序渐进。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般是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大多处于聆听阶段。初开聆听时,本人一般都会先选择一些耳熟能详或是唱腔流畅激昂的唱段供学生进行赏析。如传统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现代京剧《这一封信来得巧》、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十八相送》、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等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再从戏曲的发声点、念白、唱腔、身段演绎入手;还有就是从近年来出现的艺术新形式戏歌入手。
【案例呈现】
在唱脸谱一课中,脸谱是戏剧人物在面部用图案化的化妆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图谱。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试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的性格特征,所以我以欣赏一组脸谱作为导入。让学生从行旦、色彩去观察,再让学生聆听一段《唱脸谱》。出示歌曲时,显示各种脸谱,引出戏歌。歌曲糅合了京剧唱腔的曲调,使得戏如歌、歌如戏,戏中有歌的风格,歌中有戏的韵味。教学中采用螺旋音进行发声练习,歌曲的B段部分采用京剧西皮流水的唱腔,净角唱腔的特点。在学唱过程中,让学生多聆听并介绍京剧的板式。唱准后半拍起的腰板,笔者和学生分角色用梆子为彼此伴奏,把握京剧净角行腔的特点。特别是最后一句的拖腔,学生很难唱准,我先让学生分句演唱,再提示学生在演唱时把鼻腔和咽腔打开到比一般歌唱时夸张一点,咬字时后牙给点劲,让学生感受到有了“劲儿”,也就有了“味儿”。最后,让学生们带上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做几个简单的动作,体会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2)适当改编,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我不断地寻找着教学新的切入点。什么是孩子喜欢的?什么样的学习是他们感兴趣的?这其中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如穆桂英的唱段《猛听得》一课中,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于是,我的耳边响起了“咿呀”的唱腔,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兰花指和兰花掌的身段组合,看到孩子们热火朝天地练习京剧操。 我想假如对京剧的唱念做打进行适度改编,变成学生比较喜欢的京剧操,学生应该会感到既熟悉而又好奇吧!在实际教学中,用京剧操的音乐配上兰花指和兰花掌的动作,两者结合,唯妙唯俏。这样的做法在课堂导入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满了学习热情,学校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了。
2.多维度教学,帮助学生领略戏曲蕴含的独特魅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兴趣将不能把戏曲学习长久坚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更应该在如何帮助学生领略戏曲魅力上做好文章。教师应当尽可能做到多方法、多维度进行教学。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领略其中唱、念、做、打、舞的独特魅力,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奋斗的目标。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领略戏曲的独特魅力。
(1)把握契机,激发戏曲演唱欲
现在的学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是非常浓郁的。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那么点“戏腔”的曲子也是走在流行歌曲时尚前沿的。如陶喆的《苏三说》、王力宏的《戏说东方》、《One night in bei jing》等等作品,都因完美地融合了戏曲那独具民族风味的韵味而显得婉转动听又个性十足。这其中的一两句戏曲唱腔,更为大家“爱不绝口”。所以我就结合学生的兴趣口味,从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入手,通过学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逐步引入到课堂戏曲教学,这样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很容易就被激发了。
(2)口传身教,体验戏曲韵味美
经过多次尝试,我发现传统戏曲音乐还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教。“口传身教”这种师傅唱徒弟跟的方式,是中国传统音乐世代相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大师级表演艺术家——这个事实足以说明口传身教是教唱传统戏曲的最好方法。口传是内容、灵魂,身教的是一招一式。用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教唱时,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感就明显的缩小了,师生间的交流也频繁了。
比如《唱脸谱》最后一句的拖腔,按照换气,通过设计的图形谱,分几个部分学,感受京腔的韵味。又如在设计《乡韵——越剧》时,选择教唱了《我家有个小九妹》中的四句唱词进行教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敬佩,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同时配以简单的身段动作,一边教,一边讲解地方语言的咬字,拖腔的韵味,拉近了戏曲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戏曲的理解变得简单化了,学生学得也就很认真,兴趣也浓厚了很多。
(3)感同身受,调动戏曲表演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通过录像让学生了解戏曲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后台的演奏,艺术家们日常的排练等等,让学生对戏曲表演这门艺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能让学生在本地的剧团演出时进行参观,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通过真真切切地看和明明白白地听,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这样学生才会使得学生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
如现代京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在表演环节,让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带上“髯口”,进行边唱边表演,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对京剧的喜爱之情被点燃。又如:《唱脸谱》一课,让学生带上不同的颜色的脸谱,随着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展示动作。这些做法都可以激起学生对戏曲的表演欲望,从而更用情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升欣赏戏曲的能力
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戏曲社团或是开展“小戲班”等活动也是深化戏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提升教师戏曲水平,开展地方戏曲兴趣小组
地方戏曲旨在弘扬地方戏曲文化,传承当地戏曲特色,且地方戏曲更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地方戏曲兴趣小组,首先教师应当对当地的戏曲特色有所了解,若能精通则最佳。教师为了能够精通当地戏曲,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戏曲培训,一边学一边教,教师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升。若教师不能做到精通,可以寻找当地戏曲传承人,邀请他们来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专门的培训课。以点带面,层层辐射,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戏曲文化的活动中来。
(2)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戏曲才艺评比,提升学生戏曲素养
一直以来,浙江电视台于每周五下午播放的戏迷擂台赛节目深得人们的喜爱。参加的人员,从幼儿到古稀老人,遍布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地方台同样也有许多出色的戏曲类节目。笔者了解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在周末等空余时间收看相关戏曲节目,甚至参与到一些戏曲类的比赛中。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戏曲素养,创设供学生展示戏曲才艺的平台,举办相关戏曲类比赛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举办每学期一次的学生戏曲知识竞赛和学生戏曲票友会等。在学生中逐渐营造出热爱戏曲,爱唱戏曲的良好氛围。
(3)创造条件,寻求机遇,增加欣赏戏曲艺术表演的机会
美的艺术只有在学会欣赏美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造美。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戏曲表演,关注学生戏曲表演的水平,更应该创设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戏曲,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学生积淀了一定程度的欣赏美的能力,也就在一定程度自学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学校、教师都应该利用学校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联系专业的戏曲表演团队或者地方表演团,给学生欣赏戏曲艺术的机会。
三、结束语
在戏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兴趣,就如同给了教学无尽的动力。当然,戏曲教学毕竟不同于歌曲教学,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的戏曲教学中,由于教师平日戏曲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戏曲专业水平偏低。为了上好一堂戏曲课,教师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缺乏专业指导,只能对着录像、多媒体进行学习,局限性很大,给教和学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戏曲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北京, 593.
[2]余秋雨.文化视野中的越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俞为民.中国戏曲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董健.戏剧与时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刘文峰.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33345019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