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随和”,不可苟且

2021-03-08游宇明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蔡先生公序良名气

游宇明

“随和”这个词怎么解释,我没有专门去翻词典,在我的理解里,應该指的是和气而不固执己见。比如朋友请你吃饭,你的职位与另一个人差不多,主人将那个人安排到了主宾位,却将你安排在次宾位,你不当回事谈笑风生,别人会觉得你有气度、随和。再比如你名气很大,跟着一帮子人去采风,是孤芳自赏,对谁都露出一副我是牛人、 大家必须围着我转的表情,还是没大没小跟大家玩在一起、乐在一块,使人看不出名气之别?我想应该是后者。

然而,如果我们将人的随和理解为“什么事都好商量”,就大错特错了。蔡元培非常关心学生,曾帮过许多人的忙,大家都觉得他很随和。1930年秋, 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学生请蔡先生向蒋介石推荐他,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先生促成。蔡元培很快给了回电,只有一句话:“我不长朕即国家者之焰。 ”原因很简单:蔡元培厌恶官场上的拉拉扯扯,违背良知的事,他坚决不干。

世间的事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只关系到个人的面子或一点小利益,对这类事,我们的“随和”是大度;一种则关联着黑白是非、公序良俗,对此种事,我们的所谓“随和”则变成了苟且。蔡元培对原则问题的坚持,目的就是要避免自己看不起的苟且。

一个人知了是非还得有坚持之心。中国传统上是个人情社会,做犬儒、乡愿,没有太多舆论压力,但要较真,要讲是非,要按规则处置犯错的人,就会惹来千奇百怪的议论。没有几分信仰,没有对规则的呵护之心,没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很难将初衷贯彻到底。

悬崖上的黄山松是不会“什么事都好商量”的,因为对某些规则的不懈坚持,它才活成了一种绝世风景。

(摘自《思维与智慧》)

猜你喜欢

蔡先生公序良名气
《民法典》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墓碑式”银行窗口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何以协调推进
胜任
奇怪的邻居
海中飞碟飞
压缩解压 还有更强的——7-Zip
我收获了几桶“金”
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
什么是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