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课程游戏化 构建幼儿多元课程认知

2021-03-09周艳梅

求知导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

摘 要: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有效路径,课程游戏化正是依据幼儿游戏认知特点而产生的授课方式。文章以课程游戏化为主要视角,剖析课程游戏化在幼儿课程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探讨课程游戏化在音乐、数学、美术、科学、实践课程中教学操作的可行性、实践性。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多元课程认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2-0079-03

作者简介:周艳梅(1982.2—),女,江苏省海安市七星湖幼儿园,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随着“课程生活化”“课程经验化”“课程过程化”“课程情境化”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的出现,“课程游戏化”也逐步进入幼儿课程改革的视野。课程游戏化是指在幼儿教学课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与身心发展设计相关的游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技能。高尔基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课程游戏化可有效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无穷的知识宝藏,提高幼儿的多元认知水平,其在幼儿园中开展趋势是相当明显的。然而,总体来说,课程游戏化教学仍处于经验摸索阶段中。笔者倡导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期望联系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课程教学化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区别于小学化、成人化的本质。与幼儿自发游戏不同的是,游戏化课程其实质是具有特定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需要完整的游戏化课程教学设计[1]。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不是纯游戏,若认为教学就是游戏,这显然未厘清游戏与课程游戏化的区别。课程游戏化是将游戏渗透到各个课程当中,在不喧宾夺主的同时,又让课程知识充满无穷的乐趣,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具趣味性。课程游戏化具备较高的教育价值,可有效提高幼儿园的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游戏化以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为前提,让课程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兴趣爱好,可以确保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有效应用,促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2]。课程游戏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将游戏与多元课程进行巧妙地结合,营造游戏化课程氛围,充分吸引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在游戏化课程氛围的渲染下,幼儿可真实地感受课程学习的乐趣,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不断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因此,课程游戏化在幼儿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基于园内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度挖掘课程所具有的游戏化价值,在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实践等课程中实现游戏化课程理念的渗透,创造鲜活、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课堂。

二、数学课程游戏化,认知数学世界之奥妙

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对幼儿而言相对比较陌生。幼儿虽在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数字,但未对数字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因而教师需要借助数学课程,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的数学认知。纯灌输式的知识教学显然与幼儿的认知特点大相径庭。生硬、机械的课程体系导致幼儿认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教师可改变固有的数学教学思维,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或是将数学置身于有趣的游戏背景中,让数学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有趣的活动,使幼儿浸染在数学游戏世界的奥妙之中,认识有趣的数学世界。

数字是幼儿认知数学的开始。如何设计游戏化的数字认知课程是数学课程游戏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使游戏化数学课程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正式开展之前,需要构思完整的教学设计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游戏框架、教学内容以及教具的选择等。以数字认知教学为例,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将与数字“1、2、3、4、5、6”相关的图片贴于黑板上,让幼儿猜一猜铅笔、小鸭、耳朵、小旗、秤钩、哨子分别代表哪些数字,并让幼儿以生动的语言、动作、声音等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增强数字认知课堂的趣味性。在幼儿充分认识到图片中事物与数字的联系之后,教师再将图片作为训练幼儿快速反应力的工具,借助教棒随机指向任意图片,让幼儿快速反应图片中事物所代表的数字,由慢到快逐渐增强学生的数字反应力,使幼儿对数字的学习渐入佳境。

接着,教师可充分利用飞行棋的游戏理念,在黑板上呈现一幅曲折的飞行棋游戏格,将数字认知课堂变身为飞行棋数字游戏课堂。教师可以简单示范小游戏规则,和幼儿展开小游戏竞赛,比比谁先到达游戏终点。在正式游戏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渗透相应数字的学习,要求幼儿每抛一次骰子大声说出相应的数字并数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的认知。最后,教师再带领幼儿重新复习数字知识,将游戏化课堂顺利过渡到数字认知课堂。

数学课程游戏化能够改变机械化的认数、数数的教学过程。将趣味的游戏环节穿插于具体的数学课程,可有效激发幼儿对数学的认知学习。另外,不同阶段幼儿认知思维有一定差异,教师可充分考虑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数学知识的特点,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巧妙地设计游戏,引导不同阶段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音乐课程游戏化,认知音乐世界之美妙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欢快的音乐节奏可使幼儿的身心愉悦,既能提高幼儿的听觉、记忆、语言能力,又能通过音律、歌词激发幼兒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幼儿往往在刚接触音乐学习时,比较有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注意力会逐渐分散,这显然不利于幼儿的音乐学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融合游戏化课程理念,试着将游戏与音乐相结合,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星星》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幼儿一人一句地演唱。其中,教师可随机设置“火车休息时间”,使某特定的幼儿需要在“火车休息时间”多唱几句,增加游戏的不确定性。“火车休息时间”的游戏设置,可减缓幼儿对音乐学习热情的消退速度,促使幼儿争做“火车休息时间”负责演唱的那个人,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欲。

在“小星星小火车”奔驰的音乐课堂中,幼儿的音乐热情会被“小星星小火车”充分点燃,努力使自己跟上其他幼儿的节奏,避免小火车因自己而停车。在幼儿熟练《小星星》的韵律节奏后,教师可由缓慢的韵律节奏逐步过渡到快速的韵律节奏,再过渡至正常节奏,以波动的韵律节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快乐。同时,教师也可加入一些有趣的竞赛小游戏,比如,成功者可以获得《小星星》单独演唱的机会,让幼儿在演唱中建立音乐学习的自信。

四、美术课程游戏化,认知美术世界之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绘画教学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幼儿绘画无限的个人色彩。因此,教师不应过度强调幼儿绘画的相似性。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绘画联想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等。游戏化的美术课程,不再拘泥于教室里的课堂教学,而是将课堂转移至艺术博物馆、公园、郊野乃至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在真实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幼儿可获得艺术绘画灵感,用灵动的小手将生活场景或事物再现至画纸上。

例如,在“神奇的叶子”这一绘画主题中,教师可设计一次户外观察游戏活动,让幼儿观察园里存在哪些神奇的植物,并让幼儿画出最喜爱的叶子,在户外游戏中加深幼儿对自然界、艺术的认知。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园里采集相关的植物叶子,并观察叶子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样的纹路特点。在儿童户外采集的过程中,教师可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如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分享以及尝试交流植物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必要时可以给予支持、鼓励、赞美。在幼儿采集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回到教室中,与幼儿共同探讨叶子的纹路特点与颜色变化。通过良性的交流、互动,幼儿可充分了解大自然植物的神奇之处,刷新对植物的认知。其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借助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心中美丽的叶子形象,并邀请部分幼儿分享画作创作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展开想象的平台。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将采集的叶子制作成标本,作为美术课程一次宝贵的成果和记忆。

美术课程游戏化,摒弃了简单的艺术模仿。以户外观察游戏活动搭建幼儿认知艺术与真实世界联系的桥梁,可以使幼儿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理念。教师不能狭隘地理解“游戏化”的内涵,而应拓展游戏化课程教学的思路,以多元化的游戏元素扩充游戏化课程的教学实施路径,不断提升课程游戏化概念在幼儿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效率。

五、实践课程游戏化,认知生活世界之趣味

实践课程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包含着劳动、制作、社会实践等具体的实践内容。于幼儿而言,实践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然而,在实践课堂上,幼儿之间的实践水平略有差异,部分幼儿会选择偷懒,出现过度交头接耳、分神的现象。为使实践课程具备更多的趣味性,教师可设计精巧的游戏环节,将实践内容有效地拼接起来,使幼儿充分地参与到实践课堂中,感受科学、劳动、社会等实践内容的趣味性。

例如,在种植植物实践课程中,教师可将实践内容进行分段,设计“猜一猜”“找一找”“答一答”的游戏环节,将零碎的实践步骤流畅衔接起来。首先,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种植的工具,让幼儿猜一猜这堂课的实际目的,引发幼儿对教学目的的好奇,逐步引导幼儿认知到种植植物的有趣之处。之后,教师再给每个幼儿发放植物种植工具,要求幼儿在所划定的区域内种植植物。接着,教师一步步引导幼儿完成在泥土上挖出合适的小坑,在小坑里播撒固定的种子数量,掩埋种子压实泥土、浇水等一系列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辅以语言引导,让幼儿认识到每项步骤的缘由,了解种植知识的魅力,从而引导幼儿于实际生活情境中丰富种植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将某些重要的工具藏在教室的某些地方,设置“找一找”环节。为确保幼儿的安全性和课堂的秩序性,教师只需隐藏部分学生的工具,让表现良好的学生去找出隐藏的工具。在工具齐全的情况下,幼儿能够拿起工具认真地按照教师的步骤将植物种子播撒在泥土中。在互相帮助、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植物种植小知识,又学到了互帮互助的友善精神。最后,教师可以设置抢答游戏环节,激发幼儿竞争回答实践环节中知识的意识,进一步巩固种植相关的知识。

实践课程的游戏化更能增添实践课程的趣味色彩。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找一找”“猜一猜”“答一答”等简单的小游戏环节将实践课程分割成一段一段的趣味内容,使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化课程的趣味。幼儿在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又学习了实践知识,这足以彰显课程游戏化的趣味性。

六、科学课程游戏化,认知世界之奇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幼儿正处于好奇心、认知欲望比较旺盛的阶段,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世界中存在的奥秘。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课程的探索性价值尤为显著。科学课程往往是用具体的小实验说明某些特定的现象。教师可沿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思路,在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游戏环节,给神秘的科学增添一份趣味色彩。

例如,在“神奇的彩带”这一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幼儿理解“五颜六色的水沿着面纸上的细小纤维运动”背后蕴藏的毛细现象。为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这一科学现象,教师可借助游戏帮助幼儿理解这一抽象的科学过程。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猜一猜什么是“神奇的彩带”,了解幼儿对这一主题的看法和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入彩带实际是一张面纸,并设置悬念“为什么白色的面纸会成了彩带”。接着,教师掀开遮盖着的盛有水的杯子和一些小瓶子,让幼儿互相传递实验道具,并邀请部分幼儿谈谈这些道具的作用。或者,教师让幼儿试着猜想这些道具是如何将白纸染成彩色的,并邀请一些幼儿辅助实践,引发幼儿探究发现猜想与实验结果产生的矛盾。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让幼儿猜一猜瓶子里的颜色是什么,由猜对的幼儿将色素滴进杯子里面,并将卷好的长面纸放入杯子中。科学现象发生了,杯子中五颜六色的水将白纸染成五颜六色的“彩带”。最后,教师再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发现这一神奇的毛细现象,同时总结传授给幼儿有关毛细现象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科学道具、实验,辅以一定的教学游戏,串联科学知识,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幼儿正确的科学观。

结 语

總而言之,课程游戏化与数学、音乐、美术、实践、科学的教学实践的成功结合,可有效改变学前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使得更多元、更有趣味、更丰富的游戏化课程内容应运而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课程游戏化的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作为学前教育的一名探索者,教师需对课程游戏化保持一种自信,相信课程游戏化概念的正确性、有效性、创造性。未来,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实现课程与游戏有效的整合,使幼儿获得更为丰富有趣的知识体验。

[参考文献]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4-7.

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 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220-221.

1505501705218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