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传奇“老干妈”
2021-03-08刘晓立
刘晓立
“老干妈”的来历
42岁那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捡来的砖头盖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就在这里开了家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小店,名叫“实惠饭店”。其店辣椒酱用的是她在过去的苦日子中拼搏时,自己不断改良的配方,美味非常。
“实惠饭店”的确实惠,加上附近有一所学校,学生便成了这家小店的主要客人。养育了两个孩子的陶华碧,用母亲的心对待来店里的每一个孩子,被亲切称为“干妈”。
“干妈”的称呼因为陶华碧的善良,很快传了出去。后来陶华碧年纪大了,“干妈”变成了“老干妈”,还延续成为后来的品牌名。
1994年,贵阳修环城公路,偏僻的龙洞堡成了主干道,过路的货车司机很多,经常光顾陶华碧这家实惠的小店。离开时,陶华碧经常免费赠送他们一些辣椒酱和小吃带回家,算是来龙洞堡的纪念。她觉得司机们不容易,但别的东西她也送不起,只能送自家制作的辣椒酱。随意的馈赠,让“龙洞堡老干妈辣酱”的名号传遍了贵州,很多人甚至专门开车从市区过来买辣椒酱。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游说陶华碧,让她干脆关了饭店,办一家辣酱工厂。她连连摇头:“我的小店关门了,那些吃不起饭的穷学生怎么办?”
后来希望陶华碧办厂的人越来越多,连曾经受她照顾的学生都加入了游说的队伍,她的想法慢慢改变了。1996年8月,陶华碧终于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并将产品正式取名为“老干妈”。
最“笨”的老板
从小店老板变为工厂经营者,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如何打开销路、扩大经营,成为“老干妈”必须面对的问题。
身为老板的陶华碧,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她用提篮装着辣椒酱,走街串巷去各商店和单位食堂推销,甚至向经销商承诺辣椒酱卖出去她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给她。这种销售策略对新品牌而言是一招险棋,但陶华碧坚信,自己产品的味道一定能够帮她赢得客人,果然打开了销路。
不论是作为包装的玻璃瓶,还是从农民手中收购的辣椒,陶华碧永远都是现款现货。陶华碧这个最“笨”的老板,永远都在用最朴素的方法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辣椒厂最初是纯人工制料,溅起的飞沫经常辣得人眼泪直流,工人们都不愿意干这份又累又受罪的工作。陶华碧什么也没说,亲自走到墩子前,带头剁起了辣椒。“笨”老板的身先士卒,让所有员工都很服气。慢慢地,“老干妈”的队伍变成了一支最好带、最出成绩的队伍,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陶华碧的“笨”。她常说要拼下去。
以情待人,以情经商
企业越做越大,对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不是生产技术,而是员工管理。尽管没上过学,但陶华碧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靠心算管财,靠亲情管人”。
在這个理念下,陶华碧形成了一套独具个人特色的“老干妈管理模式”。
“老干妈”成立之初,工厂地处偏远,员工吃饭住宿都是问题。陶华碧决定对所有员工都包吃包住,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但她一直坚持到了今天。陶华碧真心待员工的心一如既往:她能记住六七成员工的名字,甚至记得一些员工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当证婚人;员工出差,她会亲自煮鸡蛋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所有从“老干妈”离职的人,如果在外面受委屈了,都可重新回来上班。
在公司里,员工不叫她董事长,而是叫她“老干妈”,将她当母亲一样看待,亦如当初光顾“实惠饭店”的学生们。
曾经有人问她有什么管理秘诀,陶华碧直言没有学过管理,但她当过妈妈。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碰撞是相互的,她坚信,用母亲的心对待员工和客户,对方也一定能回馈真心实意的好。帮一个人,就能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
对内陶华碧以情待人,对外她也是以情经商。20多年来,陶华碧一直坚持使用老包装,就是为了省下包装设计的费用,尽量让消费者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老干妈”的产品。
曾有人劝她,既然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不妨涨点价,没有人在意的,但她说:“我做到今天不容易,我不能昧着良心挣钱,该是我的,我不会放弃,让我多要,我做不出来。”
“老干妈”的产值从1998年的5000万增长到2019年的50亿,陶华碧依旧坚守着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原则,踏踏实实靠产品做品牌。“金杯银杯抵不过消费者的口碑,我从来没有打过广告,靠消费者的口碑一个传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人算不如天算,做事、做人都要凭自己的良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卧龙城主摘自《时代邮刊·上半月》2020年第9期/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