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诚信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8陈靓杨亚琼冒晓东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

陈靓 杨亚琼 冒晓东

[摘 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为此,课程组从价值理念、行动策略、制度设计三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结合浙江科技学院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构建了融诚信教育教学机制、诚信实践检验机制、诚信制度保障机制为一体的“三位一体”诚信教育体系。

[关键词]诚信教育体系;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实践;诚信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159-03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连续出台了诸多加强诚信教育与建设的相关重要文件,特别指出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2017年,教育部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开展诚信教育,强调恪守学术道德,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从2013年起,浙江科技学院便在学生中全面开展诚信教育,通过理念、形式、制度等创新,探索构建了融诚信教育教学机制、诚信实践检验机制、诚信制度保障机制“三大机制”为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对提升学生学术道德素养和诚信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国内诚信教育研究概况

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诚信理论的论述

诚信理论主要包括诚信的内涵和意义、诚信教育的地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等。学者认为,诚信是立人立国之本,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把实践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诚信教育回归社会生活实践,这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国家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2]。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和诚信缺失原因分析的研究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诚信理念和意识较强,但缺乏自律性,大学生诚信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诚信危机十分令人担忧,表现在学业、生活、经济、人际交往、求职等方面[3-4]。诚信缺失的因素包括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学校诚信教育和制度不完善、家庭对诚信教育的忽略、学生自身的因素等[5]。

(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的研究

多数研究内容集中在优化诚信文化环境,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6-7]。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将诚信教育上升到了学术高度,为诚信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多为诚信教育层面的理论分析,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践性指导,提出的诚信体系构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成效并不显著,难以解决当前高校诚信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可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构建可操作、可实践、可复制的大学生诚信建设体系便尤为重要。

二、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是实施学生教育的主体。特别是高校,凭借其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开展诚信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诚信行为的养成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目前高校诚信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

1.一些高校尚未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未将诚信教育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高度,从而使得诚信教育的力度难以得到保障。此外,在诚信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高校在与中学诚信教育的衔接,以及与社会、家庭的相互配合方面,仍是不够紧密[8]。

2.不少高校的诚信教育仍然停留在简单教育灌输的层面,缺乏践行实施,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道理,却难以做到知行合一。同时,一些大学生自我管理不足也导致自己诚信缺失。

3.一些高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学有效的诚信教育体系与管理机制,大学生诚信停留在个体自律的层面[9]。一些高校虽然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起步,针对如学术研究、贷款、求职等方面制定了相应规定,但仍存在实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或是缺乏可操作性的奖惩举措[10]。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认为,首先,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大学立德树人的重点,从新生入学开始,深入开展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发挥教育引导的引领作用。改进诚信教育方法,建立与社会、家庭相互联动的机制,形成诚信教育合力,变单一灌输为自觉自省,变单向教育为双向沟通,使學生充分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存有更多的敬畏,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高校应该着力搭建诚信实践检验平台,拓宽渠道,创新内容,丰富形式,结合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心理,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把诚信教育延伸到大学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

最后,完善诚信制度建设,做到将诚信建设的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一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的学习、考试、贫困生认定、求职等方面的诚信行为记录在案;二是将诚信与学生管理及考核评价相结合,在制定各项学生管理制度时,把诚信的有关规定列入其中,并将学生诚信状况纳入各种综合测评、评奖评优中;三是建立诚信荣誉制度,对各方面诚实守信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颁发诚信荣誉证书或授予荣誉学位等。

三、“三位一体”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本科应用型高校,学校以“崇德尚用 全面发展”为育人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长期高度重视诚信教育[11]。我校从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出发,通过分析现有诚信教育的成果和不足,按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要求,从2013年开始即全面开展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我校以学术诚信建设为切入点,从价值理念、行动策略和制度设计三个维度,探索并构建了一套融诚信教育教学机制、诚信实践检验机制、诚信制度保障机制为一体的“三位一体”诚信教育体系。

该体系从理念、形式、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寻求诚信教育新突破。一是创新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诚信意识、诚信习惯、诚信自觉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建设、自觉遵守诚信。二是创新形式。因材施教,利用新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搭建诚信教育新平台,打造诚信品牌特色活动。三是创新管理。完善诚信育人保障制度,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学校各条线密切配合,全面实施,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诚信育人。

(一)诚信教育教学机制

进入大学,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是人生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大一更是培养诚信品质的最佳时机,如何让学生一入学即明确学术诚信规范,是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建设的首要课题。

1.营造诚信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能够滋养浸润学生心灵,无形中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我校自新生入学起便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宣传,营造良好校园诚信环境。首先以新生始业教育为契机,上好诚信教育的第一课,在新生的心中播下诚信的火种,以引导其树立诚信的观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包括校史馆展览、诚信宣传展板等,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开辟新媒体阵地,进行诚信宣传,用微信、QQ、微博等宣传诚信典范,进行诚信倡议接力。宣传内容由学生自我设计,这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诚信教育中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2.举行学术诚信宣誓。每学期学校都举行盛大的学术诚信宣誓仪式,校长做学术诚信建设动员,学生签署“大学生学术诚信承诺书”,将其存入“I Honest诚信银行”,并庄严宣誓,时刻约束自己,将诚信作为自己高尚的信仰,保证诚信行为的严肃性与崇高性。

3.开设诚信主题讲座。学校定期邀请名人名家、企业经理等进行诚信主题的讲座、访谈,通过专家对诚信的理解、感悟与建议,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事业成功、社会交往的相关性,将诚信一词印入学生内心。

4.广泛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观看诚信教育专题片、学习规章制度、讲述我心中的诚信、诚信演讲、诚信辩论、社会实践等形式,使每位学生深入思考诚信内涵和要义,认识到做人诚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严重后果。

(二)诚信实践检验机制

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和诚信行为的塑造,不仅需要教育教学的引导和诚信文化氛围的熏陶,更需要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为了真正使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学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织和开展了各种活动来践行诚信,让诚信活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并多次得到诚信的检验,也加重了学校诚信建设的氛围。

1.诚信考试实践。从2013年开始,我校率先在政治理论课中实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2014年,诚信考试在安吉校区所有学生的期末考试中推广。2017年下半年,全校所有期末集中考试的课程,均实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目前为止,全校超过20万人次的学生参加了诚信考试。通过考风考纪教育、诚信考试宣传、诚信考试倡议、诚信考试签名等活动,以及诚信考试“变换卷”命题、监考教师操作规范培训、各部门协调加强考风考纪巡查等多种手段,加强诚信考试教育与管理规范,确保诚信考试真诚信。通过大范围、长时间的诚信考试实践,学校的考风考纪明显得以加强,杜绝了替考或群体舞弊等事件,作弊率显著下降。

2.“诚信在我心中”创意设计比赛。我校从2014年开始,每年在学生中举办“诚信在我心中”创意设计比赛,通过人人来想、人人来做,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活动中,推荐、自荐学生作品达1000余份,学生在制作图文、动画、微电影、手工作品的过程中,表达了自身对诚信的思考。

3.诚信生活实践。针对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学习过程开展各种诚信生活实践,包括听讲座诚信申请创新学分、食堂自助结账、自助咖啡吧、书院自助借还图书、诚信爱心伞、自助失物招领、自助购物等,让学生在各种诚信的生活环境中,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做诚信的事。

(三)诚信制度保障机制

诚信制度建设是高校诚信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制度可以使诚信行为得以肯定和发扬光大,使诚信建设得到保障。经过近六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已经建立了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较为健全的诚信制度及體系。

1.诚信档案制度。新生入学即签署大学生学术诚信承诺书,并存入“I Honest诚信银行”,每学期末,由学生、辅导员进行鉴定,通过审核后,加诚信档案记录后存回,诚信档案记录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

2.诚信考试制度。我校成立诚信考试管理委员会负责诚信制度建设、诚信考试教育计划、考试争议问题仲裁等。我校还出台一系列诚信考试相关制度文件,包括《浙江科技学院诚信考试规定》《诚信考场考务职责》《诚信考场考生须知》等,以保障诚信考试顺利进行。

3.诚信荣誉制度。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坚守诚信,诚信档案记录良好,经本人申请,毕业时学校会给学生发放诚信荣誉证书。毕业后如学生有不诚信行为的,学校将收回荣誉证书。

四、结语

浙江科技学院在近六年的诚信建设中,已经逐步构建了“三位—体”的诚信教育体系,全方位地把诚信品格的培养和诚信行为的养成纳入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纳入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诚信教育体系和诚信建设文化。迄今为止,我校已有超过20万人次参加了诚信考试,有2522名毕业生申请并获得了诚信荣誉证书。我校诚信教育的改革实践也得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其认为学校重视对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和学风建设,特别以“诚信”教育为抓手,构建了一套诚信体系,影响深远。从新生入学开始,校领导亲自进行诚信教育,学生参加诚信宣誓,把诚信内涵拓展到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全过程,每名学生从自己做起,誠信做事,诚信做人,用诚信教育推进学校诚信文化的建设。诚信教育改革实践试行四年以来,效果十分显著。

“立德树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切入点,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范式。浙江科技学院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了一条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诚信教育的最终效果还要看学生走出校园后的做人做事的一贯表现,以及社会的检验与评价。以大数据追踪和分析大批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学校开始,从学生个体开始,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建设,最终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这是诚信教育的终极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吴荣军. 德育生活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江苏高教,2015(3):127-129.

[2] 郭万春,刘洪岩,刘洪宇.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J].文教资料,2017(1):156-157.

[3] 蔡秀磊,周顺.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5):60-62.

[4] 王茂诗.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49+59.

[5] 金志刚.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42-243.

[6] 唐霄,唐子芹,赵慧,等.对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浅析[J].学术论坛,2014(4):177-180.

[7] 赵雅静.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才智,2017(23):97.

[8] 王利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改进策略[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54-57.

[9] 王妍.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6-131.

[10] 李新仓,卢聪.大学生诚信缺失与教育引导策略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52-54.

[11] 陈靓,冒晓东,陈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2):158-16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新方法探析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从文化传统的视角看中西方古代道德教育的差异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