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涂鸦艺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09郑小卓

求知导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策略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幼儿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奠定基础。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存在注重技巧学习、忽略幼儿整体性发展的问题。将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实现情感体验和审美跨越,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文章聚焦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阐释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提出将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涂鸦艺术;幼儿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2-0005-03

作者简介:郑小卓(2002.7—),女,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本科在读。

引 言

幼儿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兴趣爱好和全面素养的培养。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能够反映幼儿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特征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恰当的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突破形象思维,提升自身的推理、分析能力,推动幼儿智力开发,激发幼儿自身发展潜能。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手部肌肉逐渐协调,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然而,當前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受社会功利性风气的影响,存在注重幼儿学习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而忽视对幼儿整体素质培养的问题[1]。我国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当前国内部分幼儿园在美术活动上抛开儿童学习的“整体性”特征,把美术活动当作向儿童进行知识教学和技能锻炼的手段[2];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设计时更注重行为目标,注重预期结果所得,而没有融入过程模式,不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对艺术的感知和互动。这会造成幼儿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幼儿美术活动中融入涂鸦艺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本文重点探讨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具体策略,以此传播幼儿美术活动真正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实现幼儿美术活动为幼儿未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一、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

“涂鸦”一词原本的意思是毫无目的、毫无章法地涂画,起源于西方,有着较为鲜明、个性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原创性。涂鸦受到波普艺术(Pop Art)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上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颇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平原上驰骋。涂鸦艺术具有反理性、感染性强、跨界的特征,表现手法极具张力,以鲜明夸张的色彩、符号和线条来体现想法和观点。涂鸦形成的艺术氛围能够鼓励人们追求自由意识、激发内在潜能,形成不同的个性风格,最终促进人类实现艺术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涂鸦艺术有不断向幼儿园渗透和发展的趋势,也随之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幼儿涂鸦艺术从儿童视角出发,摒弃俗套的艺术框架、规则和技巧,让幼儿自由涂抹。幼儿涂鸦的变化体现了幼儿认知及思维的发展过程。作为视觉符号的萌芽,涂鸦可以促进幼儿艺术表达和天性释放,可以较大程度地促进幼儿智力、心理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一)实现幼儿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

涂鸦艺术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表达需求,幼儿在涂鸦中可以自由地释放天性。幼儿在涂鸦时还能表现出较鲜明的情感态度,他们可以通过涂鸦这种自由又有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涂鸦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涂鸦中的线条符号特征来判断幼儿所处的情绪状态:较为健康的幼儿动作较为粗犷,线条相对较粗;身体瘦弱的幼儿动作幅度较小,画出的线条较细。进行涂鸦活动时,从情感的外部表现上看,幼儿常常表现出惊讶、欣喜、尖叫、喃喃自语,甚至伴有猛烈的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情绪活跃而不稳定。罗恩菲德的儿童定型重复研究显示,重复一些破碎的线条,表现出幼儿自信心的丢失,幼儿可以在不断重复的线条动作中获得安全感,这指向一种情感闭锁。

总之,当幼儿还不能通过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涂鸦艺术是他们情绪流露的主要方式。幼儿在涂鸦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创建新秩序的力量,不断探知自我与外界,任意表现和倾泻自己的情绪,获得对自由意识的追求。

(二)促进幼儿思维向符号世界转变

儿童初期的涂鸦是混乱地重复画着线条,这些线条仅仅是幼儿手部运动的结果。幼儿通过无数次的动作重复而使动作更加协调,协调的动作更加秩序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由对象世界向符号世界转变。初期,幼儿涂鸦形成的线条往往是手部的运动痕迹,不能称为真正的绘画。但是通过这一运动过程,幼儿神经系统将运动与结果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当这一过程秩序化后,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创建新秩序的主体,获得一定经验,符号化也逐渐成为可能。幼儿在涂鸦绘画时,其涂鸦的过程就是目的。他们凭着生活经验和自己头脑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来进行涂鸦;涂鸦完成后,通过对图案符号与外界事物进行联系,并通过对所画符号的观察来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随着幼儿认知的发展,他们会将涂鸦中的形状符号与外界建立联系,逐渐倾向于描绘外界中观察到的事物。幼儿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通过线条对外界事物形象加以释读,能够观察到线条符号与外界事物的相似性。幼儿在涂鸦中从较为混乱到逐渐符号化、秩序化,逐渐向符号世界转变,慢慢地拥有了具象思维。

(三)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注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强调培养幼儿对各领域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美术活动也是如此。涂鸦世界是属于幼儿的世界,自由涂鸦也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项美术活动。在涂鸦的过程中,没有主题限制,幼儿可以任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技巧和规则的桎梏,幼儿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涂鸦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观察美,在涂鸦中认识自我,寻找自己的力量从而提高对未来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具体策略

涂鸦艺术有助于幼儿情感态度的表达,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使幼儿的注意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感知力得到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当前幼儿园的涂鸦课程存在建构不完善、开展涂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依据幼儿行为发展理论、《0~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和《纲要》精神,提出幼儿园开展涂鸦美术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活动目标鲜明化

《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要重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经验所得、积极学习体验和艺术情感表达。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园管理者和教育者都应当积极调整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幼儿美术活动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体验为发展基点,侧重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环境创设渗透化

幼儿园环境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要想让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创设相应的涂鸦环境。

1.设置让幼儿自由涂鸦的区域

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受到涂鸦艺术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应当给幼儿提供涂鸦实践的空间或场地。在幼儿日常活动所及的地方,教师可以設立一个自由涂鸦的区域,让幼儿能够随时随地涂鸦。教师可以设置可自由涂画的涂鸦墙,让幼儿自主设计自己所在的环境,并将自己的想法在涂鸦墙上表达出来;也可以鼓励幼儿设计形象造型,在造型上进行涂鸦来装饰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不断变化也可以提升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在设置涂鸦区域和选择相关材料时要考虑经济、实用的问题。

2.实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涂鸦环境具有一定的美学元素和价值,环境的涂鸦艺术设计应实现幼儿在涂鸦的过程和环境中体验到美的感受的目标。涂鸦艺术可以带动幼儿多感官参与,能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艺术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只有环境具有了交互性,幼儿才能真正感受到涂鸦艺术的美感,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力。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赏环境中的涂鸦艺术设计,对环境的涂鸦色彩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参与环境创设,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原有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

(三)活动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涂鸦艺术活动能够让幼儿感知生活、感知自然,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获得经验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涂鸦中全面发展。

1.主题教学活动选择生活化题材

幼儿的一日活动皆课程,而自然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幼儿可以通过生活活动获取经验,在生活中逐渐加强自我认知和外界认知。教师应对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素材进行深入的美学价值分析,做好教案,明确活动流程和预期效果。例如,教师确定一个生活主题,让幼儿根据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进行自由涂鸦,然后在分享课上引导幼儿将原有认知与外界特征建立联系,促进幼儿对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感知。

2.日常生活中渗透涂鸦艺术活动

教师要将涂鸦艺术活动融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美术活动教育。幼儿园中的入园、户外活动、区域游戏、日常用餐、离园等这些在园关键环节都充满着涂鸦活动契机。幼儿在入园时要进行晨检、体温测量。此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图示和符号,以促进幼儿对环境传达的信息的理解,促进幼儿视觉符号体系的形成。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涂鸦,让幼儿标记各种活动事宜,如通过自主涂鸦将自己与他人的物品区分开来。

(四)活动方式多样化

1.涂鸦活动情境化,实现自主探究

美术活动注重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和美的感知力,同时也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实现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以此培养和增强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想给予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活动情境来实现。

教师确立教案和教学流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活动情境的设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的解读,引导开场情境的设置,让幼儿进入一个活动情境,在讲绘本故事时让他们进行涂鸦。在讲到一个小故事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让幼儿自主探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涂鸦的方式呈现出来。其间,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幼儿的选择和想法,而是应当鼓励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并通过涂鸦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进行此项活动时,教师应合理控场,较好地组织幼儿认真听绘本故事,认真思考,并自由涂鸦。

2.涂鸦活动游戏化,增强活动效果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可以使他们情绪更愉快,对知识和艺术的渗透和熏陶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游戏与涂鸦相结合,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潜力,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的创意。

以“涂鸦拼图”为例,在“涂鸦拼图”游戏中,幼儿可以先排好队,在涂鸦墙上画上各自的小型作品,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自由将自己的涂鸦画和别人的进行拼图。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讨论中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思考意识和与别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五)活动评价多元化

1.展现作品,师幼共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回答的方式,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进入相关情境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进而达到评价作品的效果。

2.自由挑选,自我评价

幼儿可以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观点表达。例如,幼儿如果感兴趣的是一只青蛙,那么教师就让幼儿自由表达这只青蛙给他带来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地、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自己的涂鸦作品,从线条、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3.创设情境,幼儿互评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幼儿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作品。例如,幼儿涂鸦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色彩,教师就可以说:“哇!这是雨后彩虹呀!”通过这些方式,教师要让幼儿感受到鼓舞的力量,同时引导幼儿在尊重作品的基础上评价别人的作品。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当前幼儿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释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将涂鸦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即通过活动目标鲜明化、环境创设渗透化、活动内容生活化、活动方式多样化、活动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促进涂鸦艺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发展,以期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玉侠.重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新策略[J].好家长,2017(28):28-29.

陈晓芳.科艺整合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其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促进[J].学前教育,2019(12):30-40.

猜你喜欢

幼儿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新课标背景下幼儿美术绘画教学探析
浅析幼儿美术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