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探索

2021-03-08张慧敏郑刚杨瑞君张珂何静

大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五位一体项目

张慧敏 郑刚 杨瑞君 张珂 何静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应用型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以本科教学第一课堂、优势学科、学科型社团、大创项目、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五位一体”为载体的“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本科生培养为例,详细介绍该培养模式的理念及实践过程,旨在强化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探索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2-0018-03

引言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一线掌握高技术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应用型人才作为一种将专业知识技能主要用于从事一线生产的劳动主体,其内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生产要求,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一种迫切需求[1-4]。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类,其主要目的是满足机械设备逐渐智能化、数控化以及高新技术化的生产、设计需求,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加强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对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不断改进,使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5-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院校应坚持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理念之后,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很好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9-11],比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实践学习环节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等。

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提出“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本科教学第一课堂、优势学科、学科型社团、大创项目、校企协同实践教学这“五位一体”为载体,并结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专业本科生培养实际,详细介绍该培养模式的理念及实践过程,旨在强化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探索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五位一体”理念

围绕本科教学第一课堂,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学科型社团,聚集各类创新项目人才,孵化高水平竞赛团队,开展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即为“五位一体”理念。其中,“本科教学第一课堂” 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有实践的理论依据;“优势学科”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方向、科研特色以及平台团队紧密结合起来,反哺教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学科型社团”以第一课堂、学科平台、实验平台以及协同创新平台为支撑,聚集各类创新项目、实践人才;“大创项目”通过各类竞赛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工程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意识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等,孵化高水平竞赛团队;“校企协同实践教学” 通过引导本科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竞赛项目、大创项目,使其实现从掌握技术到创造技术的突破性转变。

二、“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之外,最需要具备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出“五位一体”的项目引领培养模式和导师引领培养模式,这里的项目包含学生项目和专业项目。这两类培养模式基本覆盖了不同年级、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本科生,为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了保障。

(一)学生项目引领培养模式

学生项目主要来源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项目引领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其具体理念有以下几个。

1.社团引导:无人机社团、3D打印社、机械创新社、三维建模社、智能机器实验室以及创意工坊等社團做前期引导,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兴趣以及对项目进行一定了解。

2.前期准备:学生通过第一课堂与优势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项目申请做好前期准备。

3.项目申请:在校企合作项目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项目申请书,完成项目的申请。

4.项目实施:以实验平台、学科平台为硬件支撑条件进行项目实施。该阶段还有指导老师进行实时教学和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5.成果: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对项目进行后期提升,申请国家级项目,成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并进行实物制作、撰写专利、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及创业大赛等。

(二)专业项目引领培养模式

专业项目主要来源于专职教师的面上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以及横向项目等项目的子课题,专业项目引领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这个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引入专业项目让学生了解项目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提高项目参与兴趣与工程思维能力;在第一课堂开展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校内综合实践第二课堂、校企协同活动、社团活动、大创以及竞赛等形式开展专业综合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校企协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个培养模式便于导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浅适中、阶段性推进培养的作用。本科新生开学报到时开始分组,每4人1组,由学院给每组新生指定1位导师,每位导师名下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各4名,这16名学生由导师负责指导进行品格修养和学业学习,协助完成学习计划。导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学业计划。比如针对大一学生,主要在第一课堂协助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进行研究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学习发展方向的引导;针对大二学生,导师在学科平台支撑下让其进入研究课题,并对课题进行介绍和任务布置;针对大三学生,导师引导其进行课题研究和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该部分由实验平台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针对大四学生,导师会在和自己有合作的企业中给他们推荐工作。同时,导师名下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会给低年级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快速熟悉基础知识和学习方向。如图3所示。

三、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养

要将人才培养过程与课程思政完全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和教育规律,将工程师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修养具体化,坚持立德树人,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认识工程对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了解历史、文化环境和发展观。(1)民族自信: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具有独立性,敢于承担责任,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3)社会责任感:理解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客观理性、明辨是非的价值观,能正确理解科技的作用。(4)工匠精神:具有职业敬畏心、对工作认真、对产品负责、对技艺不断磨炼、对行业执着坚守、对专业扎实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人文精神:具有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感恩大爱的健全人格,以人为本的意识以及厚德精技、砥砺前行的人文科技素养。(6)创新精神:具有对新技术的求知欲和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的上进心,以及追求卓越、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创新创业精神。(7)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环境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8)自主学习:具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同感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项目-导师”双引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机械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级做试点,逐渐推广到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并辐射到电气、计算机、化工等工科专业。每年开展的专业引入项目超过50项,覆盖到大一所有学生。学院成立各类以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学科型社团,包括无人机社团、3D打印社、机械创新社、三维建模社、智能机器实验室以及创意工坊等。以学科型社团为载体,积极吸纳计算机、电气、经管等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加入大创或竞赛团队,同步提升学生跨学科交流的能力。过程考核项目中,力学、制图、机械设计的课程项目全面扩展到城建、轨交、化工、电气等学院和专业。学院在国内各类教学研讨会上向全国同类高校分享了学校“项目-导师”双引领人才培养的情况,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近几年申报国家级及上海市大创项目超过50项,获全国或上海市各类竞赛奖项80余项,超过60%的学生参与了大创项目和竞赛。

现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家用酿酒器”项目为例详细介绍“项目-导师”双引领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该“家用酿酒器”项目在“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申请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281832A)并以25万元及产值2%的提成转让给江苏光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这个项目以“五位一体”为载体的具体培养过程如下:学生在学科型社团的引导下加入机械创新社,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家用酿酒器”项目进行初步了解;在本科第一课堂教学中学习与酿酒器设计和制作相关的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以及控制理论基础等一系列基础理论课程,掌握一定的项目制作及产品设计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种家用酿酒器”国家级大创项目申请;在学科平台、协同创新平台下进行“家用酿酒器”的制作,制作期间除了有导师本人进行实时辅导以及加工协助之外,也有导师名下的高年级学长为学弟学妹提供帮助,共同协助其完成酿酒器项目,同时作为该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最后以酿酒器产品参加竞赛项目和申请专利。“项目-导师”培养模式在从项目申请到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提升。

五、结论

“项目-导师”培养模式通过第一课堂、优势学科、社团、科创项目、竞赛等多种途径全过程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平臺的搭建,通过多方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应用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薛玉香.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校地合作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0):3-5.

[2] 刘学忠. 地方应用型大学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新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9):67-72.

[3] 李国毅, 王为一. 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15(6):67-71.

[4] 陈沛然, 秦小丽. 关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研究的评述[J]. 教育探索, 2015(5):53-56.

[5] 侯志伟, 陈中. 本科院校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15):12-14.

[6] 丁晖.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7):254.

[7] 程宪春, 姜晓微. 机械类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9):161-162.

[8] 高阳, 孙红霞, 穆春阳,等. 项目导师工作室团队制下的应用型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2):58-61.

[9] 林健清. 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 教育评论, 2016(12):130-133.

[10] 田春燕.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8(11):135-140.

[1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9-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五位一体项目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紧密对接航空制造产业 创新航空机制专业内涵建设